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余
(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感染科,江蘇 南京 211300)
慢性乙型肝炎作為感染科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其臨床表現(xiàn)為腹脹、惡心、肝區(qū)疼痛等,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恩替卡韋是抗病毒治療的主要藥物,其能夠抑制病毒的復制,減輕肝細胞受損情況,但對于改善肝功能效果不佳[1]。復方甘草酸苷中的有效成分甘氨酸可對機體內花生四烯酸代謝酶起到阻礙的作用,同時抑制病毒增殖與炎性介質的產生,調節(jié)免疫功能,恢復患者肝功能,在臨床上已被廣泛用于皮膚病、肝病的治療[2]。本研究旨在探討復方甘草酸苷聯(lián)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19年1月至12月于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進行治療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為對照組(50例)和研究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48~69歲,平均(52.24±3.77)歲;病程1~6年,平均(2.23±0.31)年。研究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47~68歲,平均(51.29±3.71)歲;病程1~5年,平均(2.19±0.2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組間可進行對比分析。納入標準: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陽性或陰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陽性,乙肝核心抗體(HBc Ab)陽性者;2×正常值上限(ULN) <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 10×ULN 等。排除標準:合并丁型肝炎、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等疾病者;精神異常者;合并重要臟器病變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既往有藥物過敏史或對本次用藥過敏者等。本研究已經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恩替卡韋片(北京百奧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93078,規(guī)格:1 mg/片)口服治療,0.5 mg/次,1次/d。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復方甘草酸苷片(新疆特豐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804,規(guī)格:每片含甘草酸單銨鹽25 mg、甘氨酸25 mg、DL-甲硫氨酸 25 mg)口服治療,75 mg/次,3 次 /d。均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乏力、失眠、食欲減退等)消失,肝功能、肝纖維化指標與肝臟體積基本恢復正常;好轉:患者上述臨床癥狀有所減輕,肝功能、肝纖維化指標明顯改善,肝臟體積明顯縮小或無增大現(xiàn)象;無效:均未達到上述標準[3]。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②肝功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3 5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后取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總膽紅素(TBiL)、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ALT水平。③免疫功能指標。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外周靜脈血CD4+、CD8+百分比,并計算CD4+/CD8+比值,血樣采集方法同②。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肝功能與免疫功能指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臨床總有效率)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4.00%,高于對照組的72.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肝功能 相比于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TBiL、AST、ALT水平治療后均下降,且研究組較對照組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TBiL:總膽紅素;AS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
組別 例數 TBiL(μmol/L) AST(U/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0 25.37±5.39 20.37±6.37*154.37±7.21 71.39±9.38*研究組 50 25.19±5.28 15.37±4.28*153.49±8.15 41.37±8.29*t值 0.169 4.607 0.572 16.957 P值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ALT(U/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0 135.12±29.34 65.37±18.37*研究組 50 133.27±31.15 36.37±16.29*t值 0.306 8.352 P值 >0.05 <0.05
2.3 免疫功能 相比于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CD4+百分比與CD4+/CD8+比值均上升,且研究組較對照組升高;而兩組患者CD8+百分比較治療前下降,且研究組較對照組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
組別 例數 CD4+(%) CD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0 27.39±1.39 29.14±1.22*27.39±1.28 25.39±1.09*研究組 50 27.41±1.35 34.39±1.28*27.34±1.29 21.39±1.02*t值 0.073 20.994 0.156 18.947 P值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0 1.03±0.12 1.15±0.14*研究組 50 1.01±0.11 1.61±0.16*t值 0.869 15.299 P值 >0.05 <0.05
恩替卡韋是臨床常用的抗乙肝病毒藥物,屬于鳥嘌呤核苷類似物,口服吸收效果好,能夠快速達到肝臟組織,直接作用于病毒DNA鏈并阻斷病毒的合成和復制,延緩疾病的進展,但單一用藥治療并不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4]。
復方甘草酸苷片中含有甘氨酸、甘草酸苷、蛋氨酸等成分,可通過抑制磷脂酶A的活性,保護肝細胞膜,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誘導干擾素的產生,從而降低轉氨酶水平,減輕肝損傷,避免病情惡化[5-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升高,血清TBiL、AST、AL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復方甘草酸苷聯(lián)合恩替卡韋可有效緩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臨床癥狀,抑制乙肝病毒增殖,從而改善肝功能。
乙型肝炎病毒載量過高,會打破患者體內免疫平衡,引發(fā)強烈的炎癥反應。CD4+、CD8+是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細胞亞群,一旦機體功能受損,T淋巴細胞亞群比例紊亂,進而表現(xiàn)為CD4+百分比、CD4+/CD8+比值降低,CD8+百分比升高[7]。復方甘草酸苷是一種以β-甘草酸為主要成分的復方制劑,通過抑制磷酯酶A2的活性提高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清除炎性因子和體內細胞的代謝產物凋亡,從而有利于減少細胞毒性T細胞的產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較對照組升高,而CD8+百分比較對照組降低,提示復方甘草酸苷聯(lián)合恩替卡韋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促進病情恢復。
綜上,復方甘草酸苷聯(lián)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且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