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旖 王 蕾 王春前
(鄭州市回民高級中學 河南鄭州 450000)
筆者是一個中途接班的班主任,將心理學理論與生涯技法應用在班級管理中,引領班級文化,樹立學生目標,重構班級管理模式,建設班干部隊伍,將一個相對落后的班級提升為優秀班級,學生得到發展,老師得到提升。
樣本班(1班)是我校某屆1-4班中平行層次的班級,該班與其他三個班級相比,成績存在明顯的差距。通過圖1可以看出,在高一下期學期末考試中,1班在雙一流和一本過線人數上明顯少于其他三個平行班。筆者從高二接任該班班主任后,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在文化課成績提升方面依然沒有明顯的變化;通過圖2的期中考試成績數據分析也可以看出,1班相較于其他三個班呈現出A等生不足,C等生太多,也就是“頭小尾大”的特點。

圖1 高一下學期期末1-4班文化課總成績對比分析

圖2 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各班學生成績分段對比分析圖
同時,筆者觀察發現,該班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沒有明確的班級文化,學生缺乏凝聚力;2.學生干部能力參差不齊,班級管理科學性不夠;3.學生主動發展動力不足,被動學習現象較為普遍。
為了改變班級現狀,全面提升班級管理水平和成績,筆者將心理學理論與生涯技法引入班級建設,希望激發學生內在動力,培養一支優秀的班干部隊伍,提高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建設成特色明顯的班級文化,大幅提升班級整體成績。
1.學生有發展。學生通過探索,能夠找到適合的發展目標(大學專業和職業方向);并通過自我規劃與奮斗,取得學習力和學業成績的大幅提升。2.教師有提升。通過心理學理論和生涯技法的學習和實踐,提升教學設計和學生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3.班級有成就。班級形成獨特的文化,有獨特的價值觀和文化元素,凝聚力大幅提升,學生整體奮斗意識明顯,活動豐富且彰顯班級自信,能為學生留下終生自信的經歷。
1.價值觀探索:通過價值觀探索,提煉能夠代表絕大數學生的班級價值觀,并以此為引領,打造制度文化、符號文化、活動文化和環境文化等。2.管理心理學理論:目標管理可以幫助個體將長遠的、大的目標進行逐層分解、細化,形成自己的目標體系,從而使目標變成為一個個可以具體落實的行動。3.多元智能理論:依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引導學生進行能力探索,并基于此引導學生培養個人特長,調整學習方法和策略。4.MBTI性格測評:借助測評工具,評估學生在能量獲取、學習方式、決策特點和行動特點等方面的風格;同時,基于此開展班干部隊伍建設、小組建設和學習方法指導。5.興趣探索:借助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和測評工具,引導學生探索個人的職業興趣,并以學生個人的學業成績和能力為基礎,開展專業和職業探索,明確個人發展目標,提升發展動力。
1.價值觀引領,培育班級文化
提煉班級共同的價值觀,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培養出班級獨特的氣質,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筆者通過“我們的價值觀”主題班會課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偶像,闡述偶像特質對自己的影響,借此概括大家最看重的品質,最終提煉出班級價值觀:多元包容、活潑自信、嚴謹務實。對這個價值觀的解讀是: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愛好和理想等,我們鼓勵個性化發展,同時包容每位同學的不同,對自己的獨特性自信,開心快樂地融入班集體,在一班這個大家庭中幸福成長,理科生要具有嚴謹務實的態度,這樣才能在學習和專業上有所成就。
根據該價值理念,筆者引領學生打造班級符號文化。由學生編寫班級誓詞和班歌,定期宣誓,誓詞彰顯積極自信,陽光快樂和努力進取的精神;由學生設計班級徽章,彰顯出班級價值觀,并將徽章制作成圖標,獎勵給不同方面表現好的學生。
2.探索班級發展目標,掌舵班級航向
有了班級的文化,還要制定班級目標,成為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為了制定符合班情的班級目標,筆者通過“我心目中的班集體”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探索班級發展目標。首先,通過學生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將心目中的班級描繪出來,經過展示探討,最終制定了班級發展目標:
(1)班級氛圍目標:同學之間競爭而互助,班干部能起到引領模范作用,每位同學都能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之中,使每一位同學都能成為班級的主人,每一位同學都能在班級中得到鍛煉和成長。(2)班級學業目標:高考完成百分之百一本。根據目標管理理論,將這個長期目標分解細化為:高二上學期擺脫落后局面,高二下學期成為年級第一的班級,高三一直保持絕對優勢。
班級目標的制定對班主任和學來說都有很大的激勵作用,班級目標展示在班級比較顯眼的展板上,時刻提醒我們,為班級的未來而努力。
3.重構班級結構,培養得力班干
高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且受青春期影響而容易躁動,受周圍環境影響比較大。讓學生單打獨斗去完成自己的目標,中途很有可能半途而廢。所以,為他們尋找學習的同伴,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
因此,我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班級管理結構由原來的班干部管理班級變為組長分區域管理班級。選用班級內具有模范帶頭作用的學生為組長,參考性格測評結果,按照性格、性別、成績平均分配小組,盡可能讓每個小組都形成合力。每次考試對小組進行考評,這樣小組內就形成互相監督、互相幫助的學風,為每一位同學找到了學習上的同伴,最終達到班級自制。
4.引導個人目標,激發潛在動力
個人目標的制定分為三步:
第一步,探索自我,了解自我。通過對學生進行多元智能測評和MBTI性格類型測評,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優勢和特長。


