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政龍
【關鍵詞】干部政策;中國共產黨;延安時期
中國共產黨是高度組織化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自成立以來就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終解放全人類的光榮使命,因此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顯得格外重要。毛澤東同志高度重視黨的干部隊伍建設,他強調:“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笔聦嵣?,從中國革命的背景來看,高度組織化的干部隊伍是革命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回顧延安十三年的光輝歲月,著重分析延安時期黨的干部政策特點,能夠為新時期黨的干部建設提供歷史經驗。
一、堅持黨管干部的組織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是黨的干部政策最基礎的原則和根本的保障,堅持黨管干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全黨的力量去保證和完成黨在各個時期的政治路線,強調黨對干部的一元化領導是保證黨的組織路線和政治路線不發生顛覆性錯誤的基石。黨對干部的集中統一管理最大限度地調動了黨組織的力量,有力地保障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完成各個階段黨的政治任務,因此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是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空前壯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黨的政治路線和黨的組織路線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因此強化“黨管干部”的原則可以保證黨的政治路線方向。因而黨的干部政策一大特點就是黨的干部路線必須隨著不同革命階段的政治路線而變化。在革命戰爭時期,黨的干部必須會打仗、籌款、建立根據地,以保障黨的政治路線的實施。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黨的干部政策就必須相應地調整到建設的方向。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黨的干部政策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1989年發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建設的通知》指出要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改進黨管干部的方法。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黨管干部的原則都為我們黨的事業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陳云同志曾談到,黨的事業要成功要發展就必須有堅強的黨的干部。如果沒有黨管干部的原則,就沒有集中統一、紀律嚴明、嚴肅活潑的黨員隊伍,也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二、德才兼備、用人唯賢的干部標準
中國共產黨“尚賢”的干部政策是聚才的思想基礎和實踐基礎。毛澤東同志在1938年談道:“中國共產黨是在一個幾萬萬人的大民族中領導偉大革命斗爭的黨,沒有多數才德兼備的領導干部,是不能完成其歷史任務的?!币虼诉@個時期提出的“德才兼備、用人唯賢”的干部政策是至關重要的。正如毛澤東同志強調的那樣,在當時中國積貧積弱、反動力量極為強大的背景下,沒有強大的干部組織是不足以完成革命任務的。1944年,為了進一步團結黨內外各方進步力量,共同取得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毛澤東同志進一步指出,“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進一步明確了干部政策不應該受到地域、文化等限制,應當提拔真正有能力、對革命忠誠的同志走上領導崗位。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設勝利,就在于始終堅持“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在不同時期不斷適應,培養具有堅強革命意志的干部。改革開放后,我們黨緊跟時代步伐,堅持“任人唯賢”的干部政策,進一步擴大黨的干部選任范圍,真正做到了四面八方、五湖四海。2001年,江澤民同志“七一”講話撤除了私營企業主入黨的政治障礙,2002年,在黨的十六大上將吸收“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入黨”寫入黨章?;赝影矔r期,正是中國共產黨開放務實的干部政策,使延安成為了中國人民心中的革命圣地。
三、強調黨內民主與黨內紀律集中統一
強調紀律性是政治組織興旺發達的重要特征,在兩千多年封建王朝史中,各個朝代都在不斷探索政治組織的監察機制以加強紀律建設,并冠以儒家的“修身齊家”的政治倫理道德,“青天”成為一種理想的官員標準。但是,在整個封建帝制階段,官員腐敗、紀律松弛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視組織紀律問題,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就強調黨內的紀律問題,1927年4月27日,在國民黨背叛革命的生死存亡時期,在武漢召開了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此次大會強調了無產階級對于革命的領導權,并首次通過了中央監察委員會,成為黨第一個自我監察的組織。中國共產黨在十分困難的背景下展開革命斗爭,黨員干部自身的紀律性至關重要,因為自身紀律缺失將會導致黨組織渙散,脫離群眾,最終導致革命失敗。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強調黨的紀律問題,他提出要對黨員進行紀律教育,同時要讓普通黨員監督黨的領導干部。此外,為統一各級領導機關的行動,大會還首次提出要制定完善的黨內法規。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的時期,黨員數量從長征結束后4萬多快速增長到40萬,因此加強黨員干部組織紀律建設極為重要。
真正的紀律和民主是密不可分、相互依賴的,只有發揚了充分的民主,才能使組織的紀律性得到組織成員的認同并嚴格地遵守,但如果只強調民主而忽視了紀律,組織就會成為一盤散沙,擔負不了革命的重任。延安時期黨內民主生活的健全帶來了黨內紀律制度的完善,也回答了兩千多年封建王朝“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原因。
四、以干部教育和實踐經驗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干部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干部教育,建黨初期就嘗試通過建立干部學校等方式進行干部教育。延安時期,干部教育走向成熟,重視干部教育成為黨的干部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箲鹌陂g,黨中央積極開展干部教育,在延安陸續創辦了大批學校,其中較為典型的干部教育學校大體可分為四類,第一類就是黨校,中央黨校是專門培訓黨的高級干部,邊區政府黨校主要是培訓基層干部。第二類就是抗日軍政大學,抗戰期間,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為敵后抗日根據地培養了大量的軍政干部。第三類就是專業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社會科學機構,其中較為典型的是1938年5月在延安成立的馬列學院,由于馬列學院對專業知識要求較高,因此培訓人員較少。馬列學院抽調了部分精通外語和理論的專業人才組建了中共歷史上第一個翻譯馬列著作的編譯局,這些著作的翻譯和出版促進了馬列主義的傳播。第四類是普通干部高等學校,學科范圍廣,涵蓋政治、文化、藝術等多種學科,為延安時期培養了多方面的人才。
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號召全黨進行學習競賽,看誰學得多一點學得好一些,并將馬克思的生日5月5日定為黨的學習節。為了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徹底整肅思想,清除“左”傾錯誤思潮,1941年毛澤東同志發動了全黨范圍的整風運動,此次整風運動共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黨的高級干部的整風,一個是一般干部和普通干部的整風。整風的方式主要是認真閱讀文件,聯系個人思想和工作,自我反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提高認識,總結經驗,逐步取得思想認識的一致,增強黨性,改進工作。通過整風運動,大大消除了黨內的錯誤思想,使黨內干部高度團結在黨中央周圍,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勝利。延安時期通過整風和干部教育的方式來培養干部,強調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這種方式成為中國共產黨干部政策的典型特點之一。
五、結語
干部,原意是指行伍中單個的骨干成員,中國共產黨的干部是中國共產黨的骨干和黨的細胞。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百年歲月,百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我們黨都取得了驕人的成就。百年的奮進歲月中,黨員干部已經歷數代人,每一代干部都勇于肩負使命擔當,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延安十三年,中國共產黨不但探索出了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也探索出了一系列教育和培養干部的方式,最終形成了成熟的組織路線。今天的中國,早已不同于百年前的中國,今天中國共產黨肩負著帶領中華民族實現百年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任務,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和危機。因此回顧延安歲月,總結延安經驗,對于今天加強黨的組織建設、鍛造新型革命政黨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澤東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陳云文選(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薄誼萍.延安時期黨的干部隊伍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7.
[6]趙耀宏.延安時期干部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啟示[J].黨的文獻,2005(06):64-67.
[7]楊利文.延安時期黨的干部政策的新發展[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9(02):77-82+159.
[8]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下冊)[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8:615.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