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圣灝 陶 萍
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
武術作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優秀文化代表,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而且是我國在世界上推廣的最為普及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1]武術散打顧名思義,武術是散打的上位概念,散打依附于武術具有從屬的地位,是中國武術人體格斗理論與技術體系的一種表現形式。自1979年在北京體育學院等三所單位試點以來,經過武術散打工作者多年的不懈努力,此項目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得到了國人及世界人民的廣泛認可和青睞,己成為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2]追溯散打運動的國際化發展歷程,從第一屆散打世界杯比賽開始至2016年已經成功舉辦了八屆,第九屆散打世界杯在浙江杭州臨安體育文化會展中心落下帷幕,標志著源于中國的武術散打運動,已經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這同時也表明我國的武術散打運動在其國際化的發展道路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回過頭來,對于武術散打的科學化研究還屬于探索與提高階段,特別是女子運動員技術研究較為薄弱。[3]基于此,本研究通過第九屆世界杯武術散打比賽,對我國小級別女子運動員的技術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試圖探索并掌握我國頂尖女子武術散打小級別選手的技術運用特征,針對中國隊員的技術特點提出優化策略,從而為我國女子武術散打運動員科學化訓練提供參考依據。
本研究以第九屆武術散打世界杯中國隊女子小級別運動員的技術運用情況為主要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CNKI查閱與本研究有關文獻30余篇,利用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查閱武術散打方面的書籍10余部,為本研究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
1.2.2 專家訪談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的需要,向長期從事武術散打教學研究的一線教練員、專家、學者及部分優秀運動員咨詢探討,訪談內容主要包括武術散打技術分類,武術散打技術特征等內容。
1.2.3 錄像觀察法
通過視頻分析軟件對第九屆武術散打世界杯我國女子小級別運動員的技術使用情況進行統計,統計標準依照國際武術聯合會審定的最新《武術散打競賽規則及裁判法》的相關要求,從而為研究提供切實可靠的數據支撐。
1.2.4 數理統計法
將統計好的數據利用軟件Excel 2018進行數據匯總,以保證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1.2.5 邏輯分析法
運用歸納、類比、演繹、綜合等邏輯分析法對所獲得的信息及數據進行總結,確保研究的科學性。
根據統計結果顯示(見表1):本次比賽中國女子小級別散打運動員共使用4種拳法技術進行實戰對抗,分別是:直拳、擺拳、勾拳、鞭拳,合計擊打頻次為154次。其中,直拳共擊出87次占整體擊打頻次的56.5%,命中頻次43次,命中率高達47.7%;擺拳共擊出42次占整體擊打頻次的27.3%,命中頻次12次,命中率達到28.6%,位居拳法使用頻次第三的是勾拳,共擊出19次,命中6次,命中率為31.5%;鞭拳使用率較小,僅為6次,占整體擊出頻次的3.9%,命中率高達66.7%。綜上所述,本次散打世界杯比賽,我國女子運動員拳法命中率最高的為鞭拳,命中率高達66.7%,這可能源于鞭拳的動作特點,常被運動員作為“冷招”使用;命中率位居第二位的是直拳,命中率達到了49.4%,直拳技術動作速度快、做功距離小,較為容易命中對手;第三位是勾拳,命中率達整體比例的31.5%,勾拳常用于擊打下顎、膈肌以及肋部,特點是速度快,出拳不易判斷,常被用作組合技術進行運用。

表1 拳法技術運用統技表
因此,在未來訓練過程中,要重視直拳、勾拳等易命中得分等動作的使用頻次,提高鞭拳動作的運用時機,強調擺拳技術的命中頻次,從而大大提高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拳法技術的得分效率。[4]
統計結果顯示:第九屆武術散打世界杯,我國女子小級別散打運動員腿法擊打頻次為269次,命中頻次為146次,命中率達到54.3%。其中,鞭腿使用次數最高達到167次,使用率占整體擊打頻次的62.1%;踹腿位居第二位,擊打頻次達到44次,使用率占整體擊打頻次的16.4%;第三位是蹬腿,擊打頻次為39次,占總體擊打頻次的14.5%;其余腿法擊打頻次依次為轉身后蹬腿和擺腿,使用率分別為4.0%和3.0%。

