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穎
(江蘇省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學,江蘇 常州 213000)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里面提到了“創新評價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這給我們帶來了啟示,也給我們指明了方向——立體評價。中華經典,是我們民族的瑰寶。但學生的閱讀效果不能僅僅是“讀過了”,更不是變了味道的閱讀檢測。本文主要依托立體化閱讀,從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綜合化、評價形式活動化和評價標準分層化四個方面來展開敘述,目的是全面評價學生,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
課程的評價者是評價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華經典立體化閱讀課程評價,鼓勵學生、家長、教師和其他人共同參與評價活動。形式也可以多樣,可以采取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和家長參與等多種評價方式,目的是向形成性評價逐漸靠攏。
教師既要“傳道授業解惑”,也要做一個設計者和引導者,幫助學生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學會去評價別人和自己的學業能力。
在每節課中,教師向學生說明互評的方法,學生可以相互評價。我們也可以開展“經典詩詞作品秀”活動,在每個班級黑板報開辟的展示區,展示學生的個人自選作品(可以是創作的詩詞、書法、繪畫、童詩創作等作品,也可以是自己與古詩詞的故事),讓每一面墻和每一塊黑板都會“說話”,讓學生對作品進行評價。展評中,教師要明確評價標準,如內容的新穎度、圖畫的美觀度、想象的豐富度……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評價作品。
教師是校本課程“中華經典立體化閱讀”的設計者,同時也是課程實施者。在學生心里,老師的評價非常具有權威性,一旦得到老師的肯定,學生的興趣就會猛然增加。
為了充分發揮評價的形成性功能,在教學經典閱讀中可以運用觀察法對課堂進行形成性評價,如在課堂上對小組交流進行點評,樹立榜樣。

學生學習效果評價表
還可以進行每月評價,每月最后一周開展誦讀展示,評選出班級的“誦讀小能手”“每月一星”。
階段性評價,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活動進行綜合評定,如演講、辯論賽、游戲等。在閱讀之后,我會鼓勵學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樣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閱讀生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會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每位學生的基礎不同,理解、感悟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縱向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每位學生都可以建立“自主閱讀記錄表”和“誦讀活動積分卡” ,進行自我評價。這樣的話可以進行縱向比較,能看到自己的點滴變化 ,在取得成績的喜悅中重新發現自己 。通過《誦讀活動積分卡》記錄下平時的點點滴滴,同時還可以兌換成“榮譽勛章”,獲得屬于自己的獨特獎勵。

?

