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艷,肖 瓏,王美姣,武 同,張怡青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450046)
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綱領的頒布,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目標重新定位,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強”體現在產品品質、創新技術、自有品牌等方面,產品品質的提高離不開高技能人才的支撐。焊接作為制造業的關鍵技術,是現代化經濟建設重要組成部分,而現有教學模式無法適應不斷發展的制造業對技術技能的需求,造成學生技能培養與企業需求脫節,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如何培養適應現代工業發展需求所要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成為高等職業教育急需研究的問題。本文以我校焊接技術與自動焊專業現代學徒制的探索與實施為藍本,以期為推進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提供借鑒和參考。
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成立于2011年,在校生170人,畢業生就職單位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內企業,如中國機械工業機械工程有限公司、海爾(鄭州)集團、衛華集團、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等,所從事崗位主要包括焊接操作工、焊接工藝員、生產管理員等。河南省高校中開設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的極少,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是河南省焊接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之一。2013年,與中國機械工業建設有限公司合作,以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2011級學生成立“中機班”,以學校為主導,校企聯合共同進行培養。中機公司為“中機班”提供實訓耗材費用共計129萬元,為學生技能訓練提供物質保證。2014年,與海爾集團創立具有訂單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2015年,衛華集團在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2013級學生中面試選拔17名學生進行為期半年的學習,其中三個月為焊接技能培訓,三個月為崗位技能培養。2016年,與宇通公司合作開展“藍色精英培養”計劃,合作開展了兩種模式,即學校主導的先招生再招工和企業主導的先招工再招生兩種。2018年與海爾集團成立海爾班并作為主要成果獲批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為確保試點工作順利進行,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成立以二級學院院長為組長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建設工作組,并成立了現代學徒制試點指導委員會,制定了指導委員會制度及工作方案,指導委員會定期召開研討會。在學校出臺的《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現代學徒制招生(招工)管理辦法》和《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現代學徒制學生(學徒)管理辦法》的基礎上,制定了招生招工一體化實施方案,明確了校企雙方的職責以及先招生后招工的實施方案。合作企業參與了專業的招生宣傳資料的制作和招生咨詢等工作,實現了校企共同招生。如圖1和圖2所示,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與合作企業針對崗位需求,在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2018級學生中,通過專班宣講和招工答疑、企業參觀、簽訂校企生三方協議、拜師儀式等,明確學徒、學生雙重身份,實現了先招生后招工。設立焊接專業試點以來已招生78人,其中2018級35人,2019級43人。

圖1 焊接現代學徒制海爾班拜師儀式

圖2 企業參觀
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根據焊接崗位技能的特點和合作企業崗位典型任務要求,按照焊接基本技能→焊接專項技能→焊接綜合技能的培養主線,將崗位企業焊接生產技能和工匠精神兩個方面的要求融入教學過程中,校企交互、共育共培,在“四對接、六合一”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創建“二元三段三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并在實際運行中不斷完善,最終形成成熟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企業班組化管理模式,根據不同崗位的特點,1個師傅可帶1~3個徒弟,組成學習互助小組,確保學徒熟練掌握每個崗位所需的技能。通過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完成學徒的職業成長過程,實現由“適應期”經“成長期”最終到“成熟期”的轉變,最終成為海爾集團合格的操作或管理人員。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如圖3所示。

圖3 “二元三段三遞進”人才培養模式
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工作步驟:通過企業崗位需求、人才需求和畢業生調研確定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人才目標培養崗位,經過職業能力分析研討會、課程體系構建研討會的方式,重構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現代學徒制的課程體系。通過現場訪談、電話訪談和網絡調查三種調研形式對焊接專業近三屆106名畢業生的就業動態和相關企業的焊接崗位進行調研,整理出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的4個工作崗位的23個工作項目、77項工作任務、446條職業能力。整個課程體系構建以職業能力分析為基礎,將典型工作項目(任務、職業能力點)轉化為課程。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討會由全國現代學徒制工作專家指導委員會專家牽頭,邀請多位教育專家、行業專家參與,按照典型工作任務的梳理、培養目標及規格確定、課程體系梳理、課程與能力對接4個環節進行,梳理出12個典型工作任務、12門專業技術技能課程、5門學徒崗位能力課程,建立成“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技術技能課程+崗位能力課程+職業拓展課程”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構建專家研討會現場如圖4所示。

圖4 課程體系構建專家研討會現場
《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中明確指出“校企共建師資隊伍是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重要任務”。《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中第十二條要求“探索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教師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綜合利用企業師傅和學校教師之間各自具備的理論優勢、操作優勢、信息化優勢、教學能力優勢、管理優勢,充分考慮教學環節的不同要求,協同合作、主輔分工,挖掘師資能力提升和教學效果。比如在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技能訓練過程中,校內教師承擔理論元教學,企業師傅承擔技能元教學。通過合作教學模式,提高了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提升了專業教學的教學質量,有利于“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有利于增強以學生為中心一體化課堂效果。
按照“合作共贏、職責共擔”原則,通過企業崗位能力需求分析、實踐專家研討,提煉典型工作任務、構建學習情境,制定校企共建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截至2019-07已經開發完成“二保焊工藝技術”“釬焊工藝技術”“焊接機器人編程及應用”3門校內工學一體化核心課程工作頁及配套資源(視頻、閱讀材料、動畫),建設完成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焊接工藝與操作技術”1門。
建立靈活的人才流動機制,加強現代學徒制“雙導師”隊伍建設,規范企業導師聘任及學校導師遴選,構建校企互聘共用的“雙導師”教學團隊,建立健全雙導師的選拔、培養、考核、激勵制度,保障現代學徒制試點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出臺了《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實施辦法》和《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現代學徒制“雙導師”管理辦法》。學校導師輪換下生產車間,參與學徒生產實習,拜工人為師傅,積極投入生產一線,學習崗位技能,了解企業文化,熟悉生產流程,提高學校導師的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進而提升學校導師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人才培養能力。2018-07—2018-08,學校選派任艷艷、武同、張怡青三位教師到鄭州海爾焊接生產線輪崗實踐。同時企業選派有實踐經驗的專家、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擔任師傅,成為企業導師,參與學校課堂教學和技能指導,組建學做融通、雙元結構合作式教學小組。
實施“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螺旋式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徒能力的遞進。在教學組織中實施學徒的漸進式培養方式,同時針對焊接工藝員、焊接檢測師、焊接操作員等提出“個性化培養”的具體方案,方案制定根據所學專業分解成若干個崗位,把工作崗位的技能訓練與學校課堂的專業教學有機緊密結合起來,既重視專業知識的灌輸和全面素質的培養,也重視職業素養和從業技能的訓練,增強了學校與企業雙主體育人的融合度,使學生在企業崗位中得以更好地培養,為國民經濟發展培養大國工匠式焊接人才。
打破“一課一人”或“一課一組”方式,將課程按照工作過程模塊化,不同模塊根據教學目標,配置對應若干雙元教師小組,例如將空調產品“生產管控與員工教導”課進行模塊化開發。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每個模塊的教學目標和行動任務特點,配置不同教學小組,例如“模塊一:生產作業分析”教學目標為“使學生通過分析生產任務和產品性能,具備制定生產計劃和物料清單能力”。在授課過程中我們引入管理組和技術組講授和指導學生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