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不僅是學生及其家庭需要面臨的問題,同時還直接關乎學校發展與社會穩定和諧。不過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我國各個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進而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存在一定的困境。所以,怎樣有效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已然成為當前國家面前的重要課題。基于此,文章主要針對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影響因素及提升路徑進行了詳細分析,希望能夠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就業扶持制度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6.190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就業就是最大的民生。”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國政府方面積極采取了相關措施。不過因為擴招政策的推出,高校畢業生每年都在不斷增長,而社會提供的工作崗位很難有效滿足要求。再加上部分畢業生好高騖遠,高不成低不就,進而時常出現和工作崗位擦肩而過的情況。總的來說,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并不是很理想,社會各界對此也是十分的關注,并且對這方面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不過大都停留于理論層面,缺失實踐,進而沒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需要各方面積極進行轉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有效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促進社會和諧問題的發展。
1 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影響因素
1.1 政府因素
第一,政府就業政策制度缺乏實效性。近年來,國家方面十分看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給高校畢業生就業“開綠燈”。不過因為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地方政府人員在政策實施中理解不到位,又或者是沒能結合本地具體情況合理落實,進而導致效果不佳[1]。而且,政府的就業扶持政策宣傳不是很到位,導致很多學生對此并不是很了解,不知道怎樣合理應用政策。如有的高校畢業生知道小額貸款、創業培訓等扶持就業的政策,但是卻不清楚如何辦理和享受。
第二,政策執行效力不足。政策制度推出了,便得地方政府合理執行,就業政策也不例外。不過就具體情況來看,地方政府對于就業政策的執行力度并不是很強,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以“三支一扶”政策為例,其中規定參加該政策的畢業生服務期結束之后,并且考核合格想轉回原籍工作的時候,能夠享受到加分。不過具體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很多的阻礙。
1.2 高校因素
第一,高校發展過快,導致人才培養質量逐漸下降。隨著經濟轉型升級,高校方面也迅猛發展起來,規模越來越大,不過人才培養質量卻沒能跟上發展步伐。當前高校在專業設置過程中,沒能充分考慮到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進而使得培養出來的人才與社會需求不對接,影響到學生就業。
第二,人才培養體制不完善。就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很多人都覺得是因為當前教育和市場脫節才導致很多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是當前高校面前十分突出的一大問題。究其原因,部分高校專業設置過于落后,沒能結合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不僅會浪費大量的資源,還會導致畢業生缺乏競爭力;還有一些專業只考慮當前的熱門,沒能從長遠角度進行分析。
第三,就業指導能力不足。就當前情況來看,很多高校所謂的就業指導其實就是走走表面形式,簡單地給畢業班增設輔導課,在學校就業服務網站上公布相關招聘啟事,又或者是讓企業進入學校招聘。這些方式雖然有著一定的效果,但是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畢業班中安排就業輔導課程存在很大的滯后性,而且輔導教師基本都是輔導員,他們工作繁忙,同時就業指導能力參差不齊,進而很難給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
1.3 用人單位因素
第一,用人單位用人觀不正確。高校畢業生的人數每年都在增加,所以就業壓力也在不斷地增大。而很多用人單位只看重自己的利益,相互攀比,盲目性的提高自己的用人標準,沒能充分考慮自身崗位具體需要。在這種非理性用人觀下,就業質量自然也會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影響。
第二,用人單位在人員招聘上存在偏見。就用人單位資料收集情況來看,發現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往往存在很大的偏見,具體表現為嚴重的大材小用情況[2]。簡單來說就是在選拔人才的時候存在嚴重的虛榮心理,相互攀比,只看重畢業生的外在條件,朝著名牌大學方向靠攏,忽視了人才綜合素質與能力。這樣對于一些非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來說十分不公平,并且對社會營造良性用人環境也有著很大的不良影響。
1.4 畢業生個人因素
第一,畢業生就業觀念落后。具體表現為自我定位不準,過高預估自己的能力,想找一份工作壓力小、福利待遇高等的工作,不愿意進入小微企業或者是基層。同時,高校畢業生自主擇業和靈活就業觀念淡薄,能力缺失。不懂得怎樣找工作,甚至還有部分連獲取基本的就業信息都不了解,就是等待用人單位招聘或者是學校、家長方面的安排。還有部分畢業生缺乏對未來的明確規劃,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適合做什么,對未來十分迷茫。
第二,家庭因素的影響。家庭對于畢業生的成長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而且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而這種觀念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畢業生的就業觀,甚至直接決定了其就業選擇。此外,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大都不看重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總覺得自己的孩子還小,所以對他們什么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造成他們依賴心理越來越強,進而懼怕出去獨立和找工作。
