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夢涵 曾慧子 趙鳴
收稿日期:2019-05-11
第一作者:鮑夢涵(1994- ),女,博士生,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E-mail:1040324892@qq.com
通信作者:趙鳴(1964- ),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與理論、園林建筑歷史與理論研究、園林建筑設計。E-mail:zhaoming@bjfu.edu.cn
摘要:“郊野地”是計成在《園冶》中提出的構園基址之一,具有交通便利、自然本底優越的特點。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將意境營造分為立意言志、立象盡意、意境呈現3個階段,并以清代杭州西溪梅竹山莊為例,對郊野地園林意境營造3個階段的特點進行歸納總結,結果顯示,“郊野地”園林在立意言志階段表達了園主人在城市與山林間的“中隱”思想,在立象盡意階段遵循少費人事之功的原則,在意境呈現階段體現了園林景致突破邊界、尊重自然、崇尚樸雅的特點。鑒此,當代郊野公園建設應在《園冶》“郊野地”造園理論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性地繼承與發展。
關鍵詞:郊野地,意境營造,郊野公園,杭州西溪梅竹山莊
DOI: 10.12169/zgcsly.2019.05.11.0001
Modern Significance of Countryside Landscape Gardening Conception
in ?the Craft of Gardens ?Based on Meizhu Mountain Villa
Bao Menghan Zeng Huizi Zhao Ming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Countryside is one of base sites for gardening, which was put forward by Ji Cheng in his ?Craft of Gardens . It boast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excellent natural attributes. The paper divide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creation into 3 phases, i.e., statement making for inspiration, image creation for expression and present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 and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of the 3 phases with the Meizhu Mountain Villa as an example, which was built in Qing Dynasty at the side of Xixi, Hangzhou Cit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untryside gardening expresses the seclusion thought embodied in cities and mountain forests at the statement making phase,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human efforts at the image creation phase, and manifests the features of gardening landscape at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presentation phase, which stresses the boundary breaking, nature respecting and simpleness & elegance advocat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modern country parks should selectively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countryside landscaping theories of the ?Craft of Gardening .
