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茜
(重慶市江津區第二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重慶 402289)
重癥肺炎通常指因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所引發的感染性疾病,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需要進行氣管插管、接受呼吸機的輔助呼吸,還需要使用藥物維持血壓,具有發病急、病情兇險、進展快等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氨溴索是治療肺部疾病常用藥物,其可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分泌,起到降低痰液黏度、利于痰液排出的作用,但由于重癥患者身體機能較差,自主排痰能力弱,單一治療效果不佳[1]。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是一種支氣管沖洗技術,用少量液體注入支氣管,通過沖洗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將病變部位膿性分泌物清洗排出,使氣道支氣管更加通暢,從而有利于促進患者康復,其已被廣泛應用于支氣管擴張的治療[2]。本研究旨在探討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聯合氨溴索對重癥肺炎患者血氣指標與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重慶市江津區第二人民醫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重癥肺炎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4、16例;年齡24~79歲,平均(45.92±5.81)歲;基礎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別為17、20、3例。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1、19例;年齡23~78歲,平均(45.81±5.40)歲;基礎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別為21、18、1例。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診重癥肺炎臨床實踐專家共識》[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經體格檢查、血液檢查、動脈血氣分析或者影像學檢查顯示,雙側或多肺葉受累,可見肺不張,往往一處消散而他處有新的浸潤發生者;需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者等。排除標準:不耐受支氣管鏡治療者;合并嚴重的心臟、肝腎功能衰竭、惡性腫瘤、傳染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或有精神病史者等。本研究已由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的抗感染、輔助排痰、營養支持、免疫調節等基礎性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江蘇海岸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353,規格:4 mL∶30 mg)靜脈滴注,30 mg/次,2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具體操作為:常規消毒支氣管鏡,患者取仰臥位,依次插入氣管、主支氣管、葉支氣管、段支氣管,確定病變部位后,將支氣管鏡前端嵌入段支氣管開口處,使用37 ℃的0.9%氯化鈉溶液進行灌洗,20 mL/次,注入后隨即負壓吸出,對每個病變肺段反復灌洗直到灌洗液澄清,總灌洗量≤?100 mL/次,根據患者耐受情況灌洗2~3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顯效:患者臨床癥狀(發熱、呼吸困難、肺部濕啰音、咳嗽)均消失,CT平掃或X線胸片示肺部病灶吸收≥?50%,白細胞計數和分類正常;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全面改善,CT平掃或X線胸片示肺部病灶吸收 <50%,白細胞計數和分類正常;無效:患者癥狀未改善甚至惡化,CT平掃或X線胸片示肺部病灶未吸收,白細胞計數和分類結果偏高[3]。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臨床癥狀。比較兩組患者發熱、呼吸困難、肺部濕啰音、咳嗽消失時間。③血氣指標。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動脈血5 mL,采用血氣分析儀檢測動脈血pH值、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血氧飽和度(SaO2)水平。④炎性因子。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5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水平;采用免疫發光法檢測血清降鈣素原(PCT)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以[例(%)]、(±s)表示,并分別采用χ2、t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臨床指標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發熱、呼吸困難、肺部濕啰音、咳嗽等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均呈縮短趨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s, d)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s, d)
組別 例數 發熱消失 呼吸困難消失肺部濕啰音消失 咳嗽消失對照組 40 5.39±1.16 5.05±1.04 6.10±0.45 5.12±1.60觀察組 40 4.12±1.38 4.20±1.20 4.14±1.49 4.32±1.71 t值 4.455 3.385 7.964 2.161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2.3 血氣指標 相比于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pH值、PaO2、SaO2水平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而PaCO2水平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PaCO2:二氧化碳分壓;PaO2:動脈血氧分壓;SaO2:血氧飽和度。1 mmHg = 0.133 kPa。
組別 例數 pH值 PaCO2(mmHg) PaO2(mmHg) SaO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7.02±0.15 7.31±0.18* 61.52±5.32 45.52±6.14* 57.52±9.31 75.52±12.16* 81.63±8.14 89.56±6.32*觀察組 40 7.03±0.12 7.40±0.21* 61.34±5.18 42.36±6.21* 57.41±9.28 84.65±11.16* 81.28±8.10 95.52±4.31*t值 0.329 2.058 0.153 2.289 0.053 3.499 0.193 4.928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4 炎性因子 相比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L-6、CRP、PCT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IL-6:白細胞介素-6;CRP:C-反應蛋白;PCT:降鈣素原。
組別 例數 IL-6(ng/L) CRP(mg/L) PCT(μ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20.15±4.32 14.52±3.15* 76.52±22.16 21.52±7.32* 10.25±0.29 3.57±1.15*觀察組 40 20.10±4.18 10.21±2.28* 77.59±20.34 16.52±1.16* 10.24±0.25 2.40±0.16*t值 0.053 7.010 0.225 4.267 0.165 6.373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重癥肺炎患者病情比較嚴重,容易出現嚴重低氧血癥、呼吸衰竭等癥狀,病死率較高。因此,為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采取有效措施清除氣道分泌物,保證患者呼吸道順暢十分必要。氨溴索是一種通過裂解痰液中酸性糖蛋白的多糖纖維素,抑制黏液腺和杯狀細胞中酸性糖蛋白的合成,使痰液中唾液酸含量減少、降低痰黏度的黏痰溶解劑,但痰液中包含黏液、異物、各種炎癥細胞以及壞死脫落的黏膜上皮細胞等成分,若不能及時排出,會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并加重感染[4]。
通過電子支氣管鏡對肺泡進行灌洗,能夠在直視下明確患者肺部的病變組織,并且對病變區域展開反復沖洗,從而有效清除致病菌與痰栓,提升治療效果,并改善患者臨床癥狀[5]。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pH值、PaO2、SaO2水平均升高,臨床癥狀緩解時間縮短,PaCO2水平降低,提示重癥肺炎患者給予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聯合氨溴索治療,可快速緩解其臨床癥狀,改善其機體血氣水平,促進病情恢復。
IL-6、CRP、PCT水平均是反映疾病發生、發展的敏感性指標,其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嚴重[6]。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呈降低趨勢,提示給予重癥肺炎患者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聯合氨溴索治療,可有效抑制其機體血清炎性因子的釋放,促進患者病情恢復。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鹽酸氨溴索能夠保護患者肺部血管內皮細胞,使得炎性因子水平得以下降;同時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治療,可使患者體內含有各種炎癥細胞與壞死脫落的黏膜上皮細胞等成分的痰液排出,從而降低患者體內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療效果[7-8]。
綜上,重癥肺炎患者給予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聯合氨溴索治療,可快速緩解其臨床癥狀,改善其機體血氣水平,同時抑制血清炎性因子的釋放,療效確切,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