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山
(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所,內蒙古 赤峰 024031)
赤峰市蒙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自建國初期逐步發展起來,蒙中藥材種植先后有60余種蒙中藥材進行過引種、馴化等栽培試驗,從中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蒙中藥材是中醫藥事業傳承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資源,蒙中藥材種植有利于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產業扶貧、產業致富的優勢項目。
近些年,赤峰市高度重視蒙中藥材產業發展,將其確定為全市的特色主導產業,將蒙中藥材產業作為全縣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特色產業來抓,旗縣區也出臺了一些激勵措施,各旗縣、鄉鎮也因勢因地制宜發展蒙中藥材種植基地,取得了積極成效。蒙中藥材產業已經成為赤峰市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蒙中藥材種植在全市12個旗縣區均有分布,2016—2020年蒙中藥材面積實現逐年穩步遞增,2019年底赤峰市蒙中藥材總面積22453hm2,總產量17.7萬t,總產值19.47億元。具體品種種植面積和產量見表1。

表1 主要品種種植面積和產量
目前,赤峰市已經形成了以中部喀喇沁旗、松山區為代表的精耕細作生產基地和北部林西縣、克什克騰旗、巴林左旗、翁牛特旗為代表的機械化仿野生栽培生產基地。全市蒙中藥材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其中13.3hm2的基地375個,13.3~33.3hm2基地93個,33.3~66.7hm2基地48個,66.7~200hm2基地43個,200~333.3hm2基地13個,333.3~666.7hm2基地3個(林西、左旗、阿旗),666hm2以上基地1個。
具體見表2。

