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笑塵 趙文星 陳宏偉(通訊作者)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口腔頜面外科是口腔醫學臨床課程中的主干學科之一,在我國目前的口腔醫學體系中,口腔頜面外科包含了牙槽外科、種植外科、頜面部感染、創傷、腫瘤、先天及獲得性畸形等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廣,綜合性強,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操作技能要求較高。當前,本科學生的口腔頜面外科學習主要由理論學習,實驗課學習和臨床實習三部分構成,其中實驗課程起到溝通理論與臨床的橋梁作用。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作為一所獨立學院,和公立醫學院校相比,其口腔醫學專業學生數量較大,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相對較低,但對于臨床應用方面的知識有較強的興趣。結合學生特點、就業需求和社會需要,本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為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1]。
為初步了解口腔頜面外科學知識在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畢業生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情況,筆者對近兩面年來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口腔醫學專業的畢業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僅有不足5%的同學在畢業后從事口腔頜面外科病房的工作。因此,臨床實習就成為了大部分學生接觸口腔頜面外科工作的唯一機會。
在口腔頜面外科的臨床醫療現狀下,基層醫院、民營口腔診療機構等主要在門診開展牙槽外科的工作。而口腔頜面外科涉及的其他疾病,主要在上級醫院進行診治。結合上文所述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可以認為,除牙槽外科知識外,其他口腔頜面外科知識在該校畢業生的工作中鮮少得到應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對于該門課程學習動力不足的情況。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口腔醫學本科教學遵循我國現有體系,學制為五年,采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三段式的教學模式。口腔頜面外科教學可分為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臨床實習,其中實驗教學是溝通理論學習和臨床實習的重要環節。在現有醫療環境下,學生在口腔頜面外科實習中,在門診可以獲得較多的牙槽外科手術等操作機會,在病房則以擔任管床醫生和手術助手為主。目前的理論學習可以滿足為學生構建完整的口腔醫學理論體系的目的,但是在臨床實習中,根據帶教老師的反映,“基本功不扎實”“上了手術臺不知道該做什么”等問題確實存在,并且部分學生因為在口腔頜面外科實習中無法很好地適應角色,而造成積極性下降,信心受挫等現象。
基于這一現狀,筆者認為,當前的口腔頜面外科實驗教學存在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第一,如何通過口腔頜面外科實驗課程更好地溝通理論與臨床;第二,如何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適應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第三,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提高實驗教學和臨床實習質量。針對這些問題,口腔頜面外科實驗教學團隊對實驗課程的教學進行了改革探索。
在現有的實驗課學時數內,教學團隊對實驗課的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減少在實驗課上向學生重復講授理論課的內容,減少向學生介紹理論性的知識,使得學生有更多的操作練習的機會,能夠接觸更多實用型的知識。除了向學生講授口腔頜面外科醫師應掌握的操作技能外,還增加了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實習中的實用技能的教授,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臨床實習,樹立信心,提高興趣。
其中,增加的教學內容包括:
冠周炎與冠周沖洗。冠周炎是口腔頜面外科門診的常見感染性疾病,在口腔全科門診也時常能夠見到,而冠周沖洗上藥則是治療冠周炎的最常用手段,其操作相對簡單,但操作規范與否能夠直接影響治療效果。此外,教學團隊通過走訪現在醫院實習的學生了解到,雖然冠周沖洗是一個較為基礎的操作,但由于在學校期間未曾學習相關知識,導致遇到這類情況時“不知道該做什么”。因此,改革中增設該部分內容,由于暫未發現適合的模型,授課通過講授的形式進行,主要包括智牙冠周炎冠周沖洗上藥的藥物選用、器械準備、操作方法和要點,旨在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熟悉冠周沖洗上藥的臨床流程。
口腔頜面外科手術術中配合技巧。針對學生在臨床實習中主要擔任手術助手的現狀,增設這一內容。主要包括手術室和手術團隊人員分工介紹、術中助手配合方法和技巧、患者的圍手術期和日常管理,目的是幫助學生明確在頜面外科實習期間,實習醫生的主要工作內容和方法,解決其在病房工作中目的不明確、收獲不多的問題。
口內切開縫合技術。這一內容是口腔執業醫師操作技能考試的項目之一,且無論學生未來是否從事頜面外科工作,口內切開縫合技術均為一項必須熟練掌握的技術,在口腔門、急診工作中應用廣泛。因口內切開縫合模型購買成本較高,教學團隊利用一次性塑料飲料杯、石膏和橡膠手套等,自制模型進行操作教學,效果良好。
選用口徑90mm,高177mm 的一次性飲料杯,在距杯口60mm 處剪開,分為上下兩部分。在下半部分灌入模型石膏增加重量。為避免縫合時上半部分向下滑落,在下半部分距口沿1cm處纏繞膠布,增加直徑和摩擦力(如圖一)。
選用一次性橡膠手套或橡皮障,置于下半部分口沿處,以上半部分套于其上固定,保持橡皮膜有一定的張力(如圖二)。
在橡皮膜上以11號刀片切開4cm切口,以圓針絲線完成縫合(如圖三)。
面部整形美容皮瓣設計。面部整形美容皮瓣設計在頜面部美容整形、整復外科以及軟組織外傷治療中均有廣泛應用,其中,頜面部軟組織外傷屬于口腔科常見的疾病,學生在臨床實習及從事口腔全科醫療工作過程中,常需對此類疾病進行診治。通過交流,學生普遍反映在應對較為復雜的軟組織外傷時,缺乏相應的技巧。因此,教學團隊在實驗課程中,增加了面部整形美容皮瓣設計的教學,尤其強調隨意皮瓣在軟組織外傷治療當中的應用,并使用面部縫合模型進行操作練習,在進一步強化面部皮膚縫合技能的基礎上,引入隨意皮瓣應用的思想,提高學生對于相對復雜及特殊部位的軟組織外傷的診治能力。
在以往的頜面外科教學中,部分手術相關內容因實際條件的限制,采用觀摩錄像和討論的形式進行。在這一教學方式中,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不足,積極性較低,因此,從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出發,結合獨立學院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增加實踐操作課程的比重。對原有的教學錄像,采用課下觀看,課上結合操作進行討論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無菌術部分的教學,將原有教學錄像供學生課下觀看,課上教學進行實操練習,包括外科洗手、消毒鋪巾等,并注重結合口腔頜面外科手術特點,在學生已有的手術學學習基礎上,使其進一步熟悉專科手術的操作特點,為順利進入臨床實習階段打下基礎。
目前,上述改革措施已在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口腔醫學專業兩個年級共計600 余名本科學生的口腔頜面外科實驗教學中實施。在這些學生進入臨床實習階段后,筆者對其中部分學生及其實習帶教老師進行回訪,其中教學實踐單位帶教老師的主要反饋為學生臨床操作技能較往屆有所提高,在教學實習中有更加明確的自我定位和目標。學生主要反饋為能夠較好地適應口腔頜面外科的實習工作,通過結合課上所學的內容,能夠較好地把握口腔頜面外科實習中的學習方法,臨床實習的信心和興趣有所提高。
同時,有部分接受回訪的學生提出了一些課程改革的建議,如增加本學科常用的新技術、新療法的介紹等。因此,此項教學改革在當前成果的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發掘學生的學習需求,結合教學和臨床實踐的實際,基于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進一步完善實驗課程的設置,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