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業馨
(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院脾胃病科,吉林 長春 130021)
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疾病的典型表現主要為腹瀉、失眠等,且易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正常工作和學習,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IBS-D病因多種多樣且病機復雜,常規西醫治療多應用解痙劑、止瀉劑及抗抑郁劑等對癥治療,利福昔明是一種治療腸道感染的特效藥,作用強,抗菌譜廣,然而長期用藥患者易產生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且遠期預后情況不佳[1]。中醫認為,IBS-D屬于“泄瀉”范疇,病機同外邪入侵、臟腑失調等諸多因素相關,而脾腎陽虛又是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礎,脾腎陽虛則無法溫煦脾陽,日久而發腹瀉。溫腎健脾方由補骨脂、黨參等藥材熬制而成,具有溫陽補脾、益腎養胃之功效,能夠通過調節機體脾胃臟腑功能,緩解消化系統疾病癥狀,不良反應較少,作為消化系統疾病常用治療方法,已取得了一定療效[2]。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溫腎健脾方對脾腎陽虛IBS-D患者血清干擾素-γ(INF-γ)、白細胞介素-4(IL-4)、輔助性T淋巴細胞1型/輔助性T淋巴細胞2型(Th1/Th2)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院接受治療的80例脾腎陽虛IBS-D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22~63歲,平均(38.18±2.14)歲;病程1~5年,平均(2.65±0.46)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20 ~ 62歲,平均(38.25±2.16)歲;病程1~5年,平均(2.62±0.4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西醫參照《中國腸易激綜合征專家共識意見(2015年,上海)》[3]中關于IBS-D的診斷標準;中醫參照《腸易激綜合征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4]中關于脾腎陽虛證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均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者;對治療所選藥物耐受者;無腸道手術史或其他相關腸道疾病者等。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等器質性疾病者;認知功能障礙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等。本研究已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且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口服利福昔明片(沈陽同聯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052,規格:0.2 g/片)治療,0.2 g/次,3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中醫溫腎健脾方治療,組方如下:補骨脂、黨參各20 g,肉豆蔻、白術、郁金各15 g,吳茱萸、茯苓、山藥、五味子、生姜、大棗各10 g,諸藥加500 mL水煎至300 mL,150 mL/次,2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后臨床效果。參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5]對治療后的臨床效果進行評估,痊愈:療效指數>95%,癥狀體征基本消失;顯效:療效指數70%~95%,大便恢復正常,便溏每日1次;有效:療效指數30%~69%,大便次數與性狀有好轉;無效:療效指數 <30%,癥狀無改善。療效指數=(治療前證候積分-?治療后證候積分)/治療前證候積分×100%。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參照《腸易激綜合征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4]評分,主癥(晨起腹痛即瀉、腹部冷痛、形寒肢冷)按無、輕、中、重分別對應0、2、4、6分;次癥(腰膝酸軟、不思飲食)對應0、1、2、3分,分值越低,代表癥狀改善越好。③治療前后血清INF-γ、IL-4水平及Th1/Th2水平。分別于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5 min,分離血清,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INF-γ、IL-4水平,并計算Th1/Th2。④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主要包括惡心嘔吐、腹痛等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例(%)]表示,用χ2=0.000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效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為95.00%,對照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77.50%,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例(%)]
2.2 中醫證候積分 治療后兩組患者晨起腹痛即瀉、腹部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軟、不思飲食等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 < 0.05。
組別 例數晨起腹痛即瀉 腹部冷痛 形寒肢冷 腰膝酸軟 不思飲食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4.06±0.42 1.88±0.35*4.05±0.44 1.87±0.34*4.23±0.42 1.91±0.36*1.84±0.41 1.26±0.16*2.04±0.24 1.31±0.16*觀察組 40 4.12±0.45 1.23±0.25*4.03±0.43 1.21±0.23*4.21±0.41 1.16±0.24*1.86±0.42 0.81±0.12*2.02±0.26 0.91±0.13*t值 0.616 9.558 0.206 10.169 0.216 10.963 0.216 14.230 0.357 12.271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3 血清INF-γ、IL-4及Th1/Th2水平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NF-γ、Th1/Th2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而血清IL-4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INF-γ、IL-4及Th1/Th2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INF-γ、IL-4及Th1/Th2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 0.05。INF-γ:干擾素-γ;IL-4:白細胞介素-4;Th1/Th2:輔助性T淋巴細胞1型/輔助性T淋巴細胞2型。
組別 例數INF-γ(pg/mL) IL-4(pg/mL) Th1/Th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33.14±3.51 28.12±3.16* 94.26±10.21 114.45±11.06* 0.36±0.05 0.25±0.04*觀察組 40 33.25±3.56 24.45±2.78* 94.45±10.15 131.12±12.26* 0.35±0.05 0.18±0.03*t值 0.139 5.515 0.083 6.385 0.894 8.854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4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發生惡心嘔吐2例、腹痛1例,總發生率為7.50%(3/40);對照組患者發生惡心嘔吐1例、腹痛1例,總發生率為5.00%(2/4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 0.000(χ2= 0.000,P> 0.05)。
IBS-D病機尚不明確,多認為同腸道菌群紊亂、腸道動力異常及遺傳等相關。正常機體中,Th1、Th2相互制約,共同維持機體良好生理防御狀態,而IBS-D患者因體內Th1/Th2細胞因子表達失衡,而引起腸道穩定性降低。利福昔明是一種腸道抗生素,不易被胃腸吸收,可在腸道內維持較高濃度,用藥后顯著緩解腹部痙攣性疼痛癥狀,然而長期使用易產生依賴性與耐藥性,使療效降低。
中醫認為,腎陽屬陽氣之本,腎陽強則脾陽溫煦,脾健則水谷運化順暢,久瀉不愈、中氣漸虧,則引起脾失健運,腎陽虧虛,因此在對脾腎陽虛IBS-D患者的治療上應溫腎陽、健脾氣。溫腎健脾方中補骨脂具有溫腎壯陽、補脾健胃的功效;肉豆蔻行氣消食;吳茱萸止痛;黨參益氣補中;白術補益脾氣;茯苓滲濕止瀉;山藥健脾益氣;五味子止瀉止汗;生姜開胃健脾;郁金行氣解郁;大棗健脾和胃,諸藥聯用共奏益腎補陽、健脾和胃之功效[6]。本研究結果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溫腎健脾方治療脾腎陽虛IBS-D,可顯著提高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同時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且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安全性良好。
INF-γ是Th1細胞標志性細胞因子,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其水平與脾腎陽虛IBS-D嚴重程度呈正相關;IL-4是一種重要的前炎性Th2細胞因子,主要由活化T細胞產生,對于B細胞、T細胞、肥大細胞等都有免疫調節作用,其水平在脾腎陽虛IBS-D發生時,異常降低。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五味子中的維生素C、脂肪油能夠增強機體對非特異性刺激的防御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黨參提取物生物堿、多糖等能夠參與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凋亡誘導配體(TRAIL)信號通路、腫瘤壞死因子(TNF)信號通路等炎癥反應通路,調節免疫反應,從而提高免疫力[7-8]。本研究結果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INF-γ、Th1/Th2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血清IL-4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溫腎健脾方治療脾腎陽虛IBS-D,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血清INF-γ、IL-4水平,恢復Th1/Th2平衡,提高免疫力。
綜上,溫腎健脾方治療脾腎陽虛IBS-D,可顯著提高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同時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調節血清INF-γ、IL-4水平,恢復Th1/Th2平衡,提高免疫力,從而提高治療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