Keywords: countryside, artistic conception creation, country park, Xixi Meizhu villa in Hangzhou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中的重要范疇[1]。意境的理論內涵最早可追溯至古代著名的“言意之辯”,并逐漸發展成為較完善的“言—象—意”的意境理論體系[2]。意境影響了中國傳統園林的審美和創作方法。朱建寧[2]認為傳統造園中的意境通過立意、意象、意境三者轉化,并借助景象塑造可以激發游客的意象及意境;在具體創作過程中,楊云峰等[3]將意境營造方法歸納為主題預設、實景建置、意境深化3個步驟。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將園林意境營造分為立意言志、立象盡意、意境呈現3個階段。“立意言志”為明確造園主旨及園主人志向;“立象盡意”主要是指布置植物、山水、楹聯、題名等實體要素呈現的物象和由一系列物象構成的園林空間、景點等景象,以及由物象、景象等外在的、具體的表象所引發的游賞者心目中內在的、抽象的意象[2];“意境呈現”是指進入者產生的情感共鳴與體會到的空間意蘊。
“郊野地”是計成在《園冶》中劃分的6類構園基址之一,指的是位于城市周邊的構園基址,具有交通便利、自然本底優越的特點。由于其定義介于城市地與山林地之間,較為模糊,導致目前對郊野地園林的研究匱乏。清代梅竹山莊建造在杭州郊外西溪濕地南部,倚靠秦亭山,是一處典型的郊野地園林。本文以梅竹山莊為例,對郊野地園林立意言志、立象盡意和意境呈現3個意境營造階段的特點進行分析,并嘗試提出古典園林之郊野地造園理論對當代郊野園林的意義。
1 立意言志:中隱于郊野
立意是造園的核心,計成認為“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筆先,庶幾描寫之盡哉”[4]。立意是意境營造的第一階段,即要先根據園主的身份、思想、情趣、目的確定造園的主題思想。梅竹山莊園主為清代仁和(今杭州)人章黼,此人博學多才,然而考場屢屢失意,后來受人推薦在浙東諸學為官。他喜好游歷山水,有歸隱山林的志向。其友王宗炎在《梅竹山莊圖詠》(由以梅竹山莊為題的詩畫輯成,下文簡稱《圖詠》)序中說章黼因“城居奉親而力于學”,不能完全斷絕城市生活。為兼顧兩者,章黼選擇在離城不遠卻風光秀麗的西溪建園,十幾年來往于西溪和城中。
郊野地園林離城不遠,可以隨時往來:“去城不數里,而往來可以任意,若為快也”[4]。在郊野地造園,追求的就是兼得山林雅趣、與城市往來方便的快意。不甘山林寂寞,又嫌市井喧囂,正是白居易所言的介乎朝堂與山野之間甘做閑官的“中隱”思想。郊野地園林為尚有塵世之心的文人園主提供了“中隱”的佳處。
2 立象盡意:少費人事之功
園林意境的創作是一個從立意到立象的過程,這一過程建立在對物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取決于設計者本身的審美追求和文化修養[5]。立象既包括由客觀要素及其組合方式構成的物象,又包括觀賞者對物象產生的心里映像,即意象。《園冶》行文辭藻華美,前句寫景,后句寫意,包含了物象與意象兩方面的內容[6]。以梅竹山莊為例,結合《園冶》中對郊野地造園的論述,對郊野地園林的立象特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郊野地園林在立象過程中遵循著少費人事之功的原則。
2.1 選址:地貌豐富,便于借勢
清雍正《西湖志》記載“西溪,在西湖北山之陰……曲水彎環、群山四繞,名園古剎,前后踵接,又多蘆汀沙溆”[7]。關于梅竹山莊的位置,在《圖詠》序中有描述:“錢塘章子次白,有山莊在西溪之陰……攬花塢之幽邃,泝河渚以瀠洄,依秦亭之山麓,佇蘆庵于水隈?!泵分裆角f位于西溪之南,南面依靠秦亭山麓,臨近花塢;北則臨近茭廬庵。西溪水系河港交織、溪塘交錯,不同于“江湖地”浩渺壯闊之景,水景空間層次復雜,更具秀麗瀠洄。林紓在《游西溪記》中提到“溪上之山多幽茜”[8],溪南山景不同于“山林地”的高峙深峻,而以幽深秀麗為特點。
正如《園冶》稱郊野地形勢為“平岡曲塢,疊隴喬林,水浚通源,橋橫跨水”。郊野地的自然環境介于城市地與江湖地、山林地的過渡,地貌種類豐富多樣,既有平緩的山岡、曲折的山坳,又有幽深的溪澗、縱橫的河塘,還有茂密的樹林……其地形起伏緩和;與江湖地相比,其水系空間層次更為復雜[9]。郊野地園林具備多樣的地形條件,稍加整治便能形成豐富的景觀類型。此外,秀麗的山水環境也便于向園外借景。
2.2 水石:溪塘交錯,頑石構山
《圖詠》中的4幅梅竹山莊圖描繪了清代梅竹山莊的景致,水景占據了重要的地位[10-11]。山莊周邊水面聚散有致,橋堤回環,園中溪流交織?!秷D詠》中出現的駁岸形式自然,有生長著古木雜樹的自然山石駁岸,也有較為平坦的草坡駁岸。由于西溪狹長的水巷密布,舟行是來往梅竹山莊重要的交通方式,因此山莊有朝向水面而設的柴門和便于船只??康乃叞洞墶C分裆角f位于山塢之中,借真山之形勢,雖無堆筑大型假山的情況,但其水岸堆疊的山石駁岸和聳立的大塊山石卻顯示出水石交織的意趣。
郊野地園林意境在于營造溪塘交錯、動靜兼具的水景,還強調水系與山體之間的密切關系。計成認為郊野地園林應該以習家池為范本。習家池位于襄陽城南鳳凰山麓,三面環山,一水涓涓。這樣的山水形勢便于營造涼爽的小氣候,皮日休有詩《習池晨起》稱贊:“清曙蕭森載酒來,涼風相引繞亭臺?!贝送猓家暗貓@林假山也應與水系緊密結合,為了不被侵蝕最好以頑石構山(“搜根帶水,理頑石而堪支”[4])。
