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祖民


近年來,招生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基層農廣校,浙江新昌縣也是一樣。新昌是一個山區小縣,有42萬人口,全縣以工業和旅游業為主,農業比重相對較小,農村青壯年基本上外出打工,半工半農的情況比較普遍,只從事農業的人數相對較少。因此,新昌農廣校中職招生比較困難,招生數量也很少,在全市基本處于墊底位置。
針對這一現狀,從2009年起,新昌農廣校積極分析原因,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和方法,新昌的農廣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農民中職教育走在了紹興市乃至全省的前列。現就中職教育招生做法及今后發展的思路與大家分享。
一、 動腦子、想法子,做好招生工作
招生方法要與時俱進,不同階段,要有不同的思路,運用不同的方法,這樣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一)圍繞主導產業輪動抓招生
茶葉、水果、蔬菜、花卉苗木、中藥材、糧油等是全縣農業的主導產業,茶葉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茶葉是新昌縣的農業核心產業。產業要做大做強,必須有優秀的農民職業素養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做支撐,縣農廣校首先圍繞茶葉產業抓招生,及時完善課程設置,深受廣大茶農青睞,茶葉專業招生連續幾年滿員,隨即再招水果專業、蔬菜專業、花卉苗木專業、糧油專業等,實行專業輪動,既考慮了各個主導產業,又使招生工作有序、有計劃,在當年招生工作結束時,又為下一年招生工作后備生源。
(二)根據產業分布抓招生
縣農廣校根據產業分布和集中度情況,按照地理位置,選擇從縣域一側開始招生,年復一年,直到整個地域全面覆蓋。比如,今年集中在東部幾個鄉鎮進行招生,明后年再到中部、西部幾個鄉鎮進行招生,并做到應招盡招。這樣做不僅讓有就讀意愿的學員不錯過學習機會,又有利于就近安排教學,方便管理,學員學習和農時兩不誤,深受農民歡迎。
(三)從內部挖潛抓招生
當主導產業、所有地域招生已經全覆蓋,通過常規招生,看似生源即將枯竭的時候,再運用內部挖潛的方法,主要通過學歷篩選和靈活調整專業兩條途徑。一是學歷篩選挖潛生源。近幾年,新昌縣陸續培育了數以千計的高素質農民,學員名單都有電子存檔,縣農廣校對這批高素質農民進行了學歷篩選,發現高中以下學歷的有500多人,于是把這些對象作為潛在學員的儲備庫,把中職教育列為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的重要舉措,并以此作為高素質農民級別晉升的重要條件,為今后幾年招生持續提供生源。按每年招生80人,理論上又可以招生5-6年。二是調整招生專業挖潛生源。當所有主導產業經過多輪反復,再把招生重心從圍繞主導產業向“美麗鄉村、休閑農業、電子商務、鄉村治理、經營管理”等這些專業過渡。把落下的零星人員組織起來,讓他們有一個素質提升的機會。
(四)調整宣傳策略抓招生
招生宣傳要抓住幾個著眼點:一是全國承認的中專學歷;二是就讀期間持續不斷的培訓機會;三是廣泛搭建交流平臺,擴大朋友圈;四是增加學歷提升的機會;五是學員可以獲取行業前沿信息。
以前,招生宣傳以中專文憑為吸引力,重點解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農業從業人員及未入普通高中的初中畢業生的學歷問題。隨著高中普及、高職擴招力度的不斷加大,中專吸引力日益下降。農村中的低學歷人員也越來越少,即使剩下的也是年齡較大、不符合條件也沒需求進行學歷提升的人員。縣農廣校及時調整招生宣傳策略,把原來招生以學歷為導向,向以業務技能培訓為主、學歷為輔的導向轉變。把提高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和技能作為著眼點抓招生,讓學員充分認識到,加入農廣校不僅能提高自己的學歷,還有持續接受業務培訓及素質提升的機會,同行之間能定期相互交流、探討,進而共同提高,并能率先獲取行業前沿信息。例如,在了解涉農信息、研修深造、項目申報、政策扶持等方面都有先行優勢。讓學員充分意識到農廣校是農民開展業務交流、提升業務素質和技能的平臺。通過這一宣傳策略的轉變,學員報名積極性明顯提高,許多學員前來報名就讀,有的學員全家人陸續來就讀。
(五)調整手段抓招生
以前,通過對鄉鎮下達招生指標并結合考核措施抓招生。隨著互聯網迅速發展,著重利用網絡信息平臺抓招生。例如, 2018—2019年利用微信設立招生二維碼,學員只需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報名;2020年對報名方法進行升級,編輯微信小程序直接報名,設置條件和名額,額滿為止。這種方法變被動招生為主動報名,從要農民讀,變成農民要讀,生源素質也有較大提高,有利于規范教學秩序和教學管理,學習效果也更好。
二、做好招生工作的體會
工作敬業是關鍵。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有責任心、敬業心、進取心,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是做好招生工作的關鍵所在。
措施和方法得力是保障。中職教育招生要充分依靠鄉鎮,形成中職教育的聯動效力。鄉鎮農技人員經常深入鄉村一線,對農民從事的產業、需求的知識與專業等都比較了解,要發揮鄉鎮農技隊伍的優勢和作用,有利于找準生源。
提高教學質量是根本。從長遠來看,要解決招生問題,需要樹立農民中職教育品牌。如何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精準性是擺在農廣校面前的一道新課題。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特點,突出產業導向,學校要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選取上進行調整,比如生產技術方面的課程比例有所下降,增加智慧農業、電子商務等模塊化課程,促進學員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再比如,把中職教育和技能培訓兩者的方法和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增加實訓比重,多開展實踐教育等。不但要招得來學員,也要留得住學員,更重要的是通過學員的現身說法,帶動新學員加入到高素質農民隊伍中來,為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三、下一步招生的工作方向與重點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培育高素質農民”“提高農村教育質量,面向農業就業創業需求,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與技能培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明確指出,“支持村干部和農民參加學歷教育”;6月1日剛剛實施的《鄉村振興促進法》明確指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加強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組織開展農業技能培訓、返鄉創業就業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創新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黨中央的明確要求,為新階段職業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20年,浙江省村級班子進行了全面換屆,基于此,縣農廣校對村干部基本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全縣253個行政村,村干部總人數1674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305人,高中學歷500人,中專學歷77人,初中學歷773人,小學學歷19人。村主職干部304人,其中,本科7人,大專89人,高中學歷103人,中專17人,初中學歷88人。從摸底情況來看,生源如泉水涌了出來,縣農廣校對學歷較低的村干部進行素質提升教育。今后幾年,中職教育將重心轉為全面提升村干部素質。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我們要搶抓機遇,增強職業教育認可度和吸引力,讓中職教育成為農民提升綜合素質的快速通道,讓農廣校成為極具吸引力的、接地氣的,農民極其向往的家門口的學校。
(作者單位:浙江省農廣校新昌縣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