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
摘要:與其他企業性質不同,國有企業的盈利具有公益性,國有企業的資產是為全民服務的,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對社會對人民都至關重要。本文簡要介紹了當前國有企業的資產和財務管理豐富內涵,充分說明了國企中的資產管理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國有企業資產在財務工作和管理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充分結合現階段我國的國有企業發展的現狀,針對具體的問題建議提出了一些改進企業資產管理工作的措施。
關鍵詞: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內部控制
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主要是泛指一個國有企業對其所占據或者被控制的存貨、固定資產和其他無形資產等進行的管理,其中主要包括了對購置資產、使用資產、資產核算、處置資產的全面管理,能夠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國有企業從外部購置資產時,應當嚴格驗收及清查資產,同時建立健全資產的處置制度,減少國有不良資產比重,提高其國有資產利用率。
就目前的國內企業情況來看,資產管理仍存在許多問題。因此,深入研究如何能加強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可以大大促進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最大程度提高國有資產的利用率。
一、開展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重要意義
(一)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性
國有資產一直都是我們黨和人民的共同財產,它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進步和發展的基礎支柱,強化國有企業中國有資產的管理監督工作,可以對企業國有資產的配置做到更加合理有效。避免出現產生國有資產的閑置、流失等問題,減少了不良資產的占比,從而大大提高了國有資產的綜合利用率。確保了國有資產的穩定和正常運轉,是確保國有企業能夠順利運轉的一個重要條件和基本前提,因此,在大力推動我們國有企業健康快速成長和發展過程中,注重加強對其國有資產經營管理體制的探索和研究,并隨時結合實際經營管理情況對其方法進行了更新,能夠得到較好的支持和推動,從而促進國有資產的健康發展,實現其對國有資產的保值提高價格。
(二)保障國有資產的完整性
國有資產的流失是對整個國家的嚴重損失,保護國有資產的完整性,是現階段整體資產管理的重中之重。國有企業的發展在國家整體社會發展進程中占據主導地位,保護國有資產的完整性,就是在維護國家的整體利益,是一個國家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體現,如果國有資產的完整性得不到保障,整個國家的經濟都會因此而受到很大影響。因此,為了保護國有資產的完整性,把國有資產流失風險降到最低,做到保護和增加企業國有資產的價值,加強對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工作至關重要。
(三)加強國有資產的管理水平
國家為了進一步搞好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國有企業經濟發展,不僅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明確規定了相關部門管理職責,還通過了《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作為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的國有企業監管機制的參考。國有企業管理者在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執行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的同時,更需要根據當下國有企業的發展狀況和國有資產管理需求,及時更新、補充現有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制定適合國有企業自身發展的資產管理制度,從而科學合理的加強和規范對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
二、現階段國有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
1.現有的企業資產管控體系不適應企業發展
一些改制后的集團企業未能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研究和制定資產管控體系,目前企業已有的體系都是多年前一直延續和修改的體系,或者說是照搬和照抄其他公司的經營管理系統,雖然搭建了資產管理系統,卻只是一張形式上的一紙空文,并且沒有實踐中被廣泛運用的意義和價值,也使得一些國有企業無法適應當今社會日益變化的大數據下市場經濟對其發展的需求。由于我國的國有集團公司管理部門較多,在審批的流程和環節上大多是跨越時間,往往從發現問題修訂管理制度到真正推行新的管理制度,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就在政策上形成了一個造成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監督管理體系落后、不健全的惡性循環。
2.現有的企業資產監督和管理體系不完善