表2 腿法技術運用統計表
研究發現,命中率最高的腿法為鞭腿,命中率高達62.3%;其次是踹腿,命中率達到59.1%;其余腿法命中率分別為蹬腿33.3%、轉身后蹬腿18.2%、擺腿12.5%。鞭腿是本次比賽成功率最高的腿法,因此,在未來的訓練和比賽過程中,注重鞭腿和踹腿的得分優勢,加強其他腿法的訓練,形成多元化腿法的進攻手段。
依據統計結果顯示:本次比賽我國女子小級別運動員摔法技術主要包括纏抱摔和接招摔,纏抱摔是指運動員在與對手內圍糾纏時使用的摔法技術,接招摔是指運動員將對方的招式進行化解從而演變成摔法進行攻擊的摔法技術。經調查統計發現,本次比賽運動員使用纏抱摔技術的頻次為46,使用率為64.8%。運用接招摔技術的頻次為25,使用率達到25.2%。

表3 摔法技術使用統計表
此外,兩種摔法的命中頻次為17次和11次,以纏抱摔技術命中為主,命中率達到69.7%;接招摔為44.0%。筆者通過錄像觀察還發現,運動員以架欄摔等技法攻擊對手時,成功率較高。這種摔法是利用對方的重心轉移,快速進行勾踢結合手臂的拿法技術快速實施產生從而得分。[5]因此,要重視這方面的技術訓練,從而提高得分的成功率。
結果顯示(見表4):本次比賽共出現以拳法、腿法為基礎的單一組合技術和多元組合技術。主要包括拳法組合、腿法組合、拳法腿法組合、拳法摔法組合、腿法摔法組合、拳法腿法摔法組合。[6]經統計發現,各個組合的使用頻次和命中頻次均有所不同。其中,使用率最高的前三位是拳法組合、腿法腿法組合和拳法摔法組合。這說明,大部分組合動作以拳法為前導結合其他技法進行攻擊。命中率前三位的技法組合分別是拳腿組合、拳法組合和腿法組合。

表4 組合技術統計表
其中,拳腿組合的命中率最高,這可能是由于,拳腿組合的攻擊高度和方向的多變所致,以前低鞭接后直拳接前擺拳接后鞭腿為例,上下交互響應的技法令對手應接不暇,從而大大提高了得分的效率。[7]因此,在未來的訓練和比賽過程中,要持續拳腿組合的得分優勢,通過多變的組合技術命中對手,進而提高得分率取得比賽優勝。
下臺技術是根據對手的空間位置,利用推、打、摔等方法將其逼迫下臺。根據統計結果顯示(見表5):本次比賽我國女子小級別散打運動員均利用了三種下臺技術得分。其中,使用頻次最高的下臺技術是推下臺,達到了19次,使用率為65.5%;而打下臺和摔下臺分別為4次和6次,使用率均不顯著。

表5 下臺技術運用統計表
從命中率方面來看,推下臺>摔下臺>打下臺。由此可見,第九屆武術散打世界杯中國女子小級別散打運動員的下臺技術以推下臺為主。
散打運動是對抗性的競技項目,進攻技術固然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只有進攻才能使自己戰勝對手,但是在進攻的另一方面就是破壞和阻止防守,它與進攻技術是同等重要的。[8]一場實戰對抗,兩方建立在防守與進攻中,彼此既對立又統一,構成了一場完整的實戰攻防。[9]散打的防守技術可概括為兩種一種是有肢體接觸的格擋防守,另一種是無肢體接觸的躲閃防守,本次比賽中國小級別女子運動員的防守技術具有如下特征。
結果顯示(見表6):本次比賽我國女子小級別散打運動員共運用了格擋和躲閃兩種防守技術,具體運用特征分布如下:運用格擋技術的比例占整體運用頻次的58.0%,運用躲閃技術的比例占整體運用頻次的42.0%。成功率方面格擋技術運用成功率遠高于躲閃技術,由此看可見我國小級別女子散打運動員善于運用格擋技術去消除對方的攻擊威脅。

