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政 蒙興文 郭以川 鄭武燕 郭玉翠
【摘要】本文旨在對臨床中遇到的1例誤診的銀屑病關節炎進行報道,分析銀屑病關節炎誤診原因,加強對該疾病的認識,探討誤診的原因,減少以后同臨床誤診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銀屑病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誤診
[中圖分類號]R758.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3-0199-02
銀屑病關節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是一種與銀屑病相關的以慢性進行性關節病變為主的炎性關節病,表現為關節和血管的炎癥[1],該疾病具有臨床表現多樣化、首發癥狀不一、癥狀時間跨度大的特點[2],因此疾病的診斷難度較大;但因其可累及患者的皮膚、指甲、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晚期可出現關節畸形及永久性功能喪失,因此致殘率較高,因此早期診斷、早期開始規范化治療是控制病情及改善預后的關鍵。
1 病例資料
患者,男,65歲,因“四肢關節疼痛2+年,加重3天”入院,患者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踝、雙足、雙肩、雙手遠端指間關節等全身多處關節疼痛,疼痛呈持續性脹痛,可忍受,夜間加重,腫脹不明顯,不伴晨僵,每遇寒、勞累則加重,保暖后稍好轉,無發熱,背部、臀部、頭頂可見圓形丘疹及斑塊,表面有豐富的銀白色鱗屑,去除鱗屑后為發亮薄膜,除去薄膜可見點狀出血,無眼干口干、無畏寒發熱、光過敏及面部蝶形紅斑,無口腔潰瘍及雙側指(趾)端遇冷變色癥狀、無反復口腔潰瘍及雷諾現象、眼部疾患,外院完善輔助檢查:“2020-03-08風濕五項示:抗環瓜氨酸肽抗體38.1↑、血沉33mm/h↑、C反應蛋白23↑mg/L、類風濕因子53 U/mL”,結合患者癥狀,考慮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予以“來氟米特片”慢性改善類風濕癥狀,未見明顯好轉。3+天前,患者無明顯誘因上述癥狀加重,遂至我院就診。
患者既往有“銀屑病”病史10+年,于當地醫院皮膚科口服及外用藥物治療(具體不詳),后效果不佳,后未予以重視。
入院時典型專科:雙手掌指關節無明顯肌肉萎縮,雙手遠端指關節膨大,皮膚紅,皮溫高,雙手近端指間關節皮膚無紅熱、皮溫不高,輕壓痛,雙手指甲可見甲下角質增生,甲板增厚、指甲頂針樣凹陷、表面高低不平;雙膝關節未見明顯畸形;雙足趾甲病理表現同雙手指甲,余(-)。
入院后完善相關輔助檢查:我院風濕四項:類風濕因子36.9↑IU/ml;血沉52↑mm/h。外檢風濕七項示:類風濕因子-IgA:68.33RU/ml,IgG、IgM、抗RA-33抗體、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抗核周因子抗體、抗角蛋白抗體均為陰性。
結合患者臨床癥狀、查體、輔助檢查,排除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為銀屑病關節炎,予以“甲氨蝶呤片12.5mg qw+葉酸10mg qw+美洛昔康片7.5mg bid+雷貝拉唑鈉腸溶片20mg qd+云克 1套 ivgtt”后病情好轉出院(曾建議患者使用生物制劑,患者由于自身原因拒絕。)
2 銀屑病關節炎誤診原因
銀屑病關節炎是一種與銀屑病相關的炎性關節病,大多數患者關節炎癥狀出現在皮膚損害之后,但有10%患者關節炎早于皮膚損害導致診斷困難[3]。誤診原因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2.1患者對銀屑病關節炎的認識不夠 銀屑病關節炎臨床表現癥狀多種多樣,有些首先出現關節炎的表現,但是大多數患者首先出現的是皮疹相關的癥狀,因此導致在患者對該疾病認識不夠。在李玉慧等[1]的研究中,患者首次就診選擇風濕免疫專科的比例較低(37.6%),47%的患者首診選擇皮膚科及骨科,但首診在風濕免疫科的確診時問明顯短于其他非專業科室,說明患者對于PsA的認知度不足。
