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創強
[摘 要]用SOLO分類評價理論分析2021年“八省市聯考”廣東生物學考題對科學思維水平的考查情況,以認識新高考如何體現新課程標準和高考評價體系的思想,從而運用好新高考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提高備考復習質量。
[關鍵詞]SOLO分類評價理論;科學思維水平;廣東生物學考題
2021年,作為第三批實行新高考的八省市(廣東、江蘇、河北、湖南、遼寧、湖北、福建、重慶),采用的是“3+1+2”模式,與前兩批省市采用的“3+3”模式不同。為了給6月份首次進行的“3+1+2”模式新高考提供借鑒,在1月下旬,八省市同時進行了一次高考前適應性模擬考試大聯考(即“八省市聯考”)。聯考規模大、影響面廣,備受關注。
這次新高考適應性模擬考試大聯考,“3”(必考科目語文、數學、英語)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1”(首選科目物理、歷史二選一)和“2”(再選科目化學、生物、政治、地理四選二)則由八省市各自命題,并稱為“學業水平選擇考適應性測試”,其中“2”以等級賦分計入總分(也稱等級考)。這不僅能讓廣大考生提前體驗新高考模式,而且還有助于高三教師了解復習教學的階段效果,并從“如何考”的角度上明確命題考查的特點,找到進一步提高備考復習質量的思路,促進學生學業成績進階上等級。
現以2021年1月“八省市聯考”廣東生物學考題即“2021年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考適應性測試生物學”考題為例,運用SOLO分類評價理論,結合新課程標準與高考評價體系的有關要求,分析考題對科學思維水平的考查情況,在此基礎上探討有效提升學生科學思維水平的策略。
一、SOLO分類評價理論概述
SOLO分類評價理論是香港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約翰·彼格斯(J.B.Biggs)等學者以皮亞杰的發展階段論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他們認為,人的認知結構是一個純理論性的概念,是不可檢測的,稱為“假設的認知結構”(Hypothetical Cognitive Structure,簡稱為HCS);但一個人回答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思維結構卻是可以檢測的,即可以判斷學生在回答某一問題時的思維結構處于哪一等級水平,稱為“可觀察的學習成果結構”(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簡稱為SOLO)。
約翰·彼格斯等在其著作《學習質量評價:SOLO分類理論》中對該理論的性質和運用做了詳細的論述,基本內容是將學生的學習結果(思維發展程度)由低到高分為五個不同的等級水平,即前結構(Prestuctural)水平、單點結構(Unistructural)水平、多點結構(Multistructural)水平、關聯結構(Relational)水平、拓展抽象結構(Extended abstract)水平(如表1)。
可見,不同水平的學習結果表現能明確區分出來,在思維程度表現上逐漸上升,E級水平表現為學習優秀甚至拔尖。將表1內容轉化為圖1的坐標直方圖,更能形象反映不同層次的學習水平高低的情況。
SOLO分類評價理論適用于從小學起不同學段各個學科的學習質量評價,是以等級描述為基本特征評價復雜學習過程與結果的通用性方法,操作性強,結果呈現清晰,易于判斷并得出結論,越來越多的教師正積極將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特別是在強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今天,運用有效手段進行評價,對于改進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科學思維水平等級的劃分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制定了高中生物學學業質量標準:“依據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的四個維度及其劃分的水平,結合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重要概念、方法等對學生學習相應的課程后所表現出的核心素養水平的描述。”其中關于“科學思維”部分的水平等級劃分與等級考試要求如表2所示。
由水平一到水平四,解決問題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體現了水平等級的遞進上升關系。
三、以情境為載體命題考查的要求
高考評價體系提出“怎么考”的“四翼”(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考查要求。高考命題則通過選取適宜的素材,再現學科理論產生的場景或呈現現實中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情境活動,以評價學生在情境活動過程中解決問題所體現的學科素養水平(如表3)。
從基礎性到創新性,考查要求梯級提高,體現在考查載體和情境活動由簡單到復雜,解決問題的水平由低到高。
四、科學思維等級考查的體現
(一)SOLO分類評價理論、新課程標準、高考評價體系的有關等級之間的關系
對照表1至表3,可發現U~E與水平一至水平四、基礎性至創新性呈一一對應的關系(如表4)。
三者在梯級上有一一對應的關系,即在同一等級上有非常類似的程度,由此可見,科學思維水平的等級、高考評價體系的考查要求與SOLO分類評價理論中的學習水平等級有高度的一致性。特別是,高考評價體系的考查要求中解決情境問題的不同過程(基礎性至創新性)主要就是科學思維水平(水平一至水平四)的表現,即體現了考查不同學生經過高中階段的學習(復習)所達到的思維發展的不同程度(U~E)。
(二)2021年“八省市聯考”廣東生物學考題對科學思維水平的考查
1. 2021年“八省市聯考”廣東生物學考題的基本情況統計
“2021年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考適應性測試生物學”試卷,含選擇題16小題(共40分,全部為單項選擇題,其中第1~12小題,每小題2分;第13~16小題,每小題4分)、非選擇題6小題(共60分,其中第17~20小題為必做題,48分;第21~22小題為選做題,各12分)。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各題的考查情況如表5所示。
從難度等次的比較(易∶中∶難=U∶(M+R)∶E)來看,選21題,易∶中∶難=26∶57∶16;選22題,易∶中∶難=31∶53∶16,兩種情況都接近或比較接近3∶5∶2。
五、提升學生科學思維水平的建議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明確定位了高考的核心功能為“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從學科角度看,高考的考查內容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方向是一致的,研究高考、以高考的要求指導教學(復習)實踐,做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學”,能夠更好地體現學科育人,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此,圍繞如何提高學生生物學科的科學思維素養水平,筆者提出如下參考建議。
(一)建立必備知識體系
科學思維是能力范疇,能力的形成與提升需要建立在知識的鞏固和靈活運用之上,按照SOLO分類評價理論“關聯結構(R)”和“拓展抽象結構(E)”的原理,顯然是要將必備知識形成體系,所以,將知識碎片構建為有意義的知識網絡,打開想象遷移思路,就容易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體系。
(二)講究思維方法訓練
“知識加上方法就是能力?!庇蒙嫌行Х椒?,必備知識可轉化為關鍵能力。教學(復習),不僅僅是在知識方面對學生提出要求,更重要的是在思維方法方面給予學生點撥,在復習知識的同時,突出思維方法訓練,促進學生學會用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歸納與演繹等科學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三)著力解決情境問題
考查學生在真實的背景下發揮核心價值的引領作用,運用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去解決實際問題的程度或水平,是新高考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因此,強調學生關注“學習探索情境”“生活實踐情境”,熟悉以情境為載體的題型,達到能解決情境問題的較高學業質量水平,應成為今后組織復習教學的關鍵聚焦點。在備考復習中,教師應注重促進學生通過打開思路、活躍思維,調動知識解決情境中的真實問題,實現由“解題”到“解問題”,提升科學思維能力水平,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發展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以適應新高考的要求。
[? ?參? ?考? ?文? ?獻? ?]
[1]? 閆白洋.利用SOLO分類理論進行生物學科學思維的表現性評價[J].生物學教學,2018(4):16-1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7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6-23.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7-30.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