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陳列展覽是博物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彰顯博物館文化特色和品位的關鍵環節。新形勢下,基層博物館展覽陳列工作要不斷創新展陳理念,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借助數字化科技手段,提升與社會公眾的互動性,才能策劃出高質量有創意的展覽,提升陳列展覽的特色和品牌影響力。筆者結合國內先進博物館的展陳實例,展開分析和探討,希望對推進基層博物館展陳工作發揮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詞:基層;博物館;展覽;陳列;創新;探索
基層博物館是面向社會大眾,提供公共文化教育和服務的重要陣地和窗口,只有堅持與時俱進,提升展陳設計和布展質量,不斷推出具有鮮明特色、富有創意、時代價值、科技含量高的展陳專題,才能吸引社會公眾到博物館參觀學習,推進博物館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基層博物館展陳要不斷創新展陳理念
創新是時代的主旋律,也是各行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博物館工作也不例外。博物館工作的創新包括多個方面,比如理念創新、內容創新、手段創新、服務創新、機制創新等。筆者認為,起決定作用的則是博物館的理念創新,這是博物館展陳質量的根本所在。所謂理念創新,就是要緊跟時代潮流,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的出發點,通過有效的展陳手段,提升博物館與社會公眾的有效互動性,以不斷滿足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來,我國基層博物館也在積極嘗試理念上的創新和突破,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例如,河南內鄉縣衙博物館為適應游客興趣和需求的更多元化,讓游客拓寬獲取知識的途徑,提升參與感和互動式體驗,改變展陳服務理念,探索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新思路。在陳列展覽工作中,該館緊密結合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要求,注重展陳的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應用于陳列展覽,引導參觀者在參與中學習和互動。堅持以人為本、網絡服務、互動服務為核心,通過信息媒體技術、管理創新、營銷策劃等有機結合,打造旅游式體驗新模式。該館還創新打造文化傳播載體,借助互聯網和手機終端,助力博物館文化傳播,先后推出了動漫電影、微電影、動感電影、文藝演出等傳播載體全面展示特色文化,較好地發揮了宣傳教育和引導功能。
又如,河北灤平縣博物館在疫情期間,為激發青少年對長城文化和中國文化的興趣和熱愛,該縣博物館聯合有關新聞媒體開展了“云游金山嶺:一部長城史,半部中國史”主題直播活動,邀請清華大學教授講述愛國主義教育課,實現了廣大青少年與專家學者的直播互動。該博物館還創新形式,制作了十多期文物知識普及方面的短視頻,由博物館講解員為參觀者生動講解歷史文物知識,并借助新媒體平臺進行推送和傳播,讓社會公眾便捷和及時地了解灤平縣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群眾反響。
二、基層博物館展陳要立足地域文化特色
基層博物館是一座城市展示對外文化特色和文明形象的窗口,而且地域文化資源往往是獨一無二的,具有唯一性,因此,基層博物館的展陳要立足當地文化和文物資源,充分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和品位,才能在博物館行業中獨樹一幟。我國各地的基層博物館中有眾多地域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成為當地的文化地標式建筑,也成為了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重要示范點。例如,山東長清區博物館是一家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基層博物館,地處濟北地區,該地區的雙乳山曾發掘過著名的西漢濟北王墓,出土了銅器、玉器、車馬器等精美文物2400余件,為全面和深入了解棺槨制度提供了豐富準確的歷史資料,在中國已發掘的歷代巖石墓中十分罕見,西漢濟北王墓的考古發現也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長清博物館充分利用這一珍貴的文物考古資源,相繼舉辦了“雙乳山漢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專題陳列、“長清通史展”等,系統、形象、生動地展示了濟北王墓的歷史風貌,再現了西漢時期濟北地區歷史文化的繁榮盛況。同時該館還加強在國內外的文化交流和展示,先后在日本、美國等地組織開展了巡回展覽,有效提升了長清博物館在博物館行業的品牌影響力。
又如,江西東鄉縣文博單位依托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舉力打造文化旅游強縣,聘請國內專家編制了全縣文化旅游發展規劃,突出文化名人效應,對吳嵩梁故居、王氏宗祠、艾南英故里、吳伯宗狀元府等歷史名人故居進行了有效保護和利用。以突出書法文化藝術為特色,打造了舒同墓、舒同博物館等文化項目。以紅色文化為品牌,重點推進王震紀念館、王震公園等文化項目建設,將其打造成為省內外知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接待省內外參觀者數十萬人,標志著該縣文博系統在立足地域文化特色、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三、基層博物館展陳要充分借助數字化科技手段
