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勇,張 林,毛思根,潘世江,劉 灝,羅 利,吳郁魂,周俊輝*
(1.宜賓市農業科學院,四川宜賓644000;2.宜賓市農業農村局,四川宜賓644000;3.宜賓市翠屏區農業農村局,四川宜賓644000;4.宜賓市江安縣農業農村局,四川宜賓644200;5.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宜賓644000)
宜賓糯紅高粱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1],也是宜賓的區域特色作物。處于四川盆地南部的宜賓地區,在高溫、高濕和少風氣候[2-4]的作用下,高粱熟期變短,呈現“假熟”現象,其淀粉結構相對疏松,富含有較大部分未完全轉化的中間物質,這些特點在釀酒逆反應過程中表現出易糊化、易發酵的優勢[5],從根本上決定了“川酒甲天下”的品質優勢。農業生產標準化既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也是確立區域農產品特色定位的依據[6]。
當前四川省宜賓市還沒有系統、規范的糯紅高粱生產技術標準,所生產的高粱產品的個性化指標未能突出顯現,綠色、優質、優價效益體現不足。為貫徹落實質量強市戰略部署,推進糯紅高粱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建設,避免不當的栽培管理技術給生產帶來損失,本團隊在總結多年試驗和示范成果的基礎上,制定了本項技術規程[7]。本規程規定了宜賓糯紅高粱綠色種植的產地環境條件、質量指標、栽培措施、采收貯藏等技術,為該地區糯紅高粱綠色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
本文件規定了釀酒專用宜賓糯紅高粱的術語和定義、產地環境、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收獲貯藏、生產記錄。
本文件適用于宜賓市行政區域范圍內釀酒專用宜賓糯紅高粱的生產。
下列文件對于本規范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規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規范。
GB 2763—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GB 4404.1—2008《糧食作物種子 第1部分:禾谷類》
GB 8231—2007《高粱》
GB 13122—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谷物加工衛生規范》
GB13735—2017《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
GB/T 22497—2008《糧油儲藏熏蒸劑使用準則》
GB/T 22498—2008《糧油儲藏防護劑使用準則》
GB/T 26433—2010《糧油加工環境要求》
GB/T 29890—2013《糧油儲藏技術規范》
GB/T 30600—2014《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
NY/T 391—2013《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
NY/T 393—201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
NY/T 394—2013《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
NY/T 658—2015《綠色食品包裝通用準則》
NY/T 1056—2006《綠色食品貯藏運輸準則》
DB 5115/T 26—2020《釀酒專用糧宜賓糯紅高粱》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在宜賓市適宜生態區域內生產的總淀粉質量分數大于70%(其中支鏈淀粉質量分數大于90%),單寧質量分數1%~2%,籽粒呈紅褐色的釀酒專用高粱產品。包括雜交糯紅高粱和常規糯紅高粱。
育秧盤育苗是指使用塑料穴盤等工具,通過調配基質并裝盤播種,將穴盤置于苗床上,使秧苗從基質和苗床中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一種育苗方式。
漂浮育苗指在裝有基質的泡沫穴盤等工具上播種,穴盤漂浮于水床上,使秧苗從基質和水床中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一種育苗方式。
在高粱播種或移栽前進行開挖深溝,在溝槽內一次性施足底肥和底水,結合復土起壟將廂面整理成瓦背型,選擇用40~50 cm幅寬地膜側膜覆蓋廂面,將高粱播種(或移栽)在地膜兩側即成。
產地環境應符合NY/T 391—2013《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的規定,產地建設符合GB/T 30600—2014《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規定。
年積溫應不低于5 500℃,年降水應不低于800 mm,年日照應不低于1 000 h。
土壤pH值應在6.0~8.5且結構良好,有機質質量分數應不低于30 g/kg。
糯紅高梁應與其他作物輪換種植。
可利用行間種植大豆、蔬菜、食用菌、薯類等矮稈耐蔭作物。
應選擇通過登記,具備宜賓糯紅高粱特征,全生育期在115~130 d,穗型中散或散型的高粱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GB 4404.1—2008《糧食作物種子 第1部分:禾谷類》規定。