2.2醫生對銀屑病關節炎認識不足 銀屑病關節炎為風濕免疫科一個常見的疾病,但由于很多患者來自于當地郊區、邊遠地區等醫療不發達地區,由于基層醫師多為全科醫師,缺少對銀屑病關節炎診斷經驗:比如疾病的診斷標準,最新的診斷進展,缺少專業的認識,當患者以皮疹出現時首先就診于皮膚科,皮膚科缺少專業認識,以針對皮疹治療為主,但忽視了關節的破壞及相關靶器官的損害,而當以關節炎就診于基層風濕科,由于缺乏相關的皮膚科知識,找不到皮疹證據,或者皮疹晚于關節炎出現,從而可能導致了患者診斷的延遲及治療的不及時。對銀屑病關節炎的甲損害的認識不夠:銀屑病關節炎甲損害是極其典型及特異性,可見于80%的患者,以甲面頂針樣凹陷改變,甲與甲床脫離,甲下角化過度增厚、橫嵴、變色等的改變,應注意及時與真菌感染因其的指甲改變相鑒別,部分皮膚科醫師對銀屑病甲損害缺乏警惕性,易導致誤診[4]。對銀屑病關節炎的x線征象缺乏認識:銀屑病關節炎引起關節破壞的X線征象具有其獨特特點,基于本病臨床及病理改變,銀屑病關節炎主要是遠端手足小關節不對稱、關節腫脹和脊柱強直,并非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近端指間關節及掌指關節,出現“杯中鉛筆”樣畸形,末端指骨變尖,羽毛狀骨膜炎和骨關節強直[5];遠端關節侵蝕,關節周圍新骨形成。其中,關節處的影像學改變,如關節新骨或關節骨增生是PsA異于類風濕關節炎的重要表現[6]。未能客觀分析實驗室結果:臨床工作中,疾病的診斷依靠的不僅僅是實驗室結果,更重要的是結合患者病史、癥狀及查體的結果,在銀屑病關節炎的實驗室指標中,有一部分病人會出現RF、抗CCP陽性的結果,但滴度一般較低,結合患者其他相關資料,意義不大,不應該只注重實驗室指標,而忽視患者本身特異性的癥狀,從而導致誤診[4]。以上種種原因導致患者誤診,從而造成這些患者首先就診并非風濕免疫科,而是其他科室,或者就診于基層風濕科,多次被誤診為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其他相關疾病,導致診斷時間延長,治療時間推后,致殘率升高。
綜上所述,在臨床工作中,加強對銀屑病關節炎患者疾病的宣教,提高患者首次科室就診規范,加強基層風濕免疫科專科建設,加強基層醫生學習風濕免疫科相關知識,提高基層風濕免疫科醫生專業水準,加強對疾病診療規范的認識,爭取對銀屑病關節炎達到早診斷,早治療,降低致殘率,減少臨床誤診。
參考文獻
[1] 李玉慧, 蘇波, 林福安, 等. 銀屑病關節炎患者就醫行為及治療現狀的多中心調查[J].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9, 51(6): 1014-1018.
[2] 李琪. 銀屑病關節炎誤診分析[J]. 醫學信息, 2015, (37): 46-46.
[3] 施桂英. 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M]張乃崢. 臨床風濕病學.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178.
[4] 王芳芳, 張克州, 閻鵬濤. 銀屑病關節炎三例誤診報告[J]. 臨床誤診誤治, 2009, 22(9): 57-58.
[5] dol-szopi^skal,Praco^G.Diagnostic imaging of psoriatic ar—thritis. Part I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ultrasonogra—phy[J]. J UItrason, 2016, 16(65): 163-174.
[6] 魏士雄. 銀屑病性關節炎影像學表現及診斷要點[J]. 西部醫學, 2019, 31(11): 1797-1800.
通信作者:郭玉翠,醫學碩士,畢業于成都中醫藥大學。E-mail:9737361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