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辛
對于共產黨員來說,從批準成為預備黨員的當月就要開始交納黨費。向黨組織自覺、按時、足額交納黨費,是作為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黨費不多意義重,黨員義務記心中。歷經百年的探索與發展,中國共產黨逐步形成了成熟、完備的黨費制度。如今,黨費雖然已不再是黨的事業發展的主要經費來源,但依然發揮著凝聚黨的力量、規范黨的組織、堅定黨的信仰的重要作用。
學黨史知黨費
什么是黨費?《說文解字》中對于“費”的解釋是“散財用也”。由此可見,黨費是黨員向黨組織交納的用于黨的事業和黨的活動的經費。
說起黨費制度,其歷史要追溯到黨的二大。
19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這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后的第一部黨章,從此,黨有了自己的立黨之本和最高行為規范。二大黨章中列有“經費”專章,其中規定:“本黨一切經費收支,均由中央執行委員會支配之。”此外,二大黨章中還嚴明了黨的紀律:“黨員‘欠繳黨費三個月必須開除之。”
之后,黨的三大、四大、五大黨章基本延續了二大黨章中關于黨費的有關規定。從黨的五大開始,交納黨費被規定為黨員的基本義務,并在之后的歷次黨章修正中加以強調。
那么,黨費的具體金額如何計算?1922年,二大黨章規定:“黨員月薪在五十元以內者,月繳黨費一元;在五十元以外者,月繳黨費按月薪十分之一計算;無月薪者及月薪不滿二十元之工人,每月繳費二角;失業工人及在獄黨員均免繳黨費。”1923年,中央對交納黨費作出了更為細致的規定:“黨員月薪在三十元以內者,月繳黨費兩角;在三十元以上至六十元者繳一元;六十元以上至百元者繳二十分之一;在一百元以外者繳十分之一。失業及在獄黨員均免繳黨費。”在之后的1938年、1941年以及1945年,黨費的相關規定又進行了幾次完善和細化。
總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戰爭環境復雜多變,黨費制度的沿革主要集中在交納標準上。盡管還處在初創和探索時期,但這一制度不斷增強了廣大黨員履行黨員義務的意識。
新中國成立初期,黨費制度開始強調“按規定交納”和“不動員多交”。
1956年7月1日起,各地交納的黨費停止上繳中央,黨中央指出:“最近發現有的地方的黨組織動員黨員盡量多交黨費,以致影響了某些黨員的日常生活,這種現象應該加以糾正。各地黨組織應該教育黨員按規定交納黨費,不要動員多交。”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黨費開始以工資為基數按比例交納。1980年1月,中央組織部下發《關于黨費的收繳、使用和管理的意見》,全黨開始著手恢復和建立新的黨費收繳、使用及管理制度,并隨工資制度改革一道,明確以工資為基數按比例交納。
而今,我們正在使用的黨費收繳制度起源于2008年。2008年2月,中央組織部印發了《關于中國共產黨黨費收繳、使用和管理的規定》,規定指出:“按月領取工資的黨員,每月以工資總額中相對固定的、經常性的工資收入(稅后)為計算基數,按規定比例交納黨費。”此外,“黨組織應當按照規定收繳黨員黨費,不得墊交或扣繳黨員黨費,不得要求黨員交納規定以外的各種名目的‘特殊黨費”。
提到“特殊黨費”,相信大部分黨員都有所耳聞。“特殊黨費”之所以特殊,一是形式特殊,在革命年代不僅有交錢的,還有交物的;二是金額特殊,即高于規定額度多交納的部分。朱德同志曾從工資中積攢了2萬多元存款,去世前囑咐親屬,將其作為“特殊黨費”交給組織,這一筆“特殊黨費”凝聚了老一輩革命家對中國共產黨的深厚感情。
學黨史交黨費
自覺、按時、足額向黨組織交納黨費,是黨員必須具備的起碼條件,是黨員應盡的義務,更是必須遵守的組織紀律。
首先,按規定交納黨費是作為黨員的基本條件。黨章對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條件作出明確規定:“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階級的先進分子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愿意參加黨的一個組織并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黨的決議和按期交納黨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因此,向黨組織交納黨費,是作為中國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其次,按規定交納黨費是黨的優良傳統。我們黨在成立之初,黨的活動經費十分匱乏,黨費作為一項重要經費來源,對于黨的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后來的發展中,“按時交納黨費”始終作為一項基本義務出現在歷次黨章修正中。
最后,黨費承載著黨員對黨的忠誠。黨帶領全國人民奪取革命勝利后,黨的活動經費問題不再突出,為什么黨員還要按規定交納黨費?其意義就在于強化黨員的組織觀念,強調對黨忠誠、永不叛黨。
這時,也許有些黨員會問:“黨費為什么不直接從工資里扣?省時又省事!”有的黨員沒有交黨費的意識,沒人催就不主動交;有的黨員覺得交黨費是小事,忘了交也很正常;還有的黨員嫌黨費太高而故意拖著不交。
事實上,上述思想行為違反了一位中國共產黨員應盡的義務。《關于中國共產黨黨費收繳、使用和管理的規定》中強調:“黨組織應當按照規定收繳黨員黨費,不得墊交或扣繳黨員黨費。”“交”黨費和“扣”黨費看似結果一樣,但性質卻大不相同。“交”是主動的,屬黨員自覺自愿行為,而“扣”卻包含被動、強制的含義。
在過去的戰爭年代,黨員們每月領到為數不多的津貼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交納黨費,即便是身處險象環生的境遇也仍然如此。從發生在周恩來同志身上的一個小故事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革命先輩們對于黨費的重視。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周恩來同志忙于處理各種工作。有一次,警衛員魏國祿不忍打擾他,就替他交了5分錢的黨費。不久,周恩來同志交黨費時得知自己的黨費已被代交,他嚴肅地說:“黨費不能讓別人代交,軍政大事重要,交黨費也很重要,這是每個黨員的義務。”說完,周恩來同志就把5分錢黨費還給了魏國祿。盡管只是5分錢的黨費,周恩來同志卻十分看重。
需要注意的是,黨費問題是不容輕視的政治問題、紀律問題和責任問題。一分一角的黨費背后,體現的是黨員的黨性意識、宗旨意識、政治覺悟以及組織觀念。因此,我們要不斷警醒自己,從自覺、按時、足額交納黨費這件小事做起,牢記黨員身份,承擔黨員責任,自覺履行黨員義務。
學黨史悟黨費
黨員身份,不是一陣子的堅持,而是一輩子的堅守。堅守一輩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黨費是一面鏡子,提醒黨員時刻檢視自己的面貌、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
黨費是一面“顯微鏡”,細微之處顯大義。習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語》中說道:“于細微處見精神,于細微處也見品德。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人品,反映作風。小事小節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黨員應當用好這面“顯微鏡”,斟酌自身小節小事,明人品、正作風,在細微之處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提醒自己黨員身份,以實際行動踐行入黨誓言。
黨費是一面“放大鏡”,放大黨性的光輝。通過這面“放大鏡”,黨員個體對履行義務的盡心程度和重視態度得以被檢視,黨員內心的忠誠、信念、使命和擔當得以被考量。因此,黨員要將黨員標準銘記于心,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永葆黨員本色。
(作者系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