表6 防守技術運用統計表
散打技術是由踢、打、摔技術動作為基礎組合而成的。在實戰對抗過程中,雙方都在高度緊張、集中的過程中尋找戰機,運動員依靠單一的技術動作從激烈的對抗中命中對手獲得單一點數顯然是不經濟的,尤其是在技術水平相當的條件下。[10]因此,一定要加強對組合技術的理解,提高組合技術的運用能力,將賽場的真實狀況模擬到訓練當中,有機地組合技術動作,科學遵循左右結合、上下呼應的戰術思想從而進行動作的編排和運用,針對部分運動員的特點來制定動作,例如,對方善于用拳腿進攻,我方在訓練時就要依據這個特點將摔法融入組合當中去。[11]再例如對方善于貼身纏抱摔,就要提高組合動作擊打的效率和抗摔能力。總之,單一的技術動作不利于在當前散打競賽中取得優勝,要有機、高效、科學地進行組合技術的針對性訓練,從而達到多元進攻和多處得分的比賽效果。
所謂戰術是根據比賽雙方的情況,正確地分配力量,充分發揮我方特長、限制對方特長而采取的合理有效的計劃與行動。[12]在散打的實戰對抗中,比賽雙方始終存在著發揮與反發揮、制約與被制約的劇烈斗爭。雙方總是一方面彰顯自身的優勢,盡力彌補自身的弱勢;戰術意識是一個運動員發揮戰術的關鍵,具體表現在復雜困難的環境和條件下,準確地觀察和利用對方的弱點,全力發揮自身的優點的潛在意識。[13]因此在未來的訓練中,要加強對運動員戰術意識的培養。提高運動員對戰術的重視態度,增強運動員的戰術理論知識。使運動員明確在不同狀態、不同環境、不同條件下對手的具體打法和我方的應對策略。多反思、多觀察、多總結,從而開拓運動員的戰術視野,爭取做到全面了解對手。
散打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是取決比賽成績的關鍵因素。尤其對于部分賽前焦慮、緊張的運動員而言,成績的好壞已經不取決于他們的技能和體能等競技能力,而更傾向于心理素質,因此要重視對運動員的心理疏導,對于賽前心理狀態不穩定的運動員而言,要加強日常的心理訓練,保證良好的心理狀態,明確參賽動機、調正比賽情緒,從而在比賽過程中全面表現出自身的運動能力和競技水平。[14]
我國小級別女子散打運動員拳法以直拳、擺拳、勾拳為主要進攻拳法,鞭拳的成功率最高;腿法以鞭腿、蹬腿、踹腿為主要進攻腿法,三種腿法使用率占整體擊打頻次的93.0%;近身纏抱摔使用頻次遠高于接招摔使用頻次,但成功率方面二者相差甚微;下臺技術以推下臺為主,摔下臺位居第二位,次數高于打下臺;散打運動員中以拳法為基礎進行結合的組合技術使用率最高,其中拳腿組合使用率和成功率位于榜首。
建議在未來訓練過程中,要重視直拳、勾拳技術動作的使用頻次,提高鞭拳動作的運用時機,強調擺拳技術的命中效率;注重鞭腿和踹腿的得分優勢,加強其他腿法的訓練,形成多元化腿法的進攻手段;應持續拳腿組合的得分優勢,通過多變的組合技術命中對手,進而提高得分率取得比賽優勝;應該加強運動員的下臺技術的利用能力,從而提高下臺技術使用的得分能力;應提高對組合技術的運用能力,加強對運動員戰術意識的積極培養,重視對心理狀態的科學疏導,為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競賽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