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
【摘 要】本文針對高職院校校園安全現狀,根據PDCA循環對高職院校校園安全應急機制進行分析,提出利用PDCA循環的模式探索研究高職院校校園安全的防控機制、制定高校應急管理方案、實施有效的信息管理、關注日常師生心理健康、提高師生法律意識等措施。
【關鍵詞】PDCA循環 高職校園 安全應急管理機制 心理干預 信息管理
隨著高職院校的擴招,高職學生的生源多元化,有中職學生、普高學生和退伍士兵、在職人員等。生源學習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容易激發各種矛盾,加上受到網絡負面信息的影響,造成部分學生出現厭學、頹喪和自暴自棄的情緒,給教育管理和校園安全維護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一、高職院校校園安全現狀
高職院校擴招人數增多,在政府對教育的投入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導致教學資源的緊張,從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學資源的短缺和學生期待獲得高質量的教學質量之間的矛盾,成為影響高職院校安全穩定因素之一。
高職學生有積極向上、渴望成功的愿望。有些學生急功近利,一旦達不到目標,心理便產生巨大的落差,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另外,許多學生性格比較內向,稍不如愿就與同學產生矛盾,在拒絕外界的支持后,找不到發泄的對象和方法,也容易產生抑郁等心理問題。一旦這些心理問題爆發,便出現學生跳樓、自殺和傷害別人等惡性事件。
二、根據PDCA循環對高職院校校園安全應急機制進行分析
PDCA循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納和宣傳,獲得普及,所以又稱戴明環。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基礎和方法依據就是PDCA循環。PDCA循環的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 和 Act(處理)。即在質量管理活動中,要求把各項工作按照作出計劃、計劃實施、檢查實施效果的步驟來進行,然后將成功的納入標準,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環去解決。
(一)P(計劃)樹立目標、制定方案和流程
維護高職院校安全穩定的計劃和目標要明確,因為計劃和目標是PDCA循環中的第一步,這是保障PDCA循環能順利實施的重要因素。由此,高職院校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和特殊情況,制定校園應急機制,理論依據是《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總體目標。(1)牢固樹立安全責任意識,切實提高師生員工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2)完善安全規章制度,網絡責任制度,做到早防范、早處置;(3)建立快速應急機制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采取有效和果斷的措施,確保校園秩序。
服務目標客戶。政府: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秩序;家長:學生平安,獲得優質教育,順利完成學業;學校:營造安全和穩定的校園環境;學生:得到優質的服務,享有穩定、安全和優質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D(執行)實施管理
高職院校的安全應急處理工作,必須快、狠、準,盡可能地降低校園突發危機事件帶來的傷害。因此,高職院校的安全應急機制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實施管理,需要從線性的危機處理的模式轉變為全方位的危機管理模式,構建完備的高效率管理機制。
第一,構建應急管理機制,成立應急小組應對校園安全事件,特別是重大的校園突發事件,需要政府、學校、學生、家長及其他社會組織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形成一個統一指揮和行動的快速相應的應急處置小組。小組由學校領導牽頭,成立學校應急安全管理常設機構,宣傳部、財務處、保衛處和學生處等部門負責人參與。宣傳部負責應對輿情、財務處處理應急事件墊付資金等問題,保衛處負責統籌協調、對上級部門上報;學生處則負責詳細了解事件的動態和起因,并成立相關的應急小組,如宣傳輿情小組、家屬接待小組、對外公關小組和談判組等。總之,調動各部門應急準備,按照程序和權責,各小組接到應急管理處指令后,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和處置,并聽從應急管理處協調,妥善處理相互關系,協同處理突發事件。盡快把控態勢,避免事態繼續惡化,防止二次事故發生,避免相互推諉扯皮而導致矛盾激化和升級。
第二,根據校園突發事件有序開展處置。若涉及人身安全事件,以“生命至上”為原則,第一時間報110和120,組織醫療力量趕赴現場對人員進行救治,對周圍人員進行疏散確保搶險和救護車輛通過等。此外,做好輿情引導,及時公開信息,并對信息的公布統一進行管理。務必及時和準確,建立統一發言人制度,由發言人向家屬、學生、教師和社會等公眾平臺發布正確信息,避免謠言。
第三,善后恢復階段。做好事件的恢復善后工作,特別是短期的重點工作的恢復,及時了解出現的新問題。如校園秩序的恢復、社會聲譽的恢復、師生關系的恢復、教學秩序的恢復、受損資產及設備的復原等。
