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雨
健身房早已不是運動的唯一去處。95后女生金金向《商界》記者表示,每天1小時、每周5次跟著健身博主帕梅拉練習,是她保持身材的小妙招。
不用買專門的健身服裝,不用花錢辦卡,更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居家健身滿足了許多人對完美運動空間的想象。最近,直播間頻繁出現健身好物,多家線上購物平臺也顯示家用健身器材銷量同比增長超過150%,無疑證明了居家健身場景正在越來越貼近大家的生活,被認可接受。
疫情后,全球各地居家健身細分賽道也興起,催生多款家庭智能健身產品,得到資本圈的青睞。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或許就是家庭智能健身鏡。
事實上,智能健身鏡這股風來自海外。2020年,美國智能健身鏡Mirror被Lululemon以5億美金收購開始,徹底掀起健身鏡融資熱潮:海外頭部品牌Tempo于2021年獲得來自軟銀領投的2.2億美金C輪融資;Tonal獲得E輪融資,總估值達16億美元。
視線拉回國內,目前市場上已擁入近10家健身鏡品牌,僅在5月就有3款健身鏡問世,動魅科技、咕咚、樂刻都在其中,甚至網上有傳言稱,深圳有幾十家公司都在制造健身鏡。
“中國健身用戶人均消費已經是美國的1.3倍,這是群高價值用戶。從2018年起,國內健身市場以超500億美元的產值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健身市場,未來也極有可能誕生千億美元級企業。”國內首家智能健身鏡品牌FITURE的創始人張遠聲在接受《商界》記者采訪時說道。
今年4月,成立僅兩年的FITURE宣布完成3億美金B輪融資,由全明星基金、君聯資本、DST Global和Coatue聯合領投,紅杉中國、騰訊、C資本、高鵠資本等跟投,這次融資也標志著FITURE已成為“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金。
作為家庭智能健身的新物種,FITURE的這面魔鏡到底釋放出什么魔力?健身鏡真的可以把家庭健身變得簡單輕松嗎?
當《商界》記者問到為何會瞄準一塊鏡子時,張遠聲講出了自己的故事。
他畢業于沃頓商學院,曾服務于世界頂級金融機構美銀美林,任董事總經理,操盤過多家企業的海外IPO,甚至包括中國電力、中國工商銀行的海外上市項目。此后又先后擔任貨車幫執行總裁兼CFO、滿幫集團首席投融資官。由于長期處于工作節奏快、高壓力、全年無休、全球不間斷出差的狀態,張遠聲終于頂不住了,用他的話說:“差點兒就掛了。”
躺在病床上的他,開始反思。他回想起這些年花了太多時間在工作上,好不容易回到家,也是手機不離手,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同時他認為,之所以可以跨過這次坎坷,和多年健身脫不開干系,如果選擇再創業,一定要做一件與健康生活有關的事業。
一段時間的療養休息后,張遠聲“滿血復活”。他與在貨車幫的老同事唐天廣一起創辦了成都擬和未來科技有限公司,唐天廣任的CEO,張遠聲擔任總裁,產品就是智能健身鏡FITURE。
乍一看它像一款日常穿衣鏡,搭配了嵌入式AI人體姿態感應器和揚聲器,再輔以FITURE自主研發,高科技感滿滿的“智能運動追蹤系統”,既能夠捕捉人體運動軌跡,又可以實時判斷屏幕前的健身者動作做得是否標準,做健身者的“貼心居家教練”。
為什么選擇一面鏡子呢?張遠聲笑著:“FITURE魔鏡解決的是健身的‘開始難和‘堅持難兩大難題,而這正是中國健身用戶的人口滲透率偏低原因。”
