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 鵬
(泰州市姜堰中醫院泌尿外科,江蘇 泰州 225500)
輸尿管結石是臨床泌尿外科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大多數為繼發性結石,由腎結石在排出時因留滯或嵌頓至輸尿管而形成,其主要表現為腰部或上腹部陣發性的疼痛難忍,還可累積至睪丸或陰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目前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是臨床常用的手術方法,其療效顯著,但易有殘留結石的問題,術后并發癥較多。中醫中將輸尿管結石歸屬于“淋證”范疇,其主要治療原則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為主;清熱通淋排石湯中含有金錢草、海金沙、黃芪等多種中藥材,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1]。本文旨在探討清熱通淋排石湯聯合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對輸尿管中下段結石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泰州市姜堰中醫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輸尿管中下段結石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齡34~69歲,平均(44.37±6.29)歲;病程1~5月,平均(2.19±0.31)月;結石直徑6~21 mm,平均(19.59±0.38) mm。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33~70歲,平均(44.41±6.41)歲;病程1~5月,平均(2.26±0.28)月;結石直徑6~20 mm,平均(19.61±0.34) m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2011版)》[2]和《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的相關標準者;結石直徑超過5 mm者;結石下尿路無明顯梗阻者等。排除標準:腎功能異常者;具有尿路感染者;患有嚴重尿道狹窄者等。本研究經泰州市姜堰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患者全麻后,取膀胱截石位,消毒、鋪巾并佩戴無菌手套,經尿道、膀胱處插入輸尿管鏡,進入患側輸尿管,對結石位置進行精準定位,并注意觀察結石形態、大小,以及是否有粘連;經操作通道插入激光光纖,脈沖頻率為30 Hz,碎石能量為1.0 J,待觀察到光纖達到結石后將其擊碎;處理結石時要注意,結石要粉碎至 < 3.0 mm后才能取出,術后常規留置導尿管,并根據細菌培養結果與藥敏結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無特殊情況下術后3 d內可拔除導尿管,術后4周內拔除雙J管。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清熱通淋排石湯治療,方劑組成:金錢草、海金沙、黃芪各30 g,白術20 g,車前子15 g,瞿麥、川牛膝、王不留行、赤芍、石韋、茯苓、石斛各10 g,雞內金、木通各9 g,黃柏6 g,于術后第2天服用,水煎煮至400 mL,1劑/d,早晚2次服用。兩組患者均術后大量飲水,使用擴充輸尿管藥物,促使結石排除體外,并加強營養,避免憋尿,進行抗炎治療,使炎癥盡早消退,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均治療2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定,治愈:疼痛基本消失,泌尿系統彩超結果顯示基本無異常情況;好轉:上述癥狀明顯緩解,泌尿系統彩超結果顯示病情有明顯好轉;無效:上述癥狀與泌尿系統彩超結果顯示均無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率+好轉率。②炎性因子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的空腹靜脈血約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兩組患者的IL-6、TNF-α及hs-CRP水平。③并發癥。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包括輸尿管穿孔、尿路感染、尿失禁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97.50%)高于對照組(7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炎性因子水平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清TNF-α、IL-6及hs-CRP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hs-CRP:超敏-C反應蛋白;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6:白細胞介素-6。
組別 例數 hs-CRP(mg/L) TNF-α(ng/L) IL-6(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2.64±0.17 0.31±0.09* 27.37±6.31 20.34±4.18* 7.36±1.29 0.76±0.15*觀察組 40 2.67±0.19 0.19±0.06* 27.39±6.28 15.31±4.22* 7.39±1.22 0.49±0.11*t值 0.744 7.016 0.014 5.356 0.107 9.18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并發癥 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7.50%,低于對照組的3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例(%)]
泌尿系統結石多發于腎臟,其主要成分為草酸鈣和磷酸鹽,由于男女生理結構的不同,多發于男性[5]。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能夠對結石進行精準定位、切割、止血處理,在直視狀態下進行碎石,但碎石術后的結石排出仍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容易引起并發癥,且復發率較高,對患者康復十分不利。
中醫理論上認為,輸尿管中下段尿路結石主要是腎虛及下焦積熱所致,腎虛致膀胱氣化不利,尿液排泄不暢,水熱互結,煎熬尿液以致于成砂石,故發此病。清熱通淋排石湯中金錢草可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海金沙有清利濕熱、通淋止痛之功效;黃芪具有利尿生肌、補氣固表的功效;白術可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車前子有清熱利尿、通淋之效效;茯苓、瞿麥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破血通經;赤芍可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石斛具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之功效;雞內金性甘且平,能消食健胃、通淋化石;黃柏具有清熱燥濕之功;川牛膝、王不留行、石韋、木通都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尿、通淋止痛之功[6]。本次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升高,其并發癥總發生率較對照組降低,提示清熱通淋排石湯可有效減少輸尿管中下段結石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療效顯著,與劉輝等[7]研究結果一致。
患者進行手術后,由于醫源性創傷會導致機體炎癥反應的出現,TNF-α是機體中較為敏感的炎性因子,直接參與細胞的炎性反應過程,其水平升高,可誘導產生IL-6、IL-8等多種炎性因子,加大炎癥反應,加劇患者創口部位的內皮損傷,影響預后;hs-CRP是激活全身炎癥反應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水平升高,激活下游炎性因子水平,增強炎癥反應,影響患者預后。黃霆等[8]研究表明,排石湯可以降低輸尿管結石患者術后因刺激、殘留結石及留置輸尿管等因素而降低的炎性因子水平,緩解患者的炎癥反應。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黃芪中的黃芪甲苷可以顯著抑制TNF-α、IL-6的水平,通過對核因子-kB(NF-kB)通路的抑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減輕炎癥反應[9]。本次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血清TNF-α、IL-6及hs-CRP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清熱通淋排石湯可有效降低輸尿管中下段結石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減少炎癥反應。
綜上,清熱通淋排石湯可以有效減少輸尿管中下段結石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應發生,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