大田用種量:育苗移栽雜交品種0.35~0.50 kg/667 m2或常規品種0.20~0.25 kg/667 m2,直播用種量相應增加50%~70%。
應在自然陽光下曬種4~8 h,使用包衣劑處理,晾干待播。
5.6.1 苗床制作。應選擇背風向陽、地面平整、排灌方便、土質偏沙、肥力中上的地塊作苗床。苗床地按廂面寬1.3~1.5 m、廂溝寬0.4~0.5 m、溝深10~15 cm作廂,四周應開通排水溝。育秧盤育苗將育苗基質裝入塑料穴盤中,穴盤放置于凹形苗床上。漂浮育苗將育苗基質裝入泡沫穴盤中,穴盤置于水床上。5.6.2 播種。播種時間:均溫達到12℃即可播種[8]。播種方式:撒播育苗播雜交品種15~25 g/m2,常規品種10~20 g/m2;育秧盤育苗和漂浮育苗宜使用穴盤播種器播種,播種子3~4粒/穴。播后細土蓋種2~3 cm,澆水,搭拱膜保溫保濕。農膜應符合GB 13735—2017《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規定。5.6.3 苗床管理。播種至出苗期應注意保溫保濕。苗齡2葉1心后應適時通風煉苗,均溫達到15℃應揭膜,宜用腐熟清糞水提苗。
5.7.1 時間。育秧盤育苗、漂浮育苗3~4葉期移栽,撒播育苗5~6葉期移栽。
5.7.2 方法。育秧盤育苗和漂浮育苗應帶土移栽;撒播育苗需在起苗前澆水保根。定植后,需澆定根水并防治地下害蟲。
5.7.3 規格。以集雨節水膜側栽培、寬窄行、等行距或分廂帶狀移栽為主。雜交品種凈作8 000~9 000株/667 m2,間(套)作6 000~7 000株/667 m2。常規品種凈作6 500~7 500株/667 m2,間(套)作5 500~6 000株/667 m2。
5.8.1 整地。播前3~5 d應翻耕除草,碎土平地,保持土壤濕潤。
5.8.2 播期。當均溫達到15℃時即可實行露地播種。平壩丘陵區宜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種。
5.8.3 播種。以集雨節水膜側栽培、寬窄行、等行距或分廂帶狀播種為主,播種深度2.5~3.5 cm,播后宜用草炭土或預拌營養土或本田細土蓋種,澆水保墑。
雜交品種每穴播種3~4粒,凈作4 000~4 500穴/667 m2,間(套)作3 000~3 500穴。
常規品種每穴播種4~6粒,凈作3 250~3 750穴/667 m2,間(套)作2 750~3 000穴。
5.9.1 查苗補缺。移栽成活后或直播苗齡達到4葉1心期即可進行人工勻苗、間苗、補苗和除草處理;每穴應保留或補足2株壯苗。
5.9.2 施肥。1)施肥原則。提倡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有機肥、無機肥配合施用,氮磷鉀質量搭配比例1∶0.5∶0.6。選用肥料應符合NY/T 394—2013《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要求。
2)用量和時期。苗肥:移栽后5~7 d或直播勻苗后施用,施用尿素5~7 kg/667 m2或碳銨15~20 kg/667 m2,腐熟農家肥1 000~1 500 kg/667 m2,淺中耕除草覆土。拔節肥:應在拔節前施用,施用養分含量40%以上配方肥25~30 kg/667 m2、腐熟農家肥1 500~2 000 kg/667 m2,中耕除草,培土起壟。孕穗肥:看苗施肥,弱苗地增施尿素3~5 kg/667 m2,對成0.3%~0.5%的溶液澆灌。
主要病害:紋枯病、炭疽病、黑穗病等。
主要蟲害:小地老虎、芒蠅、高粱蚜、高粱條螟、高粱粟穗螟、玉米螟、草地貪夜蛾等。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創造利于天敵繁殖生長的生態環境;達到防治指標時,科學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進行防治,推行專業化統防統治。
6.3.1 農業防治。宜選用抗病性和適應性較強的優良品種,實行輪換種植、合理間套作,注重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逆性。收割后應及時清除農田秸稈、田間雜草,降低病源、蟲源基數。
6.3.2 物理防治。播種前應曬種,宜在生長期內安插20~25張/667 m2黃板誘捕蚜蟲和芒蠅等,采用色誘、光誘、性誘等物理裝置誘殺鱗翅目、鞘翅目害蟲。6.3.3 生物防治。保護利用自然天敵,宜利用七星瓢蟲防治高粱蚜,利用赤眼蜂防治高粱螟蟲。
6.3.4 化學防治。農藥使用應符合GB 2763—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NY/T 393—201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的規定。宜賓糯紅高粱病蟲害化學防治[11]參見表1。

表1 宜賓糯紅高粱病蟲害化學防治
蠟熟末期為收割期。應在籽粒呈紅褐色,穗下部籽粒灌漿飽滿時搶晴天收獲。
收獲后應及時脫粒,采用自然晾曬或低溫烘干(溫度≤60℃)方式至籽粒含水量≤14.0%。
衛生應符合GB 13122—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谷物加工衛生規范》要求;環境應符合GB/T 26433—2010《糧油加工環境要求》;建立符合DB 5115/T 26—2020《釀酒專用糧宜賓糯紅高粱》要求的加工管理制度和質量控制體系。
按照GB/T 29890—2013《糧油儲藏技術規范》規定執行。真菌毒素、污染物、農藥殘留等符合DB 5115/T 26—2020《釀酒專用糧宜賓糯紅高粱》規定的安全指數;儲糧過程中藥劑使用符合GB/T 22497—2008《糧油儲藏 熏蒸劑使用準則》、GB/T 22498—2008《糧油儲藏防護劑使用準則》規定,提倡使用生物類藥劑;嚴格控制貯藏環境條件,防止外來污染。
應建立宜賓糯紅高粱綠色生產全程質量追溯制度,對生產過程投入品生產記錄和農事記錄作登記,及時記錄田間生產全過程,備查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