“開始難”最主要的問題是方不方便,很多人斥巨資在健身房辦了卡后,結局往往都是“下次一定去”,給自己找的借口無非是工作忙、不順路、裝備沒備齊,甚至更衣室的吹風不好用等都能成為阻擋前往健身房的理由,而居家健身就能很輕易地解決這個問題。
再說“堅持難”,日復一日做同一件事本就需要堅持,如果把智能健身房搬到家中,堅持難的問題就變成了“我怎么來堅持下去”或“誰來監督我堅持下去”的問題。如果家中的智能健身設備配備了好的內容,又伴有最好的互動,這將有可能徹底打破兩難境地。
目前,國內外的智能健身鏡主打有兩個核心功能:一個是專業的私教課程,讓你可以對著鏡子,跟著教練完成動作;另一個是通過一些黑科技,捕捉并糾正你的動作,提升運動效率。在外形上,健身鏡的大小接近瑜伽墊,既可以像鏡子一樣安裝在墻壁上,也可以靠在墻邊。
鏡子本就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FITURE魔鏡可以安裝于墻面或傾斜放置借助支架固定,相比跑步機和單車這樣較大型的設備,移動方便、占地更小,融合進客廳和起居室也不會有任何違和感。其次,作為內容載體,鏡面顯示更大,讓用戶在跟著錄播或直播課程做動作時,可以清晰地看見自己的動作進行比對。
同時用AI把所有的運動數據都記錄下來,通過互聯網讓用戶在線上可以與朋友、家人一起健身、PK和打卡課程。
FITURE利用“硬件+內容+服務+AI”的智能健身理念與極簡優雅的產品“魔鏡”,解決了用戶痛點,因而成為智能健身鏡賽道中跑得最快的企業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經問世和宣布研發計劃的健身鏡有9家公司,其中咕咚、樂刻都拿到了融資,還有更多健身鏡玩家們陸續浮出水面。反觀消費市場,資料顯示2016年至2025年,中國運動健身人數將以39%的速率增長,到2030年預計增長至5.3億人;2015年中國健身休閑產業規模達8 000億元,2025年將增至3萬億元。
新玩家持續入場、市場需求暴增,智能健身鏡逐漸被大家認可、被資本青睞,而FITURE也不斷創新,穩固龍頭地位。
今年“618”大促,FITURE發布了旗下第二款產品FITURE魔鏡旗艦版,并以全渠道單日銷量破3 000強勢拿下該品類第一。當天,張遠聲在個人微博和朋友圈分享道:“這是FITURE的一小步,也是智能健身的一大步,期待全民健身的進一步普及。”隨后億健、咕咚、JJmirror、YUPP等在內的一眾中堅廠商也紛紛拿出渾身解數,只為抓住當下這個難得的好時機。
兩年做到獨角獸很難,讓資本持續加持更難,FITURE為什么可以走得這么穩?
首先是硬件。張遠聲告訴《商界》記者,FITURE將曾經服務于Apple的frog設計團隊不惜重金納入公司名下,讓硬件產品設計更出彩;同時團隊還聘用前Apple高層員工專門管理供應鏈相關事宜,保證產品按時交付。
其次,除了打造了做工精良的硬件外,AI技術也是重要一環。FITURE擁有大量來自無人駕駛汽車公司以及大疆OSMO云平臺團隊的技術人員,分別負責動作捕捉和識別技術,兩者結合再根據算法為用戶進行動作糾錯。通過不斷積累的用戶數據將健身內容庫與AI系統進行打通,為用戶呈現千人千面的智能健身體驗。
目前,其自主研發的智能運動追蹤系統已達到了智能健身的L4等級(判斷智能健身設備的等級,參照自動駕駛,從L0~L5劃分),反饋時延在300-400毫秒,能實現動作捕捉、實時糾錯、數據分析等功能。用戶通過配備的感應器和麥克風,既能看到運動直播課程和自己的熱量消耗、心率、運動節奏等數據,也能通過屏幕和線上其他成員、教練進行交流,雙向沉浸式交互。在營造健身氛圍的同時,也保證了健身空間的私密性和高度個性化。
除了硬件和AI,健身課程也是FITURE的重要競爭力。
