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娜
摘要:防汛抗災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稍有不慎,就會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和生命財產帶來巨大的損失。整個汛期的安全渡汛,基層防汛工作是關鍵,是防汛工作的具體落實者,是確保順利渡汛的安全閥。任務繁重,面廣量大。文章提出了基層防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探討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基層防汛;問題;對策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防汛抗災工作,但是,作為鄉鎮、街道的最基層政府,在防汛工作中依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妥善解決這些問題,盡量減輕洪澇災害對人民的生產、生活和生命財產造成的危害,是擺在基層政府面前的艱巨任務。
1? 基層防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基層政府重視程度不夠
每個汛期前,鄉鎮、街道都會緊鑼密鼓忙活一番,成立指揮部,組建搶險隊,儲備物料等工作有序開展。但是,在我縣由于多年未經歷洪水考驗,政府財政緊張等多方面的原因,依然有部分責任人思想產生麻痹,心存僥幸,缺少對自然災害的敬畏之心,缺乏緊迫感和責任感,在汛前各項工作中被動應付,重視程度不夠。
1.2? 搶險隊員落實不到位,隊伍應急能力差
汛期前,鄉鎮街道和所轄村居成立了基干班、搶險隊。搶險隊員在家的年齡偏大,年輕力壯的都外出務工,很多都停留于書面形式。防汛知識培訓和防汛專項演練開展少甚至不開展。一遇險情,人慌馬亂,應急能力差,錯過搶險的最佳時機,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1.3? 防汛物料儲備不足
有的鄉鎮、街道對所轄區域的防汛形式估計不足,儲備物料存在短缺和應付現象。甚至對往年儲備的失效、過期,不抗用的物料未進行及時更換。既使有大量的新儲物料,也常有鐵絲、編織袋規格單一,石料、木樁不符合用途標準的情況存在。遇險情時,打開儲備庫,有的需要再加工才能使用,費工費時,貽誤戰機。
1.4? 排澇工程抗洪能力不足
多數鄉鎮、街道排水體系設計不科學,排水渠道不暢通。有的排澇工程年久失修,壅塞嚴重,功能減弱或喪失。另外,影響河道行洪的建筑物,樹木和垃圾得不到及時清理,一旦遇到降水集中的情況,很有可能因為排水不暢,造成洪澇災害。
1.5? 應急預案科學性不強
編制和完善防洪應急預案,是實現由被動抗災向主動防災轉變的基礎性工作,也是落實以防為主方針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缺乏對所轄區域水情的調研和綜合性評估,以致于制定的預案缺乏針對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2? 防汛工作應采取的措施
2.1? 加強地方政府責任意識
鄉鎮、街道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守土有責,要提高防汛工作的責任意識,每年都要按照“防大汛、搶大險、抗大洪、救大災”的要求,認真查找防汛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做到心中有數,并立即采取措施,整改到位。把形勢估計的更嚴重一些,把存在的問題考慮的更全面一些,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實把防汛各項準備工作做得更加扎實、更加充分,爭取防汛工作的主動權。
2.2? 抓好搶險隊伍建設
鄉鎮、街道要建立健全防汛指揮機構,要成立專業的防汛搶險隊伍,村居成立以民兵為骨干的群眾性防汛搶險隊伍。搶險隊伍里合理配置有經驗的老同志和有技術的青年人員,讓他們在實際防汛中互幫互帶,共同提高防汛和搶險技術。同時,要對搶險隊員進行組織紀律培養和搶險實戰技術演練,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2.3? 做好防汛工具和物料儲備
根據任務和險情的評估,備足防汛工具和物料,一部分是定點儲備的,如編織袋、土工布、木樁、塊石、沙子、雨具、救生設備等;一部分是登記備用的,如船只、車輛、油料等;儲備在什么地方,數量有多少,一旦需要,如何運送。確保備的全,拉的出,用的上。另外,對防汛工具和物料要及時普查、登記、及早處理和更新過期報廢物品,使工具物料在防汛搶險中真正達到頂打、管用、不誤大事。
2.4? 加強防洪工程建設
每年都要對現有堤防、塘壩、水庫、函閘等防洪工程進行維修保養、除險加固,對需要新建工程早規劃、早開工、高標準高質量建成。汛期不但要保證單個工程的有效運行,還要充分發揮多個工程的系統性防御能力。
2.5? 完善應急預案
鄉鎮、街道要根據各轄區域的實際水情和往年經驗制定汛期抗洪搶險應急預案。并可針對防汛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制定多套預案,適勢而用。預案要有極強的可操作性,要進行汛前預案演練,一旦發生災情,確保老百姓能在第一時間安全、有序撤離。要對已制定的應急預案深入研究,及時修訂,細化完善,增強預案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3? 結語
防汛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必須下大力氣抓緊抓實。在壓實地方政府責任的基礎上,做好防汛物料的儲備工作,做好水庫、河道、溝渠、管網等排水設施的除險加固工作及疏通工作,做好科學的應急預案和防洪演練工作,切實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就一定能取得防汛工作的最后勝利。
參考文獻
[1] 徐海春.淺談基層防汛工作存在問題及對策[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28):252.
[2] 蔣旭.淺談基層水利防汛現狀與對策[J].珠江水運,2018(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