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敏 王純國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中職學校“創業與就業指導”課程以理論性指導為主、缺乏實踐教學的問題,以廣西農牧工程學校的創業實踐教學探索為例,提出涉農專業應根據專業特點,將創新創業實踐納入“創業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建設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讓學生在體驗創業的過程中提高就業和創業品質,促進專業技術技能的提升。
【關鍵詞】創業孵化基地 “創業與就業指導”課程 教學改革實踐 職業素養
涉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環境相對比較艱苦,但涉農專業畢業生開展自主創業的門檻較低,投入資金少,硬件要求不高,市場廣闊,自主創業容易成功。以廣西農牧工程學校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學生畢業后第一年即自主創業的比例達到5%,畢業5年后自主創業率達到20%以上,尤其是寵物養護與經營專業,學生畢業5年后有70%以上的學生自主創業。因此,涉農專業探索“創業與就業指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創業能力,就成為一種必需。中職學校開設“創業與就業指導”課程,目的在于加強學生創業與就業指導,提前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創業與就業知識,為畢業后盡早適應就業崗位或開展創業打好基礎。當前該門課程普遍存在以理論性指導為主,缺乏相應的實踐教學等問題。2004年以來,廣西農牧工程學校“創業與就業指導”課程利用畜牧獸醫專業、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寵物養護與經營專業等自身特點,在校內成立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開展創業實踐教學,用課程理論指導創業實踐,用創業實踐驗證課程的理論,有效提升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運營
(一)出臺管理辦法,完善管理機制
創業孵化基地初創時期,為確保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有效運營與規范管理,學校出臺了《廣西農牧工程學校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管理辦法(試行)》,對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管理機構、運行機制、監督考核等進行了詳細的界定,保障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有效運行。創業孵化基地的管理,由學校副校長主抓,教務科和校團委負責日常管理。學生進駐基地進行創業實踐,需要先組建創業團隊,然后以一個學期作為運營周期擬訂創業計劃書,創業計劃書經教務科與校團委審核通過后方可實施。創業活動采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營方式,資金主要來源于團隊成員的出資。創業計劃實施階段,學校安排專業教師、企業技術員與班主任負責對創業活動進行技術指導和日常管理;教務科和校團委負責日常監督檢查,對違反相關規定的行為及時糾正。為了提高創業團隊的積極性,學校還給予進駐的創業團隊一定的資金支持。為了確保學生人身安全與生物安全,學校出臺了《學生動物飼養管理細則》,對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場地管理、人員管理與經營活動進行詳細規定。比如,明確所有硬件設施由學校提供并安裝,學生不能在養殖舍內擅自增設或安裝任何與養殖創業無關的設施設備;強調用火用電安全,不能在基地使用大功率電器,不能在養殖基地煮吃;不能引進不健康的動物飼養,必須做好動物防疫與免疫工作,死亡的動物要按規范的程序處理,等等。并將各項安全要求納入平時的監管和考核范圍。
(二)設立固定場地,提供硬件保障
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啟動運行的關鍵在于要有足夠的動物飼養舍,為此需要借用教職工閑置的雜物房。學校雜物房,絕大部分處于閑置狀態,為學生開展自主創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學校鼓勵教師將雜物房租借給學生使用,制訂《關于雜物房租用管理辦法》,明確學生租用的條件及使用范圍,并達成相應的使用協議,由學校統一支付一定的租金。為保證雜物房能正常使用,學校出資進行維修,水電到位,使創業條件有保障,營造相應的創業企業文化。
(三)組建創業團隊,提高創業實踐有效性
為了提高創業實踐的有效性,以及降低個人創業的風險,要求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進駐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每個學期開學時,由各班班主任負責組織本班同學組建創業團隊,社團指導老師負責組織社團學生組建創業團隊。要求每班組建1~2個創業團隊,每個專業社團組建1個團隊,每個團隊5人以上。創業團隊需要填寫申報表和創業計劃書,然后提交給班主任或社團指導老師初審,再報校團委、教務科審核,審核通過后公布并實施。2017—2020年年均進駐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創業團隊達到100個以上。創業團隊的經營項目主要有養豬、養羊、養兔、養鴿等,比如2020年進駐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創業團隊有105個(班級團隊80個,社團團隊25個),其中養豬、養羊等養畜類團隊25個,養雞、養鴨等養禽團隊32個,養兔子、鴿子等經濟動物類15個,養犬貓等寵物團隊33個。以團隊為單位進行創業,可以集思廣益、互相協作,鍛煉學生的團隊精神。
(四)做好監控推進工作,創業實績與資助政策掛鉤
按照管理辦法規定,學校給予的創業基金分兩部分,一是啟動資金500元,二是創業獎勵資金500元,分兩個階段發放。各個創業團隊在動員大會召開后10天內,購進種苗開始飼養,并經學校審查達到原定動物飼養量和要求后,給予第一階段的創業啟動資金500元資助,未按要求啟動經營的團隊,將按延誤的具體時間給予扣減。學期末,每個團隊根據綜合考核情況給予500元以內不等的資金獎勵。
