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鈺瑩
(煙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3)
2021年我國即將進入“十四五”時期。“三農”問題始終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村居民養老問題的解決是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實現小康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而農村商業養老保險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工具之一,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社會養老保險的重要補充[1]。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煙臺市65歲及以上人口為128.71萬人,占18.12%。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6.67%。該組數據表明,煙臺市老齡人口的占比數已經超過了世界規定的老齡化標準。
商業養老保險事業在城市發展迅速,但由于農村居民受傳統觀念及保險產品宣傳不到位、價格不合理等因素影響,導致農村居民對商業養老保險的需求不高。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上升,截至2020年,煙臺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比2019年增長了5.1%。這為商業養老保險在農村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經濟基礎。
隨著社會養老保險第一支柱的供不應求問題日益突出,作為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日益得到人們的重視。Shi L指出,中國政府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緊迫問題,保險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Eben stein、Leung研究了我國農村居民對商業養老保險購買意愿的影響因素發現,農村居民受到養兒防老等傳統養老觀念的影響很深,農民家庭中子女的性別與數量都會影響其購買意愿,且子女越多居民表現出的購買意愿越弱[3]。任菁菁、王志坤指出,山東省各市農村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潛力整體表現為沿海地區發展潛力較高[4]。張強、楊宜勇通過實證數據分析得出影響個體參與商業養老保險的10個自變量,包括個人收入水平、經濟水平、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家庭財產、子女人數、醫療保險參保行為、職業屬性、年齡等[5]。
為了調查影響煙臺市農村商業養老保險參與度的因素,本研究根據煙臺市各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選擇福山區、蓬萊市、棲霞市3個區域的農村居民,主要通過微信線上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隨機發放問卷。共發放問卷483份,收回有效問卷435份,有效問卷率為90.06%。
問卷主要包括個人特征、家庭特征、認知特征、供給特征、外部特征5個方面。問卷設計包括非量表式問題和量表式問題,量表式問題有8個。
信度分析也稱為可靠性分析,信度系數越大,越接近1,說明數據的可信度越高。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α系數對其進行測量,結果顯示,8個問題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70,在0.8以上,說明數據具有良好的信度,可以作為有效的實證依據。
效度分析主要使用KMO和Bartlett球體檢驗對問卷數據進行分析。KMO值越接近于1,說明變量間的相關性越強。Bartlett球體檢驗結果顯示,p<0.05時,說明各個變量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獨立。2項均符合標準,問卷才能通過效度檢驗。檢驗結果顯示,KMO值為0.825,>0.5,且Bartlett球體檢驗概率P<0.05,問卷通過效度檢驗,證明該問卷有效。
為了調查農村商業養老保險參與度的影響因素,把是否已經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作為因變量,利用SPSS 25.0的二元Logistic回歸進行分析,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回歸結果
根據回歸結果顯示,在個人特征層面,年齡、性別、是否參加新農保這3個因素通過顯著性檢驗;教育程度、身體狀況這2個因素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sig系數>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年齡因素通過顯著性檢驗,顯著性sig系數<0.01,其回歸系數為正,說明農民年齡越大,參與商業養老保險的越多。這也反映出年齡越大越能體會到養老的緊迫感,養老觀念越強,越容易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來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性別因素通過著性檢驗,顯著性sig為0.008,反映出女性比男性更傾向于參與商業養老保險。是否參加新農保這一因素通過顯著性檢驗,sig系數在0.01~0.05,回歸系數為負,說明購買了新農保的農村居民不傾向于購買商業養老保險,這種結果可能是由于新農保與商業養老保險之間存在替代作用。
