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曦
摘? 要:農村黨員是黨在農村執政的基點和堅強后盾。探究農村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狀況,對增強新時代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推進農村經濟不斷發展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增強農村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黨的建設的重大課題,也是一項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偉大工程,本文以交城縣段村為例,通過采取問卷調查、個案訪談等方式研究農村黨員的政治思想狀況,挖掘其中的不足,提出對策建議,為解決新時代農村黨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留存的普遍問題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途徑。
關鍵詞:農村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研究;對策
中圖分類號:D26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29-0071-03
一、農村黨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一)農村黨員
就目前學術界對農村黨員的定義來看,農村黨員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廣義上是指黨員的組織關系在鄉鎮包括鄉鎮之下的黨員;狹義上是指具有農村戶籍的黨員。《中國共產黨章程》(簡稱《黨章》)第一章第一條對黨員做出規范表述,“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愿意參加黨的一個組織并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黨的決議和按期交納黨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黨章》第一章第八條還規定:“每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編入黨的一個支部、小組或者其他特定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組織和黨內外群眾的監督。”[1]依據上述規范,本篇文章中所指的農村黨員指的是加入中國共產黨且黨員的組織關系在鄉鎮及以下的黨員。
(二)思想政治教育
毛澤東同志曾經把思想政治教育生動地描述為橋或船,認為只有解決了橋或船的問題,才能完成任務[2]。陳秉公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特定的社會階層,為了完成其設定的政治目的而實行的以政治思想為內核的實踐活動[3]。張耀燦則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占統治地位的階層,用特定的理論觀點對社會成員施加有目的性的作用,使他們具有社會階級所必要的道德思想的活動[4]。
綜上,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科學理論基礎和相關先進知識,通過系統教育統一指導社會群體的思想意識與道德意識、塑造合乎社會發展規律的人民的實踐行為,其施行需要借助一定的組織方式、網絡傳媒等手段。
(三)農村黨員思想政治教育
農村黨員思想政治教育是對所有的社會群體在農村范圍、在農村黨員人群中具體施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共性和個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即馬克思主義和黨的先進理論,個性即農村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規定。農村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一定社會環境下,保證黨在農村完成各項任務的有力抓手。
新時代要對農村黨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以黨的先進理論、理想信仰、科學方法、價值取向構建農村黨員的精神境界、錘煉農村黨員的思想品格、規范農村黨員的行為標準、加強農村黨員完成政治使命的能力,提升廣大農村黨員的道德素養和理論水平。
指導思想是政黨的精神旗幟。探究農村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狀況,要從實際出發,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極其看重理論的作用,理論和實踐是辯證統一的,必須把理論放在突出位置,凸顯黨的理論自信[5]。
二、農村黨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以交城縣段村為例
段村位于交城縣境東南部平川東端,根據2021年段村最新統計表顯示,段村總人數3963人,段村黨支部總共有黨員80人,其中,男性黨員73人,女性黨員7人。調查作為謀事的基礎、成事的方式,是黨的傳家寶[6]。本文選取交城縣段村黨員為研究對象,把握交城縣段村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建議。
(一)農村黨員隊伍結構不夠合理
目前,交城縣段村的黨員結構不太合理。2021年1月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交城縣段村總人數是3963人,黨員人數為80人,占全村總人數的2%。
從性別結構看,男黨員73人,占比91%;女黨員7人,占比9%。從年齡結構看,30歲以下黨員7人,占比9%;30—40歲的黨員3人,占比4%;40—50歲的黨員15人,占比19%;50—60歲的黨員10人,占比13%;60歲以上的黨員45人,占比56%。從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黨員76人,占比9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黨員4人,占比5%。從工作情況看,常年在村的黨員62人,占比76%;常年在交城縣城的黨員13人,占比16%;常年在外地的黨員5人,占比6%。從參加組織生活的情況看,每月參加組織生活的黨員不少于71人,占比89%。從納新情況看,2013年以來入黨的有10人,有5個積極分子。
調查的結果表明,交城縣段村黨員的數量較少、年齡較大,男女黨員的比重嚴重失衡。這些問題也是大多數農村黨員在結構方面存在的明顯問題。農村黨員數量少、納新人數不足,很容易造成難以密切聯系群眾、無法發動群眾開展工作、脫離群眾實際情況的問題;大多數年齡偏老的黨員思想較為保守,不善于學習新時代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難以適應經濟發展的步伐并提出新理念;年輕黨員數量少,使得發展黨員的新鮮血液、蓬勃動力不足;男女比例嚴重失衡,降低了女性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的動力,也難以調動婦女群眾對落實政策方針的積極性。上述情況極可能使農村黨組織機構的前進動力匱乏,阻礙新時代農村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發展。
(二)部分黨員思想政治教育不夠深刻
革命理想高于天。目前,大多數農村黨員具有堅強的信念。但是,在黨員干部中,也有極少數人把共產主義當作無法實現的空中樓閣。衡量一名黨員的理想信念是不是堅定,就看他能不能經受重大考驗,能不能對工作極端認真負責,這要看長期表現,甚至是一輩子[7]。
交城縣段村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狀況總體良好,但仍然存在部分黨員對其認識不夠深刻。少數黨員缺乏遠見和大局意識,認為共產主義社會難以實現;極少數不能清醒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必要性;還有部分在公私利益方面容易動搖,很難達到崇高的思想境界。這一小部分黨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和理解不夠深刻透徹,有待加強深化。