2.3 建筑:林泉意趣,喜無多屋
梅竹山莊面積不大,邊界由矮墻、籬笆構成,與周邊自然山水的界限模糊,并不像同時期的城市私園一樣由高墻圍合。“密邇三橋,喜無多屋”是章黼建園時的設想。山莊有建筑三四處,布局靈活。有臨水的軒榭,也有兩層的樓閣,主要建筑物為“梅竹吾廬”。有一處橫跨溪水的書房,以木樁支撐立于溪流之上,追求“林泉小占清虛境,容膝茆堂好讀書”的意境。建筑屋頂皆覆蓋茅草,質樸野趣。可見郊野地園林建筑不求數量,而是追求與自然環境的協調共融。《園冶》對郊野地園林建筑的描述也體現了這一點:園林最好以土墻作圍墻(“圍知版筑”);只求兩三間廳堂在曲徑盡頭,藏匿春景;一兩處水榭可以取涼風避暑(“兩三間曲盡春藏,一二處堪為暑避”)。
2.4 植物:全留雜樹,花木比德
梅竹山莊的植物景觀緊緊圍繞“梅竹”以表達園主自潔清高、孤芳自賞之志。梅、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賦予了高尚品格,并形成了較完善的品鑒標準。《梅譜》中說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石著為貴”[12]?!皺M斜疏瘦”成了宋以后品鑒梅花的標準。自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的詩句傳世后,梅又和水、月等自然意象形成了緊密的聯系[13],故而山莊梅花多種在濱水處。不同于梅花與水的親近,竹則圍繞房前屋后,依靠籬墻。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提到了竹子種在庭院的妙處是能夠很快形成樹蔭,并且高雅不俗,有隱士之風“……移入庭中,即成高樹,能令俗人不舍,不轉盼而成高士之廬”[14]。
梅竹山莊雖以“梅竹”為名,但保留了基址上的雜樹古木。山莊周邊的水岸,除了梅花之外,還栽植柳樹,下層長滿蘆葦、蒲草和蓼花等耐水濕植物。山莊的植物配置充分考慮了四季景色,最佳的游覽時節是深秋和早春。春季可賞梅花之盛,香雪照人;秋季則觀蒹葭深處,鄉蘆飛雪;四季常青的竹子則填補了夏、冬兩季的空白。
《園冶》提出郊野地園林要盡量保留原有的樹木,此外,在溪流河灣的柳樹間種植桃樹,可在料峭的早春觀賞桃紅柳綠之景;在房屋周圍的梅樹間種植竹子,可在月色昏暗的夜晚欣賞梅竹搖曳之影(“溪灣柳間栽桃,屋繞梅余種竹”)。這樣的植物景象激發了“似多幽趣,更入深情”的意象。“幽趣”和“深情”即是郊野地植物造景所追求的效果。
3 意境呈現:以郊野為園
意境是游賞者對園林產生的情感共鳴和感受到的空間意蘊,是對園林景物所產生的聯想與意向,是一種心理感受。在《園冶》中,意境還表現為深層造園思想和觀念。意境是立意的前提,也是立象產生的最終結果。郊野地園林筑園于郊野,園林景致卻突破了園林邊界,將整個郊野環境視為園。園林自身盡量保留郊野自然野趣的風貌,力求成為郊野大環境中的一部分。
3.1 園林景致突破邊界
《圖詠》中的圖像和文字對于梅竹山莊的描繪側重于人居之外的自然環境,如周邊的山水環境、植物景觀等,而對于山莊內部的建筑以及室內陳設的描述較少?!秷D詠》中的4幅《梅竹山莊圖》,有3幅都對山莊周邊的山水環境進行了描繪,甚至在戴熙和高樹程的畫作中,山莊只作為很小的一部分出現在畫面中??梢娖溆^賞意境和觀察重點不在園內,而在園外;不在山莊建筑,而在周邊山水。“任看主人何必問,還要姓字不須題”[4]是東晉王徽之不與園主人知會,即進園游覽的典故。計成的這一觀點,不僅認為郊野地園主人應具有一定豁達的胸襟,還透露出園林景致突破邊界的特點。與城市地園林相比較,郊野地園林對基址環境的依賴性更大,其欣賞對象往往突破園林邊界而向更廣闊的自然環境拓展。
3.2 尊重自然
梅竹山莊的建造依托西溪自然的山水環境稍加整治,使西溪幽邃清曠的風貌不被破壞,還原“香雪照人,夜半月出;風簧成韻,林端翠浮”的意境,這也大大降低了園林建設的成本?!绊氷愶L月清音,休犯山林罪過”[4],計成強調造園不能破壞自然的郊野環境,應該尊重其原本的風貌,郊野地貴在“風月清音”的意境與雅趣,以郊野最自然曠朗的面貌為審美重點,這正是中國傳統“天人合一”觀念在園林建造中的體現。人只是自然環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人與自然息息相關,應該和諧共處,共同發展。
3.3 崇尚樸雅
梅竹山莊建筑數量少,景觀面貌樸實。山莊植物僅在原有樹木和水生植物的基礎上增種梅與竹,沒有名貴的觀賞植物。山莊的茅屋、柴門、籬墻掩映在雜樹梅竹之中,質樸野趣。除了園林景觀,園主人在其中的生活方式也崇尚簡樸,并以此為雅。金應麟在《圖詠》中說章黼穿著草鞋訪山游水,歸來就睡在藤床之上。山莊飲食,以腌制的韭菜佐以梅花之景,就是世間難得的佳味,簡樸中透露著雅致韻味?!绊嵢税惨C,俗筆偏涂”[4],即郊野地園林風貌貴在質樸,不求奢華,以免毀壞原本幽雅的趣味。
4 《園冶》“郊野地”造園理論對當代郊野公園建設的意義
郊野公園的概念源自英國,在20世紀末經香港傳入中國內地。新時代背景下,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郊野公園建設已成為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但中國郊野公園建設起步較晚,體系尚不成熟,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園冶》“郊野地”造園理論是從中國古典園林視角設計郊野園林的方法論,體現了中國古代的生態智慧,其意境營造方法對于當代的郊野公園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園冶》造園理論畢竟受限于時代,其設計對象主要是私家園林,因此需要結合新的時代背景選擇性地繼承和發展。