2 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提升路徑
2.1 政府提升路徑
第一,加強宏觀調控,增強服務意識。就當前情況來看,每年國家都會出臺政策促進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這樣能夠很好緩解一定的就業壓力。不過從整體角度上來說,高校畢業生更多的還是受市場人才供需調控。除此之外,還應該嚴格勞動執法,不斷進行用人單位招聘制度透明度,給廣大高校畢業生提供一種公平、公正的就業環境。
第二,完善就業扶持制度,監督落實。近年來,國家方面加大了鼓勵大學生進入基層就業的扶持力度,如“一村一大學生計劃”“三支一扶計劃”等,這些舉措給高校畢業生提供了很多的就業崗位,有效緩解了就業難的問題。不過在具體落實中卻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所以需要政府方面加強監督,使得地方政府能夠貫徹落實這些政策,以便更好地發揮政策作用,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
第三,推進高校畢業生到社會組織、非營利組織工作政策。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對于鼓勵高校畢業生進入社會組織與非營利組織工作方面并沒有推出專門的政策。針對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需求不符的問題,政府方面應該采取合適的措施進行處理,不斷進行就業渠道的拓展,出臺相關政策。這樣便能使更多的學生高質量就業,有效減輕社會方面的負擔。
2.2 高校提升路徑
第一,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給社會輸送更多優質的人才,促進社會發展。所以高校方面應該積極進行市場調研,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基于此進行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與完善,這樣便能使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加的符合社會需求,實現高質量的就業。在這一過程中,高校方面還應該加強和社會用人單位的結合,共同進行人才培養機制的建立,同時不斷推進工學結合。
第二,增強就業指導。就業指導工作是高校學生服務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理應受到充足的重視。學校就業指導如果能有效落實,則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端正態度,明確方向,朝著這一方向不斷努力和發展,為順利就業做好鋪墊。
第三,促進學生多渠道就業。高校方面應該發動全體教職員工,努力給畢業生創造就業機會,促進就業渠道有效的擴展。一方面利用教職員工的人脈關系進行本校畢業生的宣傳;另一方面與當地就業主管部門加強溝通,以便及時了解最新就業政策和信息。
2.3 用人單位提升路徑
第一,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在人才市場上,雖然用人單位與求職人員有著雙向選擇的權利,不過相對而言,用人單位的主動權明顯更強。針對此,需要用人單位積極轉變自身用人觀與選擇觀,盡可能營造一種公平的競爭環境,對于各個學校的畢業生都一視同仁,避免偏見。同時,用人單位還應該加大對新進畢業生的培訓力度,深入挖掘他們的潛能,促進他們在工作中不斷地成長,以便給單位發展創造更大的利益。
第二,主動與學校合作,發揮自身主體作用。就當前部分高校畢業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企業找不到滿足需要的人才這一問題,高校與企業方面應該達成共識,加強合作。對于企業來說,應該從長遠角度進行分析思考,認識到校企合作給自身帶來的利益,發揮自身主動性和主體作用,積極加入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具體就是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并且指派優秀員工進入學校兼職,定期給學生進行實訓教學。這樣不僅能夠幫助高校清楚了解到企業發展前景,同時企業方面也能招聘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實現雙贏。
2.4 畢業生個人提升路徑
第一,提升自身綜合能力與素質。對于高校畢業生而言,在學校期間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十分重要,這是順利就業的重要保障。不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遇見問題的時候,能夠冷靜思考和自主解決,樹立堅定的信念,有意識強化自身人際交往能力與適應能力等,這樣便能有效增強自身競爭力。
第二,轉變就業觀念。在就業難背景下,高校畢業生應該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擺正自己的心態,避免眼高手低。同時,積極通過各種途徑了解最新就業政策與招聘信息。只有付出努力和時間,做好充足的準備,必定能夠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
第三,注重崗前培訓。求職能力主要包括準確定位、獲取職位以及展現自我等能力,這些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得后天努力學習才能獲取。高校畢業生應該在教師正確引導下,清楚自己所學專業的發展方向,還有就是應聘這些崗位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同時,還得積極學習一些求職技巧,明白怎樣正確地表現和推銷自己,進而更好的就業。
3 結語
加強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影響因素及提升路徑探究非常有必要,不僅關乎個人發展與價值的體現,同時還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與民生保障等。在我國經濟結構轉型關鍵時期,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是一個綜合性的重大課題,如果僅靠畢業生個人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得高校、政府以及用人單位等多方面的協同,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的就業,為社會和諧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張志忠.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影響因素及提升路徑[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0,12(5):188-193.
[2]劉少華,胡萬寶,聶揚飛. 匯聚多方力量 拓展就業空間[N].安徽日報,2020-07-21(9).
[作者簡介]任彥婷(1988—),女,漢族,山西太原人,碩士研究生,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