?
家長作為教育活動的參與者,也不應該排除在課程之外。我們的中華經典閱讀課程,也可以讓家長參與評價。一方面可以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以正確的方式影響和教育子女;另一方面,通過反饋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促進家校溝通,有效幫助家校雙方對學生進行全方位了解,提升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首先,引導家長走進經典。家長通過親子誦讀,加深對經典傳統文化的理解。
其次,學校相關的經典誦讀活動,家長也可以參加。如校園開放日活動中,我們可以發放評價單,讓家長從書寫、內容、創意、版面等方面對每一份作業進行公平細致的評價,最后家長還可以對課程提出寶貴意見。
另外,家長對實施課程情況的滿意度評價也能有效促進經典閱讀課程建設和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我們針對中華經典閱讀情況進行了家長的調查問卷,分析存在的問題,以尋求解決的措施。家長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大部分家長對課程建設和實施表示滿意——課程種類豐富多樣,課程評價扎實有效。但對于整體的課程結構了解程度,以及通過課程促進孩子個性化發展和課程發展展示方面還有著更高的需求和期望。
校本課程,實施個性化:跨班、跨科、混齡等多種模式混合。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角,多方位評價。社團課《剪掛箋,迎新年》,以剪紙游戲導入,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觀看《新聞聯播》,初步了解掛箋寓意。通過圖片對比,學習掛箋制作方法。老師可以從中國優秀傳統美德和文化中提取一些關鍵詞,進行多元評價。課后拓展以意境優美的古詩詞結尾,讓學生體味濃濃的年味。
學校以“立人”為核心,把豐富、有趣的活動作為載體,統整立體化閱讀目標,踐行“關注過程,促進發展”的理念,實現全角度、多樣化的評價。
一至三年級“詩詞里的故事”活動,通過講述詩詞里的故事,深化對詩詞的感悟,傳播經典文化。立足四個評價要點,并制定詩詞里的故事評價表。最終,13位選手憑借動人的故事、出色的舞臺表現,成為學校的“優秀詩詞故事推廣人”,參與學校詩詞故事視頻拍攝。
高年級學生“詩詞故事劇拍攝”活動,孩子們了解與詩詞有關的背景、故事,發揮想象創編或改編詩詞劇本,積極報名參演,小導演認真組織排練,體現了對詩詞文化的熱愛,真正地讓詩詞“活”起來。
“雅言潤人生,經典詠流傳”六一慶祝活動,孩子們用多種形式演繹《三字經》《弟子規》《唐風雅韻》等經典作品,完美詮釋了誠信友善、謙讓有禮的傳統美德。
學校每年也組織各種類型的活動,為學生搭建舞臺,如“詩詞小達人”“誦讀小能手”等,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
“二十四節氣詩詞小講壇”:結合節氣特點,每期精選一首通俗易懂的經典名篇,先由自主報名的主講人選擇,然后由小講壇的負責老師進行審核。
“為你讀詩”欄目和大家分享浦小娃兒自己創作的兒童詩,孩子們踴躍報名,聽眾聽得也是津津有味。
中秋佳節,浦小的孩子在老師們的精心策劃下,度過了一個難忘的詩意中秋。誦經典中秋詩詞、玩“畫月作詩”游戲、唱千古詩詞名作、做手工團圓月餅,中華經典的立體化閱讀,為中秋這個傳統佳節增添了濃濃的詩情畫意和別樣的趣味。
學習詩詞之余,我們也注重閱讀古典名著興趣的培養。如學生在閱讀四大名著后,可以模擬《我是演說家》電視節目,以“人物點評”為主題進行演講。這樣的情景模擬可以綜合評價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2019年,“好聲音唱響中華詩詞”活動拉開帷幕,經過班級海選,年級復選,22 組選手登臺亮相,角逐十大“浦小好聲音”的美譽。
還可以開展“一站到底”爭霸賽和“千人萬詩”詩詞大會這樣的活動。學生每背完10首詩由語文老師或語文課代表在班級評比欄上為其加一顆星。各班評選出兩名“詩詞明星”,學校制作“詩詞明星榜”,進行張榜表揚,微信公眾號公示,升旗儀式上頒發獎狀。各年級從“詩詞明星”中選拔出優秀挑戰者兩名,以組合的方式參加學校舉行的“浦小論詩”活動。
評價活動除了校內,也可以延伸到校外。雙休日,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古詩詞,或者故事……上傳到班級群,大家互相欣賞,互相評比。每個學生既是朗誦者,也是評委;各位家長既是欣賞者,又是評委。
“當詩詞遇上元宵”,孩子們誦讀元宵詩詞、制作燈籠,寫燈謎,猜燈謎,盡情享受傳統節日的喜慶與快樂,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四季詩詞創意作品秀”活動,要求各年段學生按不同要求制作四季詩詞創意作品。在創造性地表現詩詞的趣味活動中,學生親近詩詞,研究詩詞,愛上詩詞。
生活如詩,詩如生活。我們學校舉辦“尋找生活里的詩意”微視頻征集活動,作品內容可以是將詩詞內容和生活畫面、生活場景相融合的微視頻;可以是我國經典詩詞作品,也可以是自己原創的。根據參賽作品的總數設置獎項,獲獎同學還有神秘禮物贈送。
新型評價方式采用星級評價,實施分層評價。因為一刀切會打擊后進生,學習興趣及自尊心、自信心都會受到影響。因此,立體化評價主張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各學段均有規定的內容,是由必修1經典誦讀課程、必修2傳統主題活動,以及選修的雅韻社團組成的中華經典立體化閱讀體系。每一學段都設立等級(秀才、舉人、進士、探花 、榜眼、狀元),學生可以慢慢完成質的飛躍。
晉級考核也將分為“班試”與“校試”。“班試”考核小組可以由本班學生、班主任、家長共同組成 。“校試”以一個年級為單位,各班選拔人才參加。
在誦讀內容上,每一個等級都有必背和選背篇目。如果連續考核優秀,還可以當“小考官”。差異誦讀的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夠誦有所得。
中華經典立體化閱讀評價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綜合運用多種評價策略,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充分發揮評價在促進學生、教師發展和改進教學的功能。日積月累,必然會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精彩,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誦讀中看到更加絢麗的風景。在立體化評價的實施中,我們老師的格局也自然不同,這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