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珠,朱佩儀,董英枝,李玉娟
(東莞市橫瀝醫院,廣東 東莞 523460)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群中比較容易發生的骨折類型之一。近年來,由于不斷增加老年人口數量,逐年升高該疾病的發病率,骨折后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受到嚴重影響,降低生活質量。目前,外科手術是臨床治療股骨頸骨折的主要方法,雖然手術效果較好,但由于存在較大的創傷性、術后并發癥容易發生且伴有明顯疼痛,還需將適當的護理措施應用到圍手術期中,讓患者術后良好的康復[1]。近年來,人們疾病觀念的轉變、護理要求的提升導致傳統護理模式越來越不能滿足患者需求,護理效果并不理想[2]。此種背景下,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應運而生,手術護理中應用此種模式后可顯著提高護理效果。本院手術治療股骨頸骨折患者期間,即應用優質護理服務,獲得較理想的效果。
共選取60例股骨頸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收治時間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男32例,女28例;年齡47-81歲,平均(65.8±3.1)歲;30例由跌倒引起,23例由車禍導致,7例為其他原因。納入標準:(1)確診方式為影像學手段;(2)行手術治療,有明確手術適應癥,擇期手術;(3)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重要臟器功能嚴重不全;(2)麻醉藥物過敏;(3)合并髖關節急性感染性疾病;(4)病理性骨折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折。觀察組和對照組各隨機納入30例,無統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此基礎上,觀察組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具體方法如下:
(1)術前護理:①手術方案確定后,圍術期配合措施耐心的、詳細的講解給患者,講解時聲音要適當放大,讓患者了解手術及護理措施,促進其恐懼情緒減輕,并能配合醫護人員,同時將手術安全性、必要性告知患者,既往成功手術病例介紹給患者,強化治療信心;②對術前護理做出強化,飲食保證易消化基礎上,維生素與蛋白質攝入量要增加,提高免疫力,告知患者多飲水,床上大小便方法指導給患者,囑咐患者多練習,完善術前相關準備工作。
(2)術中護理:麻醉醫生開展麻醉操作時,護理人員要妥善配合,對患者生命體征嚴密觀察,以手術類型為依據,體位適當調整,提升舒適性,管道良好維護,保持通暢,手術完成后,醫療器械、藥品認真清點,嚴格交接班。
(3)術后護理:①術后,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定時測量,并注意切口和患肢情況,引流管保持通暢,定時更換敷料;②術后6h,流質飲食給予患者,以患者恢復情況為依據,逐漸向半流質、普通飲食過渡,因術后需長時間的臥床,減慢胃腸蠕動,增加便秘發生風險,患者飲食應保證易消化,蔬菜水果多食用,維生素、糖分、熱量含量豐富食物多食用;③術后24h,鎮痛藥物遵照醫囑給予患者,因多數患者年齡較大,并不具備良好的疼痛耐受性,導致加快心率、升高血壓,要根據患者疼痛情況實施分級鎮痛,促進其疼痛減輕;④將術后常見并發癥類型、發生原因、先兆表現詳細的講解給患者和家屬,并向患者家屬宣教簡單的術后監護知識,強化家屬的監護能力,預防各種并發癥;⑤出院時,相關宣教良好開展,將正確的生活習慣告知患者,引導其逐漸形成,復查時間準確告知患者,電話回訪定期進行,促進康復效果增強。
評估髖關節功能,護理前、后各一次,利用髖關節Harris評分[3],維度共4個,分別為關節功能、畸形、疼痛、活動范圍,分數越高表示功能越好;觀察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0.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及計數資料分別利用t和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前基本相同(P>0.05);觀察組護理后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前后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s)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前后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n=30) 關節功能 畸形 疼痛 活動范圍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3.5±4.3 41.5±4.1* 2.5±0.6 4.6±0.6* 29.4±5.2 39.3±5.2* 2.1±0.6 4.0±0.6*對照組 33.2±4.3 36.8±4.5 2.4±0.5 3.1±0.6 29.7±5.3 34.8±5.3 2.2±0.6 3.3±0.4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骨科臨床中,股骨頸骨折屬于常見病和多發病,高發于老年群體。近年來,全球范圍內都明顯增加老年人數量,也隨之提高股骨頸骨折發生率。目前,臨床拓寬了股骨頸骨折的手術治療適應癥,越來越多患者骨折后可接受手術治療,患者術后預后情況良好,但手術會一定程度損傷患者機體,并使心理應激反應一定程度的出現,因而在圍術期十分有必要為患者提供高質量、優質的護理服務,以促進手術效果的提升[4]。
常規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多是遵照醫囑實施相應的護理,如監測生命體征、給予患者鎮痛藥物、告知功能鍛煉等,因護理措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動性,導致護理效果并不理想[5]。隨著現代護理理念的發展,在遵循“心理-社會-生物”于一體的原則的基礎上,將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提出,對以患者為中心做出強化,并對常規護理措施中的薄弱環節作出改進,同時,結合患者實際需求,全面的完善護理方案,確保圍術期護理計劃具備完善性、周密性、科學性的特點[6-7]。本研究結果顯示,在Harris評分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兩組均存在明顯差異,說明優質護理服務能更好的恢復髖關節功能,減少術后并發癥,分析原因,在整個圍術期中,護理人員會根據患者病情合理的調整護理措施,使護理措施更具個體化的特點[8],同時,通過飲食、鎮痛等措施的實施,使患者術后疼痛減輕,從而盡早實施功能鍛煉,促進髖關節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復[9],此外,通過總結既往常見的并發癥,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預防,有利于減少術后并發癥,提升術后恢復速度[10]。
綜上所述,手術治療股骨頸骨折患者時,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后,可最大限度提高髖關節功能,讓患者盡早的回歸正常的生活,提升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