在立意言志階段,當代郊野公園與古典郊野地園林有所差別。2018年新版《城市綠地分類標準》提出郊野公園是位于城區邊緣,有一定規模、以郊野自然景觀為主,具有親近自然、游憩休閑、科普教育等功能,具備必要服務設施的綠地。雖然兩者都兼得便捷的交通與優美的風景,但是郊野公園的建造并不是為了追求個人的“隱居”志向,而是為廣大城市居民提供一處親近自然、科普教育的場所;又因為郊野公園具有一定的規模,在立意階段應該追求其實現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應對城市生態問題方面的價值。
在立象盡意階段,郊野地園林的很多造園手法都可以被當代郊野公園建設所借鑒。郊野公園應該選址在城郊自然資源豐富、地貌種類多樣的基址上,一方面稍加整治就可以形成良好的景觀面貌,另一方面可以對現存的自然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郊野地勢一般比較平坦,其山水形勢不應追求山岳風景區的險峻幽深,也不能像城市公園一樣有過多的人工痕跡。郊野公園山水格局塑造應該營造恬淡自然的郊野氛圍,突出地域特色,避免同質化。郊野公園要盡可能減少人工構筑物,建筑形式應質樸野趣。郊野公園植物規劃應該大尺度、近自然,形成大面積的植物景觀,并且結合季相景觀策劃節事活動。植物選擇應該以鄉土植物為主,可以選擇桃、柳、梅、竹等體現中國古典韻味的植物品種,以營造獨特的意境感受。
在意境呈現階段,郊野地園林景致突破邊界、尊重自然、崇尚樸雅的特點與當代郊野公園建設不謀而合。郊野公園的建設要以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為核心,將公園建設融入原生的自然生態環境當中。郊野公園設計必須發揮自然資源價值、突出生態保育功能[15]。
5 結語
“郊野地”園林意境營造在立意言志階段表達了園主人在城市與山林之間折中的“中隱”思想;在立象盡意階段,選址及景物營造都遵循少費人事之功的原則;在意境呈現階段,體現了園林景致突破邊界、尊重自然、崇尚樸雅的特點。本研究對古代造園家如何在不破壞郊野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營造豐富的園林景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當代的郊野公園建設也應汲取古人智慧,尊重自然本底,營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園林景觀。
參考文獻
[1]
尹露曦,趙鳴,孫波.中日古典園林意境差異探析[J].中國城市林業,2015,13(2):60-63.
[2]朱建寧.“立象以盡意,重畫以盡情”:試論意境理論的文化內涵與創作方法[J].中國園林,2016,32(5):86-91.
[3]楊云峰,熊瑤.意在筆先、情境交融:論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意境營造[J].中國園林,2014,30(4):82-85.
[4]計成.園冶[M].北京:城市建設出版社,1957.
[5]夏宇,陳崇賢.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的循環演進模式和變遷[J].中國園林,2015,31(10):116-119.
[6]陰帥可,杜雁.以境啟心因境成景:《園冶》的基礎設計思維[J].中國園林,2012,28(1):85-87.
[7]李衛.西湖志[M].??冢汉D铣霭嫔纾?001.
[8]吳仁華.林紓讀本[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9]張楠.因生境構景,融意境共情:江南文人園林植境構建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8.
[10]李云雷.杭州全書 西溪畫尋[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2.
[11]費丹旭.西溪梅竹山莊圖[J].文化藝術研究,2015,8(2):176.
[12]范成大.梅譜[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3]程杰.中國梅花審美文化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08.
[14]李漁.閑情偶寄[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15]馬唯為.新型城鎮化下郊野公園農田林網景觀設計方法研究[J].中國城市林業,2018,16(3):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