徐春香
摘 要: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而這些傳統文化已經深入到人們的骨血中,成為人們精神的依托。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的數學知識都充分展現了古人的智慧。所以,將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相結合,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與使命感,在吸收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素養,進而達到弘揚、傳承傳統文化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 傳統文化 滲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7.016
在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下,小學數學課堂更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著力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及數學思維能力。而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信念,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對小學生今后的學習成長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深挖教材,進行傳統文化深度解析
在現代教育中更注重對學生道德素養的培養,因此在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過程中適當融入一些傳統文化知識,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但是在目前的教材中,傳統文化內容融入較少。因此,著力將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相融合,教師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深挖教材,并將教材中所包含的傳統文化知識做出深度講解,使學生能夠深切體驗到數學與傳統文化結合的魅力,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促進其健康成長。
例如,在關于日期年、月、日的知識點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古人記錄時間的方式進行探討。古時候人們記錄時間的方式為天干和地支,教師可通過對天干與地支內容的講解,使學生深度了解傳統的計時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古代時間的計量單位如甲子、更鼓等表示年份時間的趣味故事來活躍課堂氛圍,以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教學情境
創設教學情境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在教學情境中引入傳統文化,并將其作為教學背景素材,不僅能夠使學生快速掌握知識,同時也能讓學生了解數學文化史,實現數學與文化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
例如在《認識萬以內的數》這一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通過課件為學生展現出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發展歷程,其中有7000千米的古代絲綢之路,使學生對萬以內的大數有初步的認識,在感受我國悠久歷史及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的同時,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崇敬之情。
三、結合數學名人滲透傳統文化
古人們憑借著自己的努力與智慧創造了諸多數學發明,做出了許多偉大貢獻。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為學生介紹一些名人事跡,以此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價值,通過教學中對古今數學家的研究貢獻進行講解,從而幫助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受到傳統文化的洗禮與熏陶。
例如,在《圓的周長》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下圓周率這一偉大的數學成果,讓學生對祖沖之發現圓周率的過程進行了解,并學習其敢于追求真理、敢于面對挫折的精神,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逐漸形成良好的品質。古人本身就是學生學習的榜樣,他們發奮讀書、積極向上,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及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積極的意義。尤其是當代數學家華羅庚,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其堅持不懈地進行數學研究,并且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些名人事跡,不僅使學生受到很好的人文熏陶,同時也令他們更好地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既是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方式,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將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相結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文化底蘊,從而培養出更多高素質、高素養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任慶奎《基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探究》,《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年第35期。
[2] 楊柳《探究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考試周刊》201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