第四,對相關師生和相關人員進行心理干預。對不同的師生群體及時進行心理干預,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通過“一對一面談”、座談和走訪學生宿舍等方式主動和相關人員溝通,幫助他們擺脫突發事件陰影,重建對學校的信任與支持,及早恢復心理狀況。
(三)C(檢查)
根據PDCA循環,這是檢驗校園各項安全風險防范效果的重要步驟,學校安全應急機制是否能如期啟動,實施后有沒有效果,并從中找出校園安全應急機制存在的問題。通過對標,P(前期制定的計劃和目標)認真檢查實施的策略和步驟,確保達到目標,如果沒有達到目標,要及時進行反思,如計劃是否要重新制定,應急機制有沒有完善,查缺補漏,應急的效果有沒有達到預期計劃等。
(四)A(處理)
在這個環節,主要是對C環節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和反思,對做得比較好的留檔保存,對一些不好的做法進行改正。這一步并不是說是整個PDCA循環的最后一步,而是從這里開始下一輪新的循環。對于此輪循環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或達不到目標的計劃,將自動進行下一輪新的PDCA循環,也就是說PDCA循環周而復始地進行,是一個動態的循環,直到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校園安全機制為止。
三、高職院校完善安全應急機制的措施
(一)提高安全防患意識
基于“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理念,學校要將安全培訓納入日常工作培訓當中,定時開展不同類型的安全培訓,如消防、地震演練、急救知識和防毒防艾等知識培訓。設計應急處理流程,開展安全相關的主題活動,如主題班會和演講比賽等,把一些必備的急救知識以課程化的方式呈現,全員師生必須牢牢把握知識點,掌握相關的技能,從而提高師生的校園安全防患意識。
(二)制定高校應急管理預案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突發事件雖然層出不窮,但如果時刻做好思想準備,有完善的應急管理預案,按照事先擬定的流程處理,一切便迎刃而解。應急預案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健全管理機制,包括成立健全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應急事件管理決策部門尤為重要,做的每個決定直接影響危機處理的效果。以學校校長為核心,二級學院主管學生工作的領導及學校相關的智能管理機構領導共同參與,大家定時召開會議,公布處置情況,一起討論,共同應對。在確定處置方案后,各部門各司其職,共同做好突發事件的處理。二是根據突發事件的類別和性質,進行歸類,形成一個可操作的、清晰的突發事件核對表,如交通事故類、食物中毒類、火災事故類、公共衛生安全類和意外傷害事故類等,把每一類的處置方法和處置流程及負責的工作人員等一一列好,當事件發生后,能迅速參照核對表的事件進行處理,這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處理事件的效率。三是設立應急管理辦公室,配備相應的工作人員和工作設施。建立相關的工作制度,明確每個人、每個部門的職責,準備一定的應急資金等。
(三)實施有效的信息管理
健全完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信息制度,操作規程和技術規范。首先,要建立一套適合自己學校的全覆蓋的網絡系統。以學生處、保衛處、基層管理人員、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干部等為主要對象,從中搜集并建立各類風險信息,定期做好安全排查,上報安全隱患等,將風險扼制或排除。另外,要建立完善信息公開機制,由宣傳部及時發布官方信息,確保信息源頭上下一致,內外一致。
(四)關注日常師生心理健康,提高師生法律意識
突發事件并不可怕,關鍵的是事后師生的情緒是否平復,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工作秩序是否得到恢復。因此,要借助心理健康中心,在事件后及時介入并跟蹤相關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利用主題班會或活動,將心理健康的方式方法和相關必要的法律知識納入教學和活動中,有目的地提高師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增強師生的法律意識。
基于PDCA循環,高職院校校園安全應急管理機制正在逐步完善,但是目前仍然面臨重重困難,應急管理機制的建設之路仍然漫長。本文探索利用PDCA循環的模式研究高職院校校園安全的防控機制,以完善校園的安全應急機制,建設文明和諧、安全穩定的校園。
【參考文獻】
[1]胡彥玲.探析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學生工作危機管理機制創新[J].高教學刊,2016(11).
[2]王強.公共危機應急的反應管理體系:反思與重建[J].江海學刊,2004(2).
[3]陳建偉,趙金輝,羅啟發.校園危機管理機制預防原則初探[J].醫學與社會,2005(11).
[4]陳坤,易俊,徐龍君.基于PDCA循環校園安全管理體系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作者簡介】曾 志(1982— ),女,壯族,廣西柳江人,柳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黨建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黃 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