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全兵,王公勝,康益賓(甘肅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肅 蘭州 730070)
室內顆粒物濃度是評價室內空氣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1]。室內可吸入顆粒物(PM10)中細顆粒物(PM2.5)占主要部分,其對重金屬、氣態污染物有明顯吸附作用,同時也是病毒和細菌的載體,對人體健康危害嚴重[2]。現代居民在室內活動的時間可達 90%,因此,研究室內外 PM2.5的變化特征對改善建筑室內空氣質量尤為重要。
針對 PM2.5濃度的變化特征,樊越勝等[3]對陜西省西安市某辦公建筑的室內外 PM10和 PM2.5的質量濃度進行了實時監測和線性擬合。趙力等[4]對北京市某辦公建筑室內外PM2.5及 I/O 比值(室內外顆粒濃度比值)變化規律進行實時監測。張金萍等[5]探究了不同住所室內 PM2.5的濃度水平隨室外顆粒物及室內污染源的變化規律。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室內外細顆粒濃度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室外顆粒物是室內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目前,我國室外環境監測系統及平臺較為完善,但搭建室內環境監測系統的建筑較少,尤其是辦公建筑。甘肅省蘭州市城區地處黃河河谷,南北兩山夾持,是典型的河谷型城市,不利于空氣污染物擴散[6]。為進一步探究蘭州市辦公建筑室內空氣品質,提出合理的通風策略,本研究基于蘭州市某辦公建筑,選取春、夏、冬 3 個季節為研究時段,分析對比在無機械通風條件下,建筑室內外 PM2.5質量濃度變化特征和 I/O 比值變化規律,以及其他氣象參數與 PM2.5質量濃度的相關性。
選取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的某辦公建筑為研究對象。建筑毗鄰黃河,南側為市政綠化帶,周圍無明顯污染源,室外空氣主要受交通排放源影響。室內空氣質量監測點分別布設在 2 F 辦公室、9 F 西側電梯廳以及 12 F 公共會議室,自動監測裝置安裝在房間頂部。室外監測點布設在辦公建筑樓頂,距離屋頂面高 2 m。其中 2 F 辦公室建筑面積為40 m2,監測期間無辦公人員;9 F 西側電梯廳為主要辦公用梯,人員流動性較大;12 F 公共會議室僅在舉行大型會議時使用。
自動監測裝置自 2019 年 9 月起開始采集數據,每天連續 24 h 對室內外 PM2.5質量濃度、干球溫度、相對濕度,室外風速、風向等參數同時進行監測。監測按 1 次/30 s 取數據,取算術平均值作為該監測點的日均細顆粒濃度。根據數據采集情況,最終選擇 2019 年 12 月、2020 年 4 月、2020年 6 月的監測數據作為分析對象。
PM2.5污染程度劃分方法參照 GB 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劃分為 6 級。具體PM2.5日均濃度值對應的空氣質量等級如表 1 所示。

表1 PM2.5 日均濃度對應的空氣質量等級
2.1.1 不同季節室內外 PM2.5 污染水平
春季、夏季、冬季辦公建筑室內外 PM2.5質量濃度的日均變化結果如圖 1 所示。由圖 1 可知,在不同季節,室內外PM2.5質量濃度變化趨勢一致,其中 9 F 電梯廳由于人員活動頻繁等原因,PM2.5質量濃度日小時均值普遍高于室外。辦公樓室外 PM2.5日均質量濃度最大值為 86.09 μg/m3,出現在冬季;最小值為 3.57 μg/m3,出現在春季。室內 PM2.5日均質量濃度最大值為 93.69 μg/m3,出現在冬季;最小值為1.99 μg/m3,出現在夏季。按照 GB 3095—2012,I/O 比值可以直接反映室內外顆粒物的濃度關系[7]。分析發現,日均I/O 比值最大為 3.05,出現在春季(9 F 電梯廳);最小為0.14,出現在夏季(2 F 辦公室)。總體上,春季、冬季 I/O比值不同程度地高于夏季。原因可能是室外 PM2.5質量濃度較高時,可通過圍護結構進入室內,成為室內細顆粒物污染的主導因素,此時 I/O 比值較小。當室內人員活動產生較大細顆粒物時,I/O 比值升高。

圖1 不同季節室內外 PM2.5 質量濃度及 I/O 值
監測數據與 GB 3095—2012 二級標準 75 μg/m3相比,該辦公建筑春季和夏季室內外空氣質量較好,無超標。相比之下,冬季室內外空氣質量較差,12 F 會議室、9 F 電梯廳、室外分別約有 50%、87%、73% 的時間 PM2.5質量濃度超過 35 μg/m3。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① 冬季氣溫較低,易出現逆溫層,導致細顆粒物難以擴散。② 受采暖期影響,燃煤量顯著升高。③ 夏季室外空氣相對濕度較高,濱河路綠化環境良好,植被吸收和阻滯 PM2.5能力較強。
2.1.2 不同季節室內 PM2.5 日變化特征
辦公建筑春季、夏季、冬季監測期間室內外 PM2.5質量濃度日間小時均值實測結果如圖 2、圖 3 所示。由圖 2、圖3 可知,春、夏季室內外 PM2.5質量濃度變化趨勢類同,白天時段峰值均集中在 9:00~11:00,夜間時段峰值均出現在4:00~5:00。低谷值集中在 16:00~22:00,其中春季室外PM2.5質量濃度最小值出現在 19:00,室內會議室、9 F 電梯廳、2 F 辦公室的最小值分別出現在 20:00、21:00、22:00;夏季室外 PM2.5質量濃度最小值出現在 16:00,室內 3 個監測點的最小值分別出現在 16:00、19:00、21:00。冬季室內外 PM2.5質量濃度日小時均值變化如圖 4 所示。由圖 4 可知,冬季室外內 PM2.5質量濃度日間小時均值總體呈現夜間高于白天的趨勢。除 9 F 外,其他監測點的峰值均出現在00:00,低谷值集中在 22:00~23:00。夜間 PM2.5濃度較高可能是由于在夜間形成了溫差效應進一步形成熱島環流[7]。

