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琛
(沛縣人民醫院口腔科,江蘇 徐州 221600)
急性牙髓炎是口腔科常見病與多發病之一,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自發性陣疼、夜間痛、溫度刺激加劇疼痛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臨床對急性牙髓炎主要采用根管治療,多次根管治療可嚴密地填充根管,起到將死腔消除的作用,但這種治療方法需要多次開髓,會增加患者的痛苦[1]。一次法根管治療則是一次性地做好根管籌備、消毒及填充,可減少患者來回就診次數,避免因多次開髓造成的痛苦[2]。基于此,本文對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沛縣人民醫院接受根管治療的94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一次法與多次法根管治療對急性牙髓炎患者的臨床效果與疼痛情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沛縣人民醫院收治的94例急性牙髓炎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4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符合《口腔醫學精粹叢書:臨床牙周病治療學》[3]中關于急性牙髓炎的診斷標準者;患牙未進行過牙髓治療者;無明顯牙槽骨吸收或根管內外吸收者等。排除標準:根管不通暢者;有牙周疾病或其他口腔疾病者;合并全身系統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療: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將腐質去除干凈,將髓角打開,通過蘸有丁香油的棉球進行止痛引流。第2天進行復診,于髓角處放入三氧化二砷失活劑,使用氧化鋅進行封藥處理,于2 d后將失活劑取出,并開展根管預備,在根管口位置放置蘸有甲醛甲酚溶液的棉球,并使用氧化鋅進行封藥處理,1周后進行復診,檢查患者是否存在不適癥狀,檢查其棉球是否干燥,是否存在異味,若均沒有則表示可對患者開展根管填充,即填充牙膠與根管填充劑,保證其密封。試驗組患者則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療: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徹底消毒后將牙髓拔除,使用3%過氧化氫溶液與0.9%氯化鈉溶液對患者的根管進行反復沖洗,然后將牙髓去除干凈,并對根管進行擴大處理,保證根管的長度低于根尖孔,對根管進行干燥處理,保證其沒有液體滲出,將根管放置于乙醇溶液中浸泡2 min后將其取出并進行干燥,然后進行根管填充,方法與對照組一致。手術結束后采用X線對兩組患者進行檢查,查看其填充情況是否滿意,于3 d后進行復診,查看填充情況,并于1年后復診。治療期間,給予兩組患者常規抗感染治療,若患者的疼痛感過于強烈,則對其進行止痛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2周的近期療效。于術后2周對兩組患者的近期治療效果進行評價,患者的急性牙髓炎臨床表現與疼痛感均消失,認定為顯效;患者的急性牙髓炎臨床表現與疼痛感有所改善,認定為有效;患者的急性牙髓炎臨床表現與疼痛感沒有變化或加重,認定為無效[3]??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1年后的遠期療效。于1年后的復診時對兩組患者的遠期治療效果進行評價,患者的相關癥狀均消失,X線結果顯示根管填充物完整,根尖周不存在暗影,咀嚼功能恢復正常,認定為顯效;患者存在輕微疼痛感,X線結果顯示根管填充物完整,根尖周存在較小面積陰影,其骨質破壞較為輕微,能夠正常咀嚼,認定為有效;患者存在強烈疼痛感,X線結果顯示根管填充物吸收,根尖周存在較大面積陰影,其骨質破壞嚴重,無法正常咀嚼,認定為無效[3]??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③術前與術后2周炎性因子。分別于術前與術后2周抽取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 (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 (IL-6)水平。④術后2周疼痛情況。測評兩組患者術后的疼痛發生情況與疼痛程度,沒有疼痛感,認定為Ⅰ級;存在輕微疼痛感且多咬合不造成影響,認定為Ⅱ級;疼痛感較重且對咬合造成一定影響,認定為Ⅲ級;疼痛感強烈,無法咬合且存在腫脹情況,認定為Ⅳ級[4]。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近期療效 兩組患者術后2周近期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近期治療比較[例(%)]
2.2 遠期療效 兩組患者術后1年遠期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遠期治療比較[例(%)]
2.3 炎性因子 與術前比,術后2周兩組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術前比,*P < 0.05。CRP:C-反應蛋白;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6:白細胞介素-6。
組別 例數CRP(mg/L) TNF-α(ng/mL) IL-6(ng/mL)術前 術后2周 術前 術后2周 術前 術后2周對照組 47 10.59±2.41 6.41±1.22* 9.58±1.96 4.19±1.00* 2.64±1.02 1.45±0.48*試驗組 47 10.63±2.35 4.02±0.96* 9.62±2.01 2.65±0.94* 2.67±1.00 1.06±0.37*t值 0.081 10.555 0.098 7.693 0.144 4.412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4 疼痛情況 術后2周,試驗組Ⅰ級疼痛患者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Ⅲ級疼痛患者占比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兩組Ⅱ、Ⅳ級疼痛患者占比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比較[例(%)]
牙髓炎是臨床常見疾病,牙體硬組織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破壞導致牙髓感染是該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其可分為慢性與急性兩種。急性牙髓炎患者有多種臨床癥狀,疼痛是最主要的表現,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且采用止痛藥物治療效果并不理想,疼痛會反復發作,若急性牙髓炎未進行及時有效治療,還會發展成牙髓壞死,具有極大的危害性[5]。
目前臨床所采用的根管治療主要有兩種,即多次法與一次法,多次法分為3個步驟:清理根管、根管成形、填充根管,其將這3個步驟分成多次來完成,能夠縮短每次操作的時間,但會使整個療程延長,治療過程中需要對髓腔進行多次開放,將增加患者的痛苦,還可能因消毒液導致患者的根尖周發生過敏反應,使得患者的根管損傷情況與疼痛感加重。一次法的治療步驟與前者基本一致,但其將所有步驟在一次操作中完成,雖然操作時間增加,但整個療程縮短,患者無需進行多次復診,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接受度較高;此外,一次法根管治療所使用的填充劑成分中能夠吸收滲液,減輕患者的疼痛感,術后出現疼痛感的概率更低[6-7]。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2周近期臨床總有效率,術后1年遠期臨床總有效率,術后2周兩組Ⅱ、Ⅳ級疼痛患者占比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試驗組Ⅰ級疼痛患者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Ⅲ級疼痛患者占比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一次法與多次法根管治療的近期療效與遠期療效基本一致,但一次法可減輕急性牙髓炎患者疼痛程度。
CRP、TNF-α、IL-6均屬于臨床上常見的炎性因子,急性牙髓炎患者在進行根管治療時髓腔與外界接觸易引發感染,從而導致炎性因子水平升高,使炎癥反應加重。一次法所使用的填充劑成分中,碘仿可對細胞代謝酶起到抑制作用,具有防腐、殺菌及消炎的作用,氫氧化鈣則能夠使局部刺激減輕,起到殺菌與消毒的效果,從而有效改善患者局部炎癥反應;此外,一次法也避免了多次開髓,減少了術后感染[8]。本研究結果顯示,與術前比,術后2周試驗組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一次法根管治療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減輕患者局部炎癥反應。
綜上,急性牙髓炎根管治療一次法與多次法的近期療效與遠期療效基本一致,但一次法根管治療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減少患者局部炎癥反應,減輕患者疼痛程度,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