圖3 性格和多元智能類型統計分析圖
從性格測評數據看,內向型32人,外向型25;直覺型29人,感覺型28人;情感型27人,思考型30人;判斷型27人,知覺型30人。ISTJ型(8人)、INFP型(7人)、INTJ型(5人)和ENFP型(5人)等四種類型學生相對較多,總數占半數,其他類型分散。呈現檢查員型、哲學家型、學者型、公關型性格學生在班級內容易主導班級的學習氛圍。
第二步,制定長遠目標。通過興趣探索,發現班級中的I、A、R、E類型非常突出,S型比較突出,C項人員不是太多(3名)。整體呈現研究、探索藝術和管理傾向突出,人際服務傾向也比較明顯。
學生根據測評結果,采訪自己適合并且感興趣的職業從業人員,了解這個職業相關大學和專業,并上網查閱這些大學的錄取分數,制定自己的高考分數目標。這個目標要求比自己現有的水平要高,但不能超過現在的能力范圍。這樣,這個目標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動力。
第三步,細化分解目標。將高考目標分解為高二高三的每一次重要考試目標,包括高二的每次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和高三的每次聯考和摸底考試。學生自己制定每次考試提升多少名次,最終達成自己的高考目標。從班級的層面上統計目標及每次的完成情況,并鼓勵家長參與到孩子為期兩年的目標完成過程,使得家、校、學生三方面形成合力。
5.基于自我探索,進行高考志愿填報
根據心理學理論與生涯技法,對學生的性格、智能以及興趣進行測評,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特長有更好的認知,結合高考分數對學生進行高考填報志愿指導。糾正學生填報高考志愿的三個誤區:1.填報熱門專業,而不是自己適合的專業;2.選擇城市,而不是選擇更好的學校;3.不了解學校實際情況,盲目根據學校名稱選擇學校。引導學生首先找準自己適合的專業,然后查詢該專業中國各個大學的排名,結合自己的高考分數選取合適的學校報考,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將心理學理論與生涯技法引入班級管理后,班級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班級凝聚力明顯增強,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明顯,班干部隊伍建設成效明顯,責任心、組織協調能力和個人學習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學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和睦,小組內互幫互助,形成了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課成績也獲得了明顯的提升(如圖4所示)。經過將近一年的追趕,本班在雙一流、一本和二本過線人數上已經成為第一。同時,本班的高考成績也是喜人的,考上211的學生占比為21%,全班一本率為64.5%,絕大數學生考取了自己心儀的專業,實現了個人理想。

圖4 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