FITURE高薪聘請業內明星教練,在上海布局了4 000平方米的內容工廠,包含4個專業級運動攝影棚,還建立了一套批量內容制作終端“CPT”系統(content production terminal),保證畫質、動作流程、音樂、AI四要素的兼備,給用戶帶來沉浸式的健身體驗。
這些課程的內容涵蓋十余個大類,能夠滿足全年齡段家庭用戶的需求,這樣的規模在國內現有品牌中亦是領先水平。張遠聲表示,FITURE每節課的制作成本為數萬元人民幣。
迄今,FITURE上線近2 000節健身課程,包括錄播課和直播課,今年底將實現年更新5 000節課程的產能。用戶只需要在手機上安裝App,和FITURE完成網絡連接后,就可以在App上選擇課程開練。
同時,FITURE在線上有私人健康顧問,可以互動及交流體驗,也會組織線下的社區活動,可以為用戶全方位的健康生活互動交流提供場所和專業的指導;還與國內外高端酒店合作,讓人們在旅行、出差中也能便捷地享受到智能健身鏡帶來的愉悅體驗。
采訪期間,張遠聲反復強調FITURE是一家用戶體驗型公司,不依靠硬件賺錢,靠提供內容、服務賺錢。健身行業并不強調極致性價比,除了技術外,用戶體驗才是FITURE的核心壁壘。而用戶體驗又包括硬件、軟件、內容、AI、服務、品牌、零售、運營等這幾方面。因此,FITURE不惜重金來打磨課程內容。
大眾消費水平提升,全民健身普及走向大趨勢,智能健身鏡的出現是必然的,但FITURE面世后的聲音卻截然不同。
大家對FITURE的評論很極端,要么值得買,要么“智商稅”,其原因還是價格。
目前,FITURE旗下有兩款終端產品,相較于其他品牌,首款面世的是魔鏡尊享版定價為7 800元,遠超出現階段2 000~3 000元的市場均價,雖然包含6 600元的硬件費用,以及1 200元的年度內容訂閱費,但其高昂的價格還是讓人忍不住吐槽“貧窮限制了想象力”,一時間無法被人接受。
對此張遠聲坦言:“大家都用諾基亞功能機時,用戶不會想到用智能機。兩種手機都具備通話功能,人們為什么要出更多的錢買智能機?”他用手機的例子說明健身市場,是個觀念認知成長變化的過程。當人們對健身的刻板認知從被動、消極的態度,到主動、積極、享受,就會選擇嘗試、接受。
今年6月中下旬,FITURE又推出一款價格更低的健身鏡,稱為“FITURE魔鏡旗艦版”,其功能差不多,價格卻便宜一半。原價4 699元的新品在薇婭直播間,疊加各種優惠后,促銷價格一下打到了3 199元,再加送一年會員。FITURE團隊負責人表示,該系列產品是為了讓更多人加入FITURE,新品發布首日其GMV就將近千萬元。
顯而易見,有健身需求又有一定消費能力的輕資產階級正在成為消費主力,張遠聲也表示,預期在未來三到五年,FITURE的銷量可以達到100萬臺。除了線上天貓、京東和微信小程序外,FITURE分別在北京國貿和上海環貿有線下實體店,用于零售空間和用戶體驗。
綜合來看,健身鏡市場目前還處于教育用戶、增加貨品寬度的階段,如何重新塑造健身鏡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豐富更多價格帶的產品來承接這種需求,是一個要跨過的坎。
張遠聲在采訪尾聲表示,新物種在沒有體驗的情況下,很難被認知,只有通過不同的渠道方式,讓其不斷體驗、了解產品,才能解決用戶痛點,從而創造用戶價值。而時間、用戶體驗、用戶口碑則是新物種崛起的必經之路,FITURE亦是如此。
對于智能健身鏡這樣新物種來說,在新技術的沖擊還沒有到來之前,競爭其實只是在一朝一夕之間。那么這個時候誰先上場,就變得尤為重要。
雖然一夜之間,智能健身鏡市場被喚醒,但市場繁華的表象之下,不管是目前領先的FITURE,還是其他廠商,仍然還有一段長路要走:教育市場、硬件升級、品類多樣、內容優化、AI技術提升以及用戶服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