表2 重點縣生產情況

續表 重點縣生產情況
蒙中藥材對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蒙中藥材年平均產值為11.1萬元·hm-2左右,其中,水澆地蒙中藥材種植平均產值12.45萬元·hm-2左右,純收益5.85萬元·hm-2左右,是種植玉米純收益的4~5倍。
旱坡地仿野生蒙中藥材種植,藥材在仿野生環境下生長3~5a采收,有效含量可提高到普通種植的3~4倍。年平均產值6.75萬元·hm-2左右,較旱坡地種植谷子等作物增收4.5萬元·hm-2;年平均純收益3.75萬元,是種植谷子、雜糧等純收益的4倍。
1.4.1 水澆地種植
主要種植桔梗、北沙參、黃芪、防風、甘草、板藍根、懷牛膝、赤芍、黨參、蒼術、射干、知母、蒲公英等品種,大多為一年生或二年生。
1.4.2 旱地仿野生種植
在沒有水源條件的旱坡地或旱平地發展黃芪、黃芩、防風、赤芍等仿野生種植,收獲年限4~6a。
1.4.3 間作立體種植
在有水源條件的旱平地或旱坡地發展“果藥間作”、“林藥間作”等立體種植模式,種植的有黃芪、防風、赤芍、黃芩、射干等二年或多年生品種。
赤峰市蒙中藥材生產經營主體由一家一戶分散式、粗放式種植向規?;?、規范化方向發展,蒙中藥材規模種植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時期,中藥企業、專業合作社等先進經營主體的規范化、規?;N植基地迅速擴大,正逐步取代傳統生產經營模式。
蒙中藥材品牌建設的發展,為加快農業產業升級、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赤峰的桔梗、北沙參、蒙古黃芪已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藥材,且建立了桔梗、沙參、黃芪等一大批“三無一全”基地??咂炫<覡I子鎮,主產北沙參、桔梗2大知名產品,被譽為“中國北沙參、桔梗之鄉”。
全市蒙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152個,產品以鮮品、干品或初加工成飲片銷售,主要銷往河北安國及石家莊、安徽亳州、山東、甘肅、四川、河南、廣東、廣西、包頭等地,出口日本、韓國,出口品種主要以桔梗、北沙參為主。
赤峰市蒙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已有300多年歷史。近年來,隨著地方政府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和脫貧攻堅進程,蒙中藥材種植異軍突起,各地充分立足土地資源和農業生產環境優勢,將蒙中藥材作為特色優勢產業來培育,蒙中藥材產業的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全市蒙中藥材產業化發展的框架已具雛形,正逐步向基地標準化、品種純正化、產品道地化、加工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赤峰桔梗質量屬全國一流,色白、條長、根叉少、口感好,除少量藥用外,鮮品全部銷往韓國、日本,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桔梗產區;赤峰北沙參具有條長、色白、味純正的特點,主要銷往廣州、浙江等東南沿海用于食用;赤峰的防風主根長,側根少,品質優良,被國內外用戶稱之為“關防風”;赤峰的麻黃品種是世界采用藥物生產麻黃中的正種;柴胡根皮色黑、紅明顯,斷面粉白,質硬而韌,在國內中藥市場上占有重要位置;黃芩成品條大整齊、加工精細、表皮金黃,素有“熱河黃芩”之稱,5a以上黃芩的黃芩苷含量達到1.3,是甘肅、山西等地黃芩苷含量的近2倍,赤峰的仿野生蒙古黃芪質量上乘,黃芪甲苷含量達到0.13%,是目前執行《藥典》標準的3倍。
藥材種源質量難保證,蒙中藥材提純復壯、新品種選育及規范化繁種育苗滯后。
蒙中藥材種子種苗生產分散、交易市場混亂,質量難以有效控制。目前沒有種子種苗示范企業,種子種苗經營者主要由蒙中藥材經營商通過收購、區域調運等方式來滿足。收儲的藥材種子,不經種子質量鑒定,整個產業鏈基本是自由發展、缺乏規范與監管,經營管理和市場流通較為粗放。
蒙中藥材種植技術研發滯后,蒙中藥材生產技術標準缺乏,藥農無序生產。
赤峰市目前蒙中藥材種植技術研究和推廣很薄弱,沒有配備相關技術人員從事具體工作,蒙中藥材技術推廣應用難度大,關鍵技術沒有服務和指導。種植采用GAP規范種植面積較少,規范的栽培技術規程和技術標準還很缺乏,同時收獲、晾曬、倉儲、交易、運輸等環節的污染時有發生。
技術落后,機械化程度較低。目前赤峰蒙中藥材大面積種植的多在丘陵、山地,水澆地種植,一家一戶的面積較小,難以進行機械化作業,除北部州縣外還有大部分藥農依靠人工耕作,種植技術落后,人工成本高效率低,收入還不夠高。
蒙中藥材種植端仍然存在市場信息不對稱、貨源銷售困難等問題。農民在種植蒙中藥材時,多是“追高”式種植,即上年什么藥材價高種什么,種植缺少規劃;另外,由于質量不達標,銷售也受影響,化肥、農藥超標,造成農殘、藥殘、重金屬超標等質量問題;對藥材的采收時間把握不準,加工粗放,濫用硫磺等影響藥材質量;實際種植中不考慮蒙中藥材的區域性和道地性,盲目引種,造成了增產不保質或產量下降,有效成分降低等質量問題。這些都影響蒙中藥材的銷售。
蒙中藥材產業加工轉化增值能力弱。基礎條件差,現代技術裝備滯后。
蒙中藥材初級加工現狀“散、少、亂、差”,零散加工難以形成規模;全市目前僅有3家藥材加工企業通過了國家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遠不能滿足全市2萬多hm2蒙中藥材生產的原材料加工需求;產業加工鏈條較短,由于產業收益與藥材市場緊密相連,一旦價格波動,種植業首當其沖遭遇風險,藥農利益難以保障,不利于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技術人員缺乏、藥農的組織化程度低。蒙中藥材種植技術人員缺乏。產業科技支撐不夠,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缺少藥材產區專業協會等合作組織。藥農在生產交易中,由于不掌握市場行情,經常會出現盲目種植、價格下跌、影響收益和互相壓級壓價、相互傾銷等無序化問題。
缺乏有效的引導服務和政策扶持措施。蒙中藥材產業雖然是赤峰市確定的重要特色產業,但實際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當前全市蒙中藥材產業發展主要依靠市場主導下企業、合作社和農戶的自發行動,雖然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但缺乏高質量產業發展規劃引領,多是“追高逐低”式種植,優勢品種難以做精做強。影響了蒙中藥材加工企業和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制約了蒙中藥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當前蒙中藥材產業發展迎來史無前例的大好時機和“天時、地利、人和”的歷史機遇。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健康保健意識增強;節水旱作農業,經濟效益顯著。
立足全市,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優化蒙中藥材產業發展環境,引導蒙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各地各部門結合當地蒙中藥材產業資源優勢,制定切合實際的蒙中藥材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對種植、加工、銷售等薄弱環節給予資金、技術、人才上的扶持,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用現代化新技術,不斷提高蒙中藥材生產和加工的質量。
開展蒙中藥材規范化種植技術試驗示范,做好技術服務。爭取國家、自治區科研院所來赤峰進行蒙中藥材研究開發,發揮專業人才的技術優勢。
加強蒙中藥材應用人才培訓,通過科技示范向廣大藥農推廣蒙中藥材栽培管理技術。
加強技術服務,構建產業服務體系,組建“行業專家+縣級技術骨干+鄉鎮技術員+農村實用人才”四級技術服務隊伍,開展技術推廣服務。
引進專業人才,完善市場制度,保證蒙中藥材市場交易的合法性、有序性和公平性。同時,利用先進的電子商務制度,建立蒙中藥材信息平臺,加強同生產廠家和醫療機構的聯系,通過信息網站及時收集各大藥市銷售動態,并加以科學分析,準確預測市場動態并及時發布,拓寬蒙中藥材銷售渠道,增加銷售收入。
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按照《中藥材規范化種植技術指南》和《中藥材GAP認證標準》進行天然種植,以科技為先導,堅持標準化種植,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蒙中藥材種植業水平的不斷提高。
按照蒙中藥材產業化經營的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托,以龍頭企業為紐帶,以科技為動力,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專業協會和市場經紀人的帶動作用,盡快形成完整的產業化鏈條。依托科研單位的研發實力,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提高蒙中藥產品的研發能力,對北沙參、桔梗、黃芪等道地藥材,深挖其多種藥用價值的潛力,變單一產品為多種產品,實行主導產品與副產品同步開發,最大限度地提高蒙中藥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支持蒙中藥材加工龍頭企業,大力開展蒙中藥材產品深加工項目研發,使地產蒙中藥材得以就地加工,把豐富的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扶助蒙中藥材產業示范園建設,挖掘蒙中藥材文化資源、打造區域公用品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從而促進蒙中藥材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建議各級政府設立專項發展資金,重點扶持道地中藥種植的中藥企業、專業種植合作社和種植大戶。通過企業和合作社帶動,減少農民種植的盲目性,增強產業發展的主動性。
加大政策扶持,建議對符合條件的企業辦理一般納稅人認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加大道地藥材企業申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的資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