(三)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不夠優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的生活有了極大改善,農村的社會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使得農村黨員所處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復雜多變。網絡信息飛速傳播,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蔓延開來。社會上出現一些只重物質利益、辦事不公甚至喪失基本價值觀念的現象,導致人們思想迷失、價值多元化和物質化,嚴重影響了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極易造成農村部分黨員禁受不住社會大環境的嚴峻考驗,在紛雜的形勢下,思想發生動搖,方向出現迷失,甚至發生以權謀私等腐敗現象,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他們難以自覺主動地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更難以嚴格要求自己。
三、加強農村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議
(一)強化農村黨員思想政治隊伍建設
1. 健全黨員管理,提高黨員質量
在黨員的管理進程中,要實行嚴格政策,嚴進寬出。要有效剔除并及時改變黨性不純、消極腐敗的黨員。在選拔階段,重點培養思想覺悟高的積極分子,把好質量關,對于已加入黨的黨員定期考察,避免腐敗現象的滋生。
2. 壯大后備力量,加強黨員發展
黨組織應加強納新力度,篩選優秀的人民群眾,使其成為準備入黨的積極分子,通過教育培訓最終發展為黨員,多渠道解決農村優秀青年入黨難的問題。在黨員發展時,廣泛征求人民群眾的意見,就發展對象、預備黨員和黨員轉正工作組織黨員干部、村民代表進行推薦、測評。黨員發展時建立差額競爭(比例不低于120%)的體制,設立差額人選。對在認定階段、政審等過程中不認真或違反發展黨員程序的情況,要究查相應的事務責任和懲罰措施。要完善發展黨員各環節公示制,村黨支部應公示本村發展黨員狀況的各個環節。針對實際情況,發展黨員還應做到以“三個優先”原則為指導:一是年輕人優先;二是高學歷者優先;三是女性優先。
3. 完善黨員考察,加強黨員監督
按期考察和評價黨員的相關政務, 衡量黨員處理大小事情的效率。把人民群眾擺在第一位,綜合考量他們的提議。為防止個別基層黨組織為完成發展黨員工作任務而不加選擇的發展綜合素質低下的人入黨,要嚴格控制發展黨員的總量和質量。要求村黨支部在確定培養對象前向上級黨委申報計劃,由上級黨委把關,縣委組織部備案,嚴格按照發展黨員程序開展發展計劃。
(二)加強農村黨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
1. 堅定理想信念
堅定的理想信念在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小到個人、集體,大到民族、國家,只有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便能越挫越勇、勇往直前。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缺鈣就很容易得軟骨病。
實踐證明,一個政黨要想頑強不屈,所向披靡,要想禁受無數次的坎坷而又再三崛起,必須要有心中的信仰;黨員干部只有具備足夠堅定的信心、頑強的意志,就能始終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練就“金剛不壞之身”。農村黨員必須用正確的理論知識武裝自己、強化實踐,抓好三觀“總開關”,讓理想信念變成自己心中不滅的燈塔,做到忠誠且執著、至信且深沉,從而使精神家園日益繁榮。
2. 勤勉服務人民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農村黨員應當具備“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覺悟和“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觀念,勤勉工作,始終為人民服務。黨員要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把人民當作老師,虛心向人民學習,應深入農村走訪民情,真正做到把群眾面對的困難解決好,把群眾創造的實踐經驗總結好,竭力增進人民福祉,不斷讓人民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要發自內心地愛人民、為他們分憂解難,造福于人民。
3. 立志終身學習
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黨員干部要緊密聯系實際,毫不松懈地努力,與時俱進地發展,吸取珍貴養分,從人類所創造的全部現代文明思想成果中尋找安邦定國的思想寶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農村的黨員學習必須是包羅萬象、與時俱進的,既要在書籍中獲得新知,也要在動手中探索新知[7]。農村黨員應不斷更新和豐富知識,堅持終身學習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三)優化農村黨員思想政治育人環境
1. 優化經濟環境
在市場經濟的催化下,利益多元化、收入分配機制失衡等消極因素嚴重沖擊了農村黨員原有的觀念和價值取向。農村中的部分黨員出現了只管自己和只想玩樂的現象,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優化經濟環境要求協調好國家與集體、國家與個人、集體與個人、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物質利益矛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引導農村黨員增強全心全意為農村群眾服務的宗旨意識,加強黨性修養,積極幫助人民群眾通過多種渠道致富,協調好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
2. 優化文化環境
文化環境對人三觀的形成有著不可或缺的導向作用。要想優化農村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環境,一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及其最新理論成果當作核心要素,增強農村黨員的政治素養,確立好農村黨員的價值取向。二是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對大多數農村黨員的影響是深刻而綿長的,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應利用好優秀的傳統文化引導、教育農村黨員,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增強文化意識。
3. 優化社會環境
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首先,要改進農村的社會風氣。一個好的農村社會風氣能夠對農村黨員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發揮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要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榜樣作用;其次,還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遏制歪門邪風和落后思想;再次,加強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筑牢農村黨員思想防線;最后,優化家庭環境和工作環境,營建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 十九大黨章修正案學習問答[M]. 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7:17.
[2] 毛澤東. 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冊)[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 陳秉公.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4] 陳萬柏,張耀燦.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2-63.
[6] 習近平. 在武漢主持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時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3-07-23.
[7]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04+415.
(薦稿人:侯文華,運城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