當今時代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給社會公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革命性影響,博物館行業也要堅持與時俱進,努力實現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加快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推動公眾參觀的互動式和沉浸式體驗,讓文物藏品煥發出新的生命,真正實現讓文物活起來。
例如,重慶云陽縣博物館大力提升展陳數字化水平,在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開放了新的數字化體驗廳,通過三維立體技術、數字屏幕、投影技術等技術手段進行陳列展示,為廣大公眾帶來多元化、互動式、沉浸式的參觀體驗,全方位、立體地展示文物藏品的歷史內涵。該博物館設置了景云碑和景云傳奇兩個展陳單元,通過三維動畫技術對出自該縣的國家一級文物進行動態展示,成為該館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成果。又如, 山東巨野縣博物館為滿足廣大群眾的參觀需求,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上線3D數字博物館,展示了館藏精品、金石瑰寶、大漢之風、民俗非遺、海昏侯墓精品等八大專題,以場景復原和多媒體技術相融合,客觀生動地展現了巨野縣歷史文化,同時該館還借助省內新聞媒體資源,拓寬在線數字博物館的宣傳渠道,使社會公眾足不出戶,就可在線瀏覽該館的精品文物,感受和傳承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四、推進基層博物館展陳質量的對策和建議
基層博物館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文化單位,直接面對廣大社會公眾,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承擔著重要宣傳、教育和引導功能。因此,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廣大文博工作者要切實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提升創新意識,充分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積極探索新時代條件下博物館展陳工作的新路徑,推動基層博物館展陳不斷推出精品,更好地為社會公眾服務。
一是推進展覽陳列與參觀者的有效互動。社會公眾參觀博物館不是單純為了學習知識,更多的是一種休閑和放松的生活方式,因此基層博物館在展陳中,要充分考慮到參觀者的文化水平、審美需求、興趣愛好等需求,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給觀眾更加豐富和生動的展陳信息,調動觀眾多種感官的參與,提升博物館與參觀者的互動效果。
二是提升展覽陳列的智慧化水平。智慧化博物館是今后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引領博物館行業的發展潮流,因此,在基層博物館展陳過程中,要體現數字化和智慧化的效果,利用當前比較流行的5G、VR、AR、虛擬技術、融媒體技術等手段,突出博物館展陳的智慧化、體驗式、沉浸式效果,使參觀者在博物館中能夠身臨其境,引起心靈的共鳴,提升博物館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三是加強博物館的館際交流。當前,我國博物館行業總體上發展不平衡,基層博物館展陳之間的質量參差不齊,很多基層博物館還停留在傳統的以藏品為中心的展覽方式,很難引起社會公眾的參觀興趣。因此,加強館際和行業交流,學習借鑒先進博物館的展陳經驗和做法,是提升博物館展陳質量的有效途徑。通過舉辦基層博物館展陳設計論壇等活動,邀請先進基層博物館的專家和設計者前來授課,探討博物館展陳的先進理念和探索實踐,傳授展陳設計過程中的細節和重點環節,對提升基層博物館展陳工作整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四是加強展陳設計人才的培養。加強博物館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在職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為專業人才的培養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福利待遇,激發專業人才工作主動性和能動性,為基層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博物館展陳工作是博物館事業發展的基礎和靈魂,基層博物館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理念和思路,緊跟時代潮流,加強專業人才培養,適應社會公眾的審美和學習需要,豐富陳列展覽科技手段,吸引更多的觀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走進博物館,充分體現基層博物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簡介:吳紅巖,單位:濟南市長清區博物館,學歷:本科,職稱:文博館員,研究方向:文物博物館專業)
參考文獻:
1.羅瑞明.如何做好基層博物館陳列展覽工作[J].大眾文藝,2015(03).
2.周剛.對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幾點思考[J].知識文庫,2016(01).
3.黃建成.空間展示設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4.陳開宇.與巖石的對話——博物館陳列設計探索與實踐〔J〕.裝飾,200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