隨著近年來對于我國具有特色新的社會主義企業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和快速發展,原有的發達國家對于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監督和經營管理體制政策必然也可能會使其在實踐中不斷出現一些不足之處,不能完全滿足當前對于我國具有特色新的社會主義企業市場經濟的社會發展實際需要,但根據實際需要修訂過的新政策法規,還沒來得及在國家中制定和出臺,這些造成了現有的國有企業中資產監督和管理的規定不是完整和全面。第二,國有企業的經營者是由黨和國家政府委任的,管理者自身不享有國有企業的資產和權益,在對國有企業進行經營管理時,往往只在意與自身薪酬掛鉤的經濟收益,對資產管理工作卻不夠負責任。而且部分國有企業的管理者的績效考核仍然停留在接受委派前的原行政單位,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理念無法滿足國有企業的實際需要,在任期間,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不予重視,更不會主動探索如何加強對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工作,更有甚者部分管理者會做出一些違法亂紀行為。
(二)管理者對資產管理不夠重視
1.管理者重管理輕資產
很多大型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往往都是比較看重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管理方面,過分地關注企業的資金回報率,利潤增加率等經營性指標,忽略了企業中現有資產的控制和監督管理。由于我們對國有資產管理的意義和重要性并沒有形成一個足夠的了解,覺得國有資產管理僅僅是簡單地進行保管、清查,這樣就可能會導致大部分的國有資產使用不合理,不能發揮它本身應有的使用效率和功能。由于我們的企業資產國有化,許多企業的管理人員會認為自己的資產是屬于一個國家的而且是個別人的,這就會造成一些企業管理意識薄弱的問題。
2.管理者沒有意識到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對國有企業實施資產管理,是一項關乎至今我們國有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資產管理活動,然而,現階段我國的國有企業普遍存在著很多管理人員對國有企業實施資產管理工作缺乏高度重視。在對國有企業進行資產管理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生固定資產的重復購置、固定資產后續的保養和維護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等情況,從而嚴重阻礙了我們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進程,影響國有企業發展。此外,部分國有企業管理者還未能充分意識到國有資產流失風險對整個社會和國家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及其嚴重后果,缺乏準確有效的對資產流失風險評估機制、防范體系和補救措施,一旦出現資金流失風險,國有企業便無法迅速得到補救,從而導致不利于我們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
(三)國有企業資產閑置與流失嚴重
1.管理過程中監管不利導致的閑置與流失
在國有企業資產采買、使用、維護、管理等全部流程中,由于管理過程中缺乏嚴格的監管,每一環節都存在著相關問題,從而導致國有企業資產閑置與流失嚴重。管理者在采買資產時常常出現重復購置,很多機械設備都被閑置起來,從而導致設備利用率低下。其次,部分國有企業對資產的管理極其不嚴謹,對于應當淘汰的設備沒有及時的回收和處理,而對于真正還可以繼續投入使用的設備卻過早淘汰。國有企業自身花了錢,積壓了許多設備庫存,但設備卻并沒有發揮其真正的作用,也就導致了不良資產所占比重上升,進一步拉低了資產的利用率。
2.市場變化加快造成的資產浪費
當今行業轉型、大數據科技日益進步情況下,絕大部分國有企業在尋求改革的路上,為了適應市場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也在不斷引進新技術、新設備,以便提高生產力,創造新價值。這樣就形成了許多設備的擱置,不能繼續使用。然而,這些擱置下來的設備大部分還可以正常使用,其中大多數還是購進沒有多久的,只是不能與新設備配套使用才被更換下來,若是能夠更好地處理這些擱置資產,必然可以充分發揮其利用價值。但現實情況是,大多國有企業不但沒有特別關注這些擱置資產,反而是隨便放置一邊,導致其長期缺乏維護,直至無法使用,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極大浪費。
(四)缺乏責權統一的獎罰機制
目前,我國大部分國有企業管理者的考核目標依然是成本、收入和利潤等,而資產管理與效益考核,并未包括在日常績效考核項目中。國有企業的管理者擁有國有資產的具體使用權,但由于績效考核中沒有包括國有資產管理考核,因此管理者并未承擔起相應的資產管理責任,這也就導致了國有企業固定資產閑置,并沒有發揮出真正的作用,甚至還會導致資產流失,造成國家的嚴重損失。同時,部分國有企業的獎懲機制不夠科學,薪酬績效考核的項目較為片面,真正為企業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卻未獲得相應回報,而鉆績效考核空子的人卻輕輕松松獲得了本不屬于自己的獎勵,這也就導致了國有企業真正有能力的大部分管理者沒有了對工作的熱情。
三、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制度