在家庭層面中,子女數量通過顯著性檢驗,sig系數<0.01,回歸系數為負,說明子女越多越不傾向購買商業養老保險。農村地區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極為深刻,子女數量越多,對子女的依靠越大,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可能性越小。家庭年收入通過顯著性檢驗,且回歸系數為正。這一結果反映出家庭年收入越高的農村居民對商業養老保險的參與度越高,家庭的收入水平是決定是否參與商業養老保險重要的因素[6]。婚姻狀況這一因素沒有通過顯著性檢測,sig系數>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認知特征中,傳統養老方式認可度、老年經濟狀況預期通過顯著性檢驗,sig系數均<0.01,且回歸系數為負。傳統養老方式認可度和老年經濟狀況的預期與商業養老保險參與度呈負相關關系,這說明對傳統養老方式越認可的居民對商業養老保險的參與度越低,其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較深,更愿意通過子女養老或者土地養老等傳統的養老方式來解決自己的養老問題。同樣,認為自己老年經濟狀況較好的居民其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資金進行自我養老,所以不傾向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對商業養老保險的了解程度這一因素也通過了顯著性檢驗,sig系數<0.01,回歸系數為正,說明農村居民對商業養老保險越了解,越能認識到保險的作用,購買力越強。
在以保險公司為主的供給特征中,保險公司的產品宣傳程度通過顯著性檢驗,sig系數<0.01且回歸系數為正,說明保險公司對產品宣傳的影響程度與人們對保險的參與度呈正相關關系。保險公司加大產品的宣傳可以打開農村市場,拓寬產品的知名度,讓人們更加了解產品,并參與其中。而保險價格滿意度及保險公司保障水平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sig系數>0.05,這可能是由于保險公司的宣傳不到位,人們對各類養老保險產品的價格標準不明確,并且在以往的認知里,被調查者對保險公司的保障水平表現出極度不信任。
在外部特征中,周圍好友影響程度這一因素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周圍的親戚朋友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基本不會影響人們對事物的判斷,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容易受周圍人的影響。政府宣傳因素通過顯著性檢驗,sig系數<0.01,相關性為正,說明政府對商業養老保險進行宣傳人們更愿意參與其中,政府通過在農村地區推廣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充分反映了政府對商業養老保險推廣的重視,可以增加農村居民對保險的信任程度,所以政府對產品進行宣傳的程度越強烈,人們對商業養老保險的參與度越高。
從居民對傳統養老方式的態度來看,養老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對商業養老保險的購買意愿。保險公司可以通過組織宣傳教育的形式,幫助人們對商業養老保險有更加全面的認識,提高居民風險意識教育,在青壯年時期為未來養老做打算,改變居民對商業養老保險的固有印象,進而將商業養老保險這種養老方式傳遞給農村居民。家庭年收入也是制約人們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可以通過經濟補貼、投資和建廠等方式,增加農村就業機會,拓寬農民經濟來源,使農民有充足的資金參與到商業養老保險中。
對商業養老保險的了解程度及保險公司對產品宣傳的滿意度這2個因素對保險參與度存在正相關關系。保險公司在進行產品開發時,應依據各地區經濟狀況,根據不同群體、不同心理研發出差異性險種,給需求者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并且在進行宣傳前,對代理等宣傳人員進行統一培訓,拓寬產品宣傳渠道,規范銷售方式,簡化理賠程序,全面介紹商業養老保險帶來的益處,建立起人們對保險的信任。建設農村保險服務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建立完整的咨詢、投訴、回訪等服務體系,加強與居民的有效溝通、全面提升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人們對保險的參與度。
根據對保險參與度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政府對保險進行宣傳的影響程度與居民參與商業養老保險的積極性呈正比。為此,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從制度建設、提高宣傳影響力2方面入手,提高農村居民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積極性。在建立完善的養老保障體系的基礎上,根據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以收入水平為標準,實行地區差異化政策;政府應建立完善的市場監管機制,規范保險市場行為,保證農村居民的利益;當前政府對商業養老保險的宣傳渠道并不多,可以通過當地電視新聞、網絡多種渠道加以宣傳,借助官方宣傳增加民眾對商業養老保險的認可,增加參與度,進而通過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保證農村居民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