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太梅
摘 要:徽商是我國著名的商幫之一,其創造的徽商文化,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財富,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當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備受矚目。但是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缺乏必要的創業素養,而徽商文化中諸多優秀的精神傳統,可以很好地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借鑒。
關鍵詞:徽商文化;大學生創新創業;借鑒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7.38?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4-0115-03
一、徽商與徽商文化
(一)徽商概述
徽商,指的是明清時期出現于徽州府所轄范圍內的徽州商人。明清時期的徽州府,簡稱為“徽”,下轄一府六縣,即今安徽省績溪縣、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及江西省婺源縣。徽州府自古地狹山多,缺少耕田,“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與莊園”便是對徽州地理環境最為真實的概括,老百姓力耕也無法養活自己及家人。于是,徽人紛紛外出營商來維持生計,故有傳世民諺“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之說。據統計,徽州府有70%的成年男子在外經商,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而造就了中國商業史、經濟史上聲名顯赫的商幫——徽商,并與潮商、晉商一起成為中國最負盛名的三大商幫。
徽商的活動范圍相當廣泛,特別是明清時徽商最興盛的時候,云南、貴州、福建、廣東、北京、陜西等廣大地域,都留下了徽州商人的足跡,至于江浙、湖北、湖南等地更是其經常來回之地。還有的徽商揚帆出海,遠行至朝鮮、日本等國乃至東南亞等地,甚至出現了漂洋過海到歐洲葡萄牙經商的徽州商幫。故明朝嘉靖萬歷年間,民間便有“鉆天洞庭遍地徽”一說,指出了蘇州洞庭商人和徽商的超凡影響力。
的確如此,徽商鼎盛時期曾掌控全國4/7的財富。清朝“以布衣結交天子”的徽商巨賈江春鼎盛時擁有白銀2 000萬兩,而紅頂商人胡雪巖擁有的資產更是高達3 000萬兩,外加超過萬畝的良田。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就是白銀六七千萬兩。
(二)徽商文化及其影響
徽商的興起,直接推動了徽州地區文化的發展,也為后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財富。文化自古就與經濟活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徽商經商致富,積累了巨額財富,他們將這些財富用于家鄉園林、庭院、私塾、書院等的建設,促進了徽派建筑的形成和發展?;丈讨赂缓箝_始蓄養戲班,甚至相互斗戲,徽州戲劇得以繁榮并為京劇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丈淘诮ㄔ煳萦顣r不吝錢財,追求精致,造就了徽州雕刻藝術的繁榮,徽州三雕更是登峰造極。所以說,徽商正是孕育和發展徽州文化的“酵母”。
徽商不僅孕育和發展了徽州文化,其自身叱咤商海數百年,不僅創造了不可勝數的物質財富,其經營策略和營銷藝術,以及其自身所具備的精神、秉性等也成為了一種文化,即徽商文化。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分析
我們知道,文化包含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徽商文化在這三方面都有傳世財富,如前文所述徽派建筑、徽州三雕等?;丈涛幕凶顬橹匾牟糠质腔丈叹?,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盎丈叹駳v經數百年的演化與洗練,是徽商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和豐厚歷史文化遺產。深入開發和利用徽商資源,傳承徽商文化,弘揚徽商精神,對于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笔聦嵉拇_如此,徽商精神是徽商文化的核心所在、精髓所在,在歷史上曾助徽商登上事業頂峰,在新時代亦可助大學生提升創新創業素養,因為徽商精神中有諸多精神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所必備的素養。
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2019年10月31日,首次由教育部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同組織的2020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2020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而2015年全國普通高校只有749萬畢業生,短短五年增長了100多萬大學畢業生,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國家已認識到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嚴峻性,因此,會議要求“將更多優質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資源向校內延伸。要開展創業服務,將創業培訓向校園延伸,支持建設一批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
大學生創新創業對于解決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來說,毫無疑問,將會起到巨大的緩解作用。當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如燎原之火,勢不可當,正席卷全國各行各業。自李克強總理于2014年9月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已經過去了五年之久,國家層面不斷推出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政策,如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2018年,國務院又頒發了《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 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等等。各高校也紛紛響應,組織創新創業方面的教師隊伍,相繼對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方面的教育與培訓,針對在校大學生推出創新創業項目,建設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等。近年來,各高校還紛紛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專門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教育、科研與活動。
但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美好愿望與殘酷現實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學生創新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甚至是充滿坎坷曲折的,這也致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放棄了創新創業。這一點,從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中便可以看出。2018屆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1.8%)較2014屆(2.0%)略有下降,2018屆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3.6%)較2014屆(3.8%)也略有下降。當前,大學生創業異常艱難,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大學生缺乏創業所必備的實踐經驗,缺乏創業的資金,缺乏廣泛的社會關系和人脈等等。但不可忽視的是,大學生還缺乏創新創業必備的素養。而這些創新創業素養從何而來呢?其實,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的徽商精神,就蘊含無數異常珍貴的創新創業素養,可供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時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