圖2 春季室內外 PM2.5 質量濃度日小時均值變化

圖3 夏季室內外 PM2.5 質量濃度日小時均值變化

圖4 冬季室內外 PM2.5 質量濃度日小時均值變化
利用“統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軟件 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對建筑室內外 PM2.5質量濃度進行相關性分析。經過 Pearson 相關系數(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檢驗,得到的結果如表 2 所示。由表 2 可知,在不同季節,室內外 PM2.5質量濃度之間均相關性顯著,且為正相關(R> 0)。

表2 室內外 PM2.5 質量濃度相關性
室內外 PM2.5質量濃度線性回歸如圖 5 所示。由圖 5 可知,監測期間,平均約有 49% 的室外 PM2.5通過建筑圍護結構進入室內;當室外 PM2.5質量濃度>40 μg/m3時,線性離散度變大。

圖5 室內外 PM2.5 質量濃度線性回歸
2.3.1 氣溫及相對濕度影響
利用 SPSS 軟件分析室內外 PM2.5質量濃度與溫濕度之間的關系,結果如表 3 所示。由表 3 分析可知,不同季節室內外 PM2.5質量濃度與所處環境相對濕度變化規律類似,存在正相關性,即室內外 PM2.5質量濃度隨室外空氣相對濕度的升高而升高。相關研究顯示,空氣相對濕度有利于促進生成硝酸鹽和硫酸鹽等二次顆粒物,導致細顆粒物濃度升高[8]。不同季節不同室內空間 I/O 比值均與室內外相對濕度存在負相關性。

表3 不同季節室內外 PM2.5 質量濃度與溫濕度關系
室內外空氣溫度與不同季節室內外 PM2.5質量濃度相關性較弱。春、夏季節,室內外 PM2.5質量呈現隨氣溫的升高而減小的特征;冬季變化規律則相反。I/O 比值變化特征如下所示,春、冬季節,室內 I/O 比值與室內外空氣溫度存在負相關性;夏季室內 I/O 比值與室外空氣存在正相關性,但這種相關性不顯著。
2.3.2 室外風速影響
室外風速決定了室外空氣懸浮顆粒物的衰減程度及其擴散范圍。一般情況下,風速越大顆粒物擴散的范圍越大,衰減程度越厲害,空氣中的顆粒物濃度也越多,即風速與顆粒物濃度成反比[9]。不同季節室內外 PM2.5與室外風速關系如表 4 所示。由表 4 可知,無論什么季節,室外風速與室內外PM2.5質量濃度均存在較為顯著的負相關性,而與室內不同空間 I/O 比值存在正相關性。

表4 不同季節室內外 PM2.5 與室外風速關系
本文研究了辦公建筑不同季節(春季、夏季、冬季)室內外 PM2.5質量濃度的變化特征,分析了空氣溫度、相對濕度、室外風速對室內 PM2.5質量濃度的影響,得到了如下結論。
(1)監測期間,辦公樓室外 PM2.5日均質量濃度最大值為 86.09 μg/m3,最小值為 3.57 μg/m3;室內 PM2.5日均質量濃度最大值為 93.69 μg/m3,最小值為 1.99 μg/m3。室內外 PM2.5質量濃度最高值均出現在冬季,最低值分別出現在春季和夏季。日均 I/O 值最大為 3.05,最小為 0.14,夏季I/O 比值明顯低于冬季。
(2)監測期間,冬季室內外 PM2.5質量濃度水平高于春、夏季。冬季室內 12 F、9 F分別有 50%、87% 的時間PM2.5質量濃度為良,室外約有 73% 的時間 PM2.5質量濃度為良。
(3)春、夏季室內外日小時均值變化為白天(9:00~11:00)和凌晨(4:00~5:00)較高,低谷值集中在 16:00~22:00。冬季室內外日小時均值變化趨勢為夜間高于白天,峰值在 00:00 左右,低谷值在 22:00~23:00。
(4)在不同季節,室外風速與室內 PM2.5質量濃度均存在較為顯著的負相關性,與 I/O 比值存在正相關性。室內外空氣相對濕度與室內外 PM2.5質量濃度呈正相關,與 I/O比值存在負相關性。室內外空氣溫度與 PM2.5質量濃度水平及其 I/O 比值的相關性整體上不顯著,無統一變化特征。
本研究通過連續監測,進一步證實了室內 PM2.5質量濃度及 I/O 比值受室外空氣污染源的顯著影響,同時也驗證了室外氣象參數對室內 PM2.5質量濃度的影響特征。這為今后研究被測辦公建筑通風方案,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