雖然現階段我們國家已經研究和制定了一套適用于內部國有企業的內部資產管理相關政策和制度,但是國有企業仍然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和市場需求來研究制定真正適合自身的內部國有企業資產監督管理體系,將國有企業資產監督融入到日常經營和管理中,增強國有企業管理者在內部國有企業監督中的重視。國有企業管理者要明確自身的管理職責,制定組織資產管理框架,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各部門管理制度,格外注意對企業管理者的會計核算。在國有企業總體經營中的固定資產監督管理體系運行的過程中,要不斷更新資產管理制度,確保隨時與國有企業自身的實際發展現狀相匹配。國有企業應針對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工作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制度。完備企業內部的組織架構,確定各個業務部門的職責和各個業務的流程,對于每個部門的業務范圍,把相關的資產管理的責任進一步細化,從而使企業各個部門可以最大程度地配合做好資產管理工作。同時,建立對國有企業的資產監督和管理機構,嚴格遵守監管規定的執行權利,參與國有企業的資產監督管理活動,并幫助管理者發現風險,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幫助國有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二)提高對資產管理的重視程度
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由管理者制定,整體管理工作由管理者監督落實,管理者對資產管理的態度決定了整個管理工作能否取得期望效果。因此,如果想要真正做好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工作,第一步就是要端正管理者的工作態度,重視資產管理工作。定期開辦資產管理講座,邀請資產管理專家進行學習交流,定期組織管理者參加資產管理培訓,鞏固國有資產的重要地位,筑牢資產管理的第一道思想防線。國有企業的管理者應主動探索能夠強化企業自身資產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強化自身市場競爭能力,制定科學的管理目標,提高國有資產的運行效率,爭取做到經濟效益最大化。在對資產進行采買前,國有企業管理者應根據市場調查結果進行統籌規劃,做好資源的合理配置,避免產生資產閑置造成嚴重浪費,以至于影響國有企業的發展進程。
(三)加強管理者對資產的監管力度
為了避免資產的閑置和資產流失,提升資產的利用率,就要確保國有企業資產每個環節都處于良性運轉。嚴格控制資產的采購,合理購置生產材料和機械設備等,確保采購物品質量合格、數目適中、價錢公道,且整個采購過程需要嚴格接受監管,及時做好登記。對已有的國有資產進行定期的跟蹤巡查,根據不同設備的情況建立相應的資產巡查制度,避免出現資產閑置的情況,以保證國有資產的良性運轉,提升資產的利用率。現在大多企業領導者只重視經營,忽略了資產管理,認為資產實物固定不變,無需關注,其實不然。落實資產管理到具體的負責人,嚴格監管國有企業領導者的具體使用權和處置權,注意加強國有資產的后續管理維護,將資產使用者的績效考核與資產的保管和使用相掛鉤,避免產生責任沒有嚴格落實到個人所造成資產流失的損失。
(四)嚴格落實獎罰考核機制
在國有企業中針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對企業管理者建立起合適的獎勵和懲罰制度是必需的,將國有企業管理者的責任與權利相統一,正視管理者對資產管理的工作態度。對于國有企業管理者的自身情況,同時結合企業自身發展實際,建立一套完整的國有企業管理者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將資產管理加入到企業管理者的績效考核項目中,讓管理者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真正落實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有關監管部門需要盡快建立針對于國有企業管理者的獎懲機制,并隨時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完善此機制,將管理者的績效薪酬與國有企業經營效益相掛鉤,嚴格把握考核標準,做到獎罰分明。此外,國有企業內部還應該為優秀員工制定一套明確的薪酬和獎懲機制,對于優秀的員工應多進行一些表揚和獎勵,充分調動了企業全體員工的實際勞動積極性。
四、結束語
我國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中仍會出現很多問題,加大鞏固企業資產的管理工作是目前的重中之重。但只要健全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管理規定,加強監管力度,落實考核機制,確保落實到實際資產管理的全過程,就一定可以鞏固國家整體經濟發展,有效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調節整體社會經濟為全民謀福利。
參考文獻:
[1]左娜.關于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9,(29):49-50.
[2]楊小玲.國有企業如何做好固定資產管理[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8):150-151.
[3]戚春梅.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思考[J].納稅,2019,(24):255-256.
[4]劉亞莉.國有企業資產管理風險及其控制措施[J].中國市場,2020,(20):98-99.
[5]馮夢寧.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途徑探討[J].中外企業家,2020,(06):58-59.
[6]羅凌鳳.關于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有關思考[J].中國商論,2020,(10):121-12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