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
所有前瞻性的探索與設計,都是在客觀真實的現實環境中,合著人們內心的渴望而誕生,同時會直面我們的生活。讓生活融入設計,讓設計滋養生活的主張,會逐漸向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滲透。
如今,人們對于“什么材料與設計有價值”的判定標準一再發生著變化。在過去的幾十年,我們的物質資源相對匱乏,對物質的追求在某些情境下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而近些年或者是未來的幾年,我們有了一些不同的感受。
看重物質價值的點開始向關注情感與精神價值轉變,也就是說,在材料和設計的渴求上,人們做起了“減法”,返璞歸真的材料訴求,一方面是對環境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對美好生活的實踐。
未來的傳統工藝,不再局限于物質的聚合,而是多了關于材料與設計的新思考與新探索,這樣的理念,不僅在今天得到了諸多驗證,更是一種未來的趨勢與動態。
就正如本期內容,我們在前瞻的設計氛圍中構建起了一個關于新材料、新設計與新生活的“未來烏托邦”,這個烏托邦的天然內在屬性是年輕的、藝術的、未來的,甚至充滿著未知的實驗性;同時,我們在小巧玲瓏的甘肅慶陽香包以及擁有歷史人文風貌的中式瓶花上找到了手工藝的有趣一面和傳統文化新的潛能。
國內外的優秀設計師們還呈現了“前所未有”的靈感之作,如中國潮州的建筑廢棄材料幻化為先鋒作品,實驗室中的分子材料露出驚喜一面,基于生活方式的色彩研究催生更多可能,新生代們的瘋狂設計讓想象再次落地……縱觀諸多設計,不僅沒有若即若離的距離感,而且它們在外形上更耐看,在使用感上更舒服,也更有些人間煙火的味道,想必,這就是當下及未來人們所需要的設計。
其實不難發現,設計師們對于傳統手工藝材料以及可持續利用材料的珍視,也是伴隨著新生代視野的開闊以及對傳統文化的重新發現而進一步呈現的結果,簡而言之,是慢慢地從關懷的角度重新再思考未來的設計。
我們會在時代的浪潮中逐漸認可,安住當下、向內探尋,對地球環境彌足珍視,便可以讓我們的生活駛向理想的藍海。
此外,當我們放眼未來,去探索材料、設計與生活三者的共生關系時,同時也就知道當下的我們應該去做哪些新的嘗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