校團委、教務科以及班主任負責對創業團隊日常監督檢查工作。要求各創業團隊每月將工作計劃及工作輪值表上報校團委并公布于創業基地外墻,便于檢查和考核。校團委專設1名工作人員,帶領校創業協會成員,對各個創業團隊工作進展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檢查的項目包括項目實施情況、場地安全情況、衛生情況、疫病防疫情況、指導老師指導情況等。每月進行一次全面檢查評估,對沒有嚴格按計劃實施或擅自變更創業項目、安全防范不到位、疫病防控風險大、指導老師指導嚴重不到位等情況先進行風險提醒,風險提醒仍未整改的停止項目實施并追回啟動資金及追究相關人員責任。2020年秋學期,就因動物疫病防控不到位中止2個項目創業,因用火安全防范不到位中止3個項目實施。
(五)實施量化考核,提高創業團隊積極性
為了保證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健康有序運行,根據《廣西農牧工程學校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對創業團隊進行量化管理。教務科和校團委嚴格對照各項考核評比條件,每月對創業團隊進行考評。考核的內容包括日常管理、創業工作室布置、安全情況、運營成果、運營材料提交、支持配合工作等方面,期末進行綜合評定。根據綜合得分由高到低評出優秀創業團隊,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同時也和“創業與就業指導”課程評分掛鉤,對綜合考核得分低于60分的團隊,必須對團隊成員進行改組才能繼續下一期的創業經營活動。
(六)將創業內容與專業課程知識緊密對接
要求各創業團隊必須明確飼養的動物種類及數量,與本專業課程知識緊密對接,畜牧獸醫專業、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學生主要從事家畜、家禽、經濟動物飼養,寵物養護與經營專業的學生主要飼養狗、貓等寵物,特種動物養殖專業學生主要飼養龜、兔子等經濟動物。
飼養過程中的每個環節與崗位技能對接。要求從場地消毒、品種引進、疫病防控、飼料選配及繁殖等各個環節與專業技能要求對接,規范操作,詳細做好創業實踐記錄。學校每月按時檢查創業實踐記錄本,對不按要求規范操作或過程不完整的進行整改。
結合“市場營銷”課程,通過召開專門的產品產銷會和“市場營銷”課程現場仿真模擬,提高學生的營銷能力,完善自主創業的所有流程。
(七)全方位指導,為創業實踐保駕護航
創業過程指導非常重要,關系到創業實踐能否安全順利運作,同時也涉及創業實踐能否緊密結合“創業與就業指導”課程與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學校為學生創業實踐過程提供三級兩類指導:一級是學校教務科和團委,負責組織和監督;二級是班主任,負責指導學生組建團隊和創業計劃,對過程監督;三級是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骨干,通過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兩種方式,解決學生在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與經營問題。學校注重對創業實踐的指導工作,通過對指導教師培訓、提高指導教師待遇、加強外出交流學習等方式加大指導力度,為學生創業實踐保駕護航。
二、實施成效
(一)體驗創業過程,提升學生創業素質
通過畜禽、經濟動物等養殖,開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營活動,幫助學生體驗創業過程,積累創業經驗,強化創業意識,提升創業素質。通過解決生產中的品種引進、飼養管理、疫病防控、營銷及利潤核算等問題,加強學生自身的職業能力與實踐能力,培養職業素養和團隊合作精神。
(二)培養學生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和團隊協作精神
通過創業實踐,組建創業團隊,讓學生在創業過程中自主策劃、自加管理、自主營銷、自負盈虧(簡稱“四自”),“四自”做法讓學生的思維及做法不斷碰撞、沖突、磨合,無形中加強學生的溝通、交流、合作及團結進取精神的培養。
(三)創業內容與專業技能對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創業實踐內容與本專業課堂知識和畢業后的崗位技能緊密結合,學生將課堂知識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又不斷總結和鞏固課堂學習的內容,完成了“理論—實踐—理論—實踐”的循環,感受到課堂學習與課后實踐的收獲與快樂,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有效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專業水平
創業過程使專業技能得到強化,整個創業實踐環節將所學知識進行檢驗和強化,學生的專業實操能力得到加強,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獲全區技能比賽一等獎和全國二、三等獎,2014年獲全區技能比賽團體一等獎。2019年、2020年寵物專業學生參加全國行業舉辦的寵物訓導與美容比賽均獲金獎。學生“雙證率”由2010年的85%提高至2020年的98%。
(五)提高學生適應市場經濟變化的應變能力
通過學生自主創業、自負盈虧,培養創業者善于觀察的能力,以及對市場敏銳的洞察力,同時學會把握市場動態,提高學生適應市場經濟變化的應變能力。
“創業與就業指導”課程改革,把枯燥的理論學習轉變為學生創業實踐,有效地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與生產結合、教學內容與崗位知識結合的“三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以后走上創業和就業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勇田.中職學生創業與就業實踐教育之我見[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4(18).
[2]李兆泉,趙玉姍.淺談促進中職生的創業與就業[J].新校園:下旬刊,2010(7).
[3]余蘇寧.中職課改引領學生創業的探究[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2011(7).
【作者簡介】李芳敏(1972— ),男,壯族,廣西來賓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學生德育教育、農民教育培訓、科研管理等;王純國(1964— ),男,漢族,廣西全州人,研究生,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學校行政管理、農民培育培訓、科研服務與管理、思政課程教學等。
(責編 蘇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