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潔



“少即是多”的概念,不僅是我的生活理念,更逐漸演變成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態度。
在今天,人們通過數字加工工藝,讓我們的作品設計變得越來越自由。我們會發現,經過數字加工工藝出來的設計作品,其美學特征是原始手工藝時代或工業文明時代所不具備的,它是數字時代一種新的視覺語言。
如今,隨著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我們已經進入到一個數字文明的時代,一個虛擬的世界。數字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在數字虛擬世界中建立對于真實物理世界的完全仿真,然后通過虛擬數字世界與真實物理世界的實時互動,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這一點對于人類的改變十分深刻,遠遠大于工業文明時代的變革。
如今,中國本土設計呈現規模化發展,日本的“匠人精神”也成為許多設計師或者創作者的精神理念,同時,國外大量的設計師也在關注中國的傳統文化。對于設計師、手工藝人來說,他們的興趣點仍是出于設計師的天性——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面對越來越網絡化、虛擬化飛速發展而變化的社會狀態,人們對于真實材質更多的渴求。這也是當物質層面得到滿足之后,精神層面的一種新的渴望。
我認為設計的本質是解決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環境的關系。一個好的設計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原則,它可以向公眾傳播一種正面的社會啟迪意義。
而我做理解的設計未來趨勢,有幾個關鍵詞,分別是“虛擬重構與平行世界”“碎片化”“互動傳感”“硬核星球”。
“虛擬重構”表達的是數字文明時代的特征:在數字虛擬世界中建立對于真實物理世界的完全仿真,然后通過兩個世界的實時互動,最大限度的提高設計效率。這也使得我們同時身處于真實物理與虛擬數字兩個平行世界。
“碎片化”是在虛擬數字世界中,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變得碎片化的同時,數字化的制造工藝使得設計變得更為自由,也逐漸構成一種新的視覺語言,并呈現出數字時代的美學特征:碎片化。
“互動傳感”是在真實與虛擬兩個世界之間,通過芯片與傳感器的幫助與強化,人與物之間的接觸與交流成為一種愉悅與流暢的互動體驗。
“硬核星球”一方面呈現出數字時代下,人類對未知世界探索步伐的加快,另一方面將源自航天裝備的機能戰甲、鏡面銀、隕石坑、環形山、冰川沙礫等行星表面紋理的提煉與應用,進而展現人們對星際探索的無限想象,或也隱喻著在科幻影片中機器人取代人類后的場景。
此外,我想未來人們感興趣的還有傳統手工藝中豐富的材料、工藝、結構的處理方式,以及因為某個時間段某一生活方式與審美所產生的屬于那個時代的產品。而手工藝人的匠人精神就是這個浮躁時代下更加彌足珍貴的精神。
互動裝置“光之森林”
光之森林的“虛山水”系列,由“Y支架” 組成一片矩形森林,寓意自然。設計師特意將“森林”打造成一種輕盈、纖細的空間,以表達人們需要以一種更友善的態度面對自然。設計師在森林間布置了一條可以穿越的過道,當人們與森林保持某種距離、小心通過時,周圍會亮起燈光,如同森林中的螢火蟲,展示著自然與人的互動與反饋。
折紙沙發“云”
設計師嘗試用折紙的概念設計一件兼具舒適度與高品質審美價值的坐具。通過將特殊的紙張層層折疊的方式,充分發揮了杜邦材質柔軟、輕薄、堅韌的特性,形成了纖細輕盈的視覺肌理。如同“云”一般純粹的褶皺設計貫穿于整個內部鋼管,形成了一個中空造型。這樣的結構也使得沙發更加結實耐用,并且讓使用者獲得舒適的坐感體驗,在美學與功能層面上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羊舍空氣系列沙發
設計師始終致力于材料的探索與研究,以此推動設計的創新。空氣系列沙發采用了白色的空氣纖維材料,通過立體切割與編織工藝,將充滿彈性、質感輕盈的纖維塑造成一張充滿空氣感的沙發座椅。在人們獲得良好坐感的前提下,也創造出了一種令人驚嘆的美學價值。
榫卯的重構
設計師將傳統榫卯工藝重新建構,選用燕尾榫結構巧妙地將不同角度的靠背、坐面、扶手斜角拼接為折紙狀的整體構架。在椅面與靠背上,設計了符合人體工學的三維曲面,使人在就坐時有良好的體感,亦可覆蓋毛氈、皮革等軟墊,實現不同的軟硬度。同時椅腿也可采用木質與金屬兩種不同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