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薛利利
(濟南軍區總醫院,山東 濟南 250031)
老年白內障患者心理情緒及并發癥護理干預效果分析
劉 洋,薛利利
(濟南軍區總醫院,山東 濟南 250031)
目的 對老年白內障患者心理情緒及并發癥護理干預效果進行分析研究,以供臨床參考。方法 選擇2015年2月1日~2016年7月1日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4例老年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2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對兩組患者的抑郁情緒、焦慮情緒、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率進行研究對比。結果 研究組抑郁情緒評分、焦慮情緒評分及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且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老年白內障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對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可以有效調整患者的心理情緒,減少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研究價值。
白內障;老年患者;心理情緒;并發癥護理
老年性白內障是目前臨床上老年人群發病率較高的器官退行性病變的一種,會導致患者的視力發生變化,嚴重者會導致患者失明,尤其是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的發展,導致患病的人數逐年上升,且患者會由于視力情況的不斷變化,導致患者的心理情緒出現變化,產生負面情緒,進而對患者的治療產生不利影響[1]。正是基于這種情況,本文主要是對老年白內障患者心理情緒及并發癥護理干預效果進行分析研究,以供臨床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2月1日~2016年7月1日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4例老年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2例。研究組年齡58~82歲,男32例,女20例,體重39.62~78.47 kg,平均體重(40.27±1.52)kg;對照組年齡59~80歲,男37例,女15例,體重42.32~77.52 kg,平均體重(41.52±1.26)kg。兩組患者年齡、學歷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所有患者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屬于自愿參與研究。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手術治療。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對患者遵照醫囑進行常規用藥,進行飲食習慣、作息習慣等進行調整,對病房進行清理及消毒。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1)幫助患者了解醫院,消除陌生感,對患者進行白內障疾病的知識講座,幫助患者了解白內障疾病的相關情況及治療方法,進而減少其焦慮情緒。(2)對患者的情緒進行疏導護理,進行心理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并根據其具體情況進行心理疏導,引導患者對負面情緒進行發泄,進而減少負面情緒的影響[2]。(3)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溫馨且整潔的環境,幫助其放松并給予安全感。
1.3 觀察指標
使用抑郁自評表量表及焦慮自評表對兩組患者的心理情緒進行評分,滿分為50分,心理情緒與評分呈正比[3];使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并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理情緒情況
研究組心理情緒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理情緒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心理情緒情況比較(±s,分)
組別n抑郁自評表量表焦慮自評表研究組n=5231.5±1.6536.41±2.64對照組n=5243.6±2.5445.62±1.98 t—6.95226.6721 P—<0.05<0.05
2.2 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近幾年老年白內障患者的人數逐年增加,對患者的身體及生活均會造成一定的傷害,目前臨床對選擇手術對老年白內障患者進行治療,由于白內障會導致患者的視力受到影響,患者的生活自我管理能力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患者的心理會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情緒,這對患者的治療有著極差的影響。對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幫助其緩解負面情緒及內心壓力,更好地接受治療,減輕心理壓力對患者治療的影響,進而減少其并發癥。
結合研究結果可發現,在老年白內障患者護理工作中,采用心理護理可以有效的調整患者心理情緒,減少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 陳 丹.對老年白內障患者心理情緒及并發癥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4,18(11):1697-1698.
[2] 黎發均.老年白內障患者心理情緒及并發癥的護理干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01(05):184-186.
[3] 董 輝.對老年白內障患者心理情緒及并發癥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7(21):253+256.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7
B
ISSN.2096-2479.2017.25.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