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奎
(巫山云鴻醫(yī)院檢驗科,重慶 404700)
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等,且該病病程較長,易反復發(fā)作,但糖尿病早期階段臨床癥狀少,導致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患病初期難以確診。因此,盡早對糖尿病進行診斷,有利于控制疾病發(fā)展,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臨床中,常采用尿液檢查對糖尿病進行篩查,此種診斷方式無痛、價格低廉,但檢查時間長、檢查效率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近年來,生化檢驗方式逐漸應用于臨床檢驗中,該檢驗方式能夠及時檢測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給予患者針對有效的治療措施,在臨床治療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但其檢測結果會受空腹時長、飲食種類、餐前血糖水平等因素的影響[2]?;诖?,本文旨在探討生化檢驗聯(lián)合常規(guī)尿液檢驗在糖尿病中的應用,并比較兩者單獨檢驗和聯(lián)合檢驗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巫山云鴻醫(yī)院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32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金標準[3][空腹血糖(FBG) ≥?7.0 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 h血糖≥?11.1 mmol/L]分為對照組(102例,診斷陰性)與觀察組(218例,診斷陽性)。對照組研究對象中男性52例,女性50例;年齡45~76歲,平均(63.48±2.14)歲;觀察組男性110例,女性108例,年齡44~75歲,平均(63.44±2.11)歲。納入標準:有糖尿病家族病史和臨床高血糖癥狀者;無其他慢性疾病史者;無精神方面疾病史者等。排除標準:心、肺等臟器功能障礙者;伴有其他軀體疾病者;既往存在惡性腫瘤疾病史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在開始檢查的前1 d晚上,囑咐患者禁水、禁食,第2天清晨采集患者空腹中段尿液10 mL左右,利用尿液分析設備檢查患者尿糖水平;另抽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FBG水平,采用高壓液相色譜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采集患者餐后2 h肘靜脈血5 mL,檢測餐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檢測方法同F(xiàn)BG。所有研究對象均進行OGTT:囑咐患者正常飲食,糖類食物確保在15~30 g,在開始檢測前,囑咐患者禁食,將75 g葡糖糖溶解于400 mL水中,3 min內飲用完,服用后2 h抽取靜脈血2 mL,檢測患者血糖水平。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研究對象尿糖、FBG、2 h PBG、HbA1c、OGTT 2 h血糖等各項指標水平。②參照金標準檢測結果,比較常規(guī)尿液檢驗、生化檢驗及兩者聯(lián)合檢驗的檢驗結果。③參照金標準檢測結果,比較常規(guī)尿液檢驗、生化檢驗及兩者聯(lián)合檢驗的診斷效能,包括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等,靈敏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假陰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真陰性)例數(shù)×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假陽性)例數(shù)×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shù)/(假陰性+真陰性)例數(shù)×100%。診斷標準:常規(guī)尿液檢驗診斷標準為尿糖水平>0.8 mmol/L;生化檢驗診斷標準為隨機血糖≥11.0 mmol/L,或FPG ≥7.0 mmoL/L,或HbA1c≥?6.5%;聯(lián)合檢測標準為任一指標為陽性則為陽性[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描述,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χ2趨勢檢驗;計量資料以(±s)描述,采用t檢驗。以P< 0.05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相關指標 觀察組患者尿糖、FBG、HbA1c、2 h PBG、OGTT 2 h血糖水平均高于對照組研究對象,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研究對象相關指標比較(?±s)
注:FBG:空腹血糖;HbA1c:糖化血紅蛋白;2 h PBG:餐后2 h血糖;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組別 例數(shù) 尿糖(mmol/L) FBG(mmol/L) HbA1c(%) 2 h PBG(mmol/L)OGTT 2 h血糖(mmol/L)對照組 102 0.58±0.04 5.13±0.27 5.32±0.53 6.07±0.25 10.42±0.55觀察組 218 6.34±0.58 7.07±0.24 8.53±0.45 11.85±1.27 14.44±0.78 t值 100.104 64.708 56.113 45.518 46.86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不同檢驗方式的診斷結果 經常規(guī)尿液檢驗診斷為陽性182例,陰性138例,陽性率為56.88%(182/320);經生化檢驗診斷為陽性的207例,陰性為113例,陽性率為64.69%(207/320);常規(guī)尿液和生化聯(lián)合檢驗診斷為陽性231例,陰性89例,陽性率為72.19%(231/320),聯(lián)合檢驗陽性率高于常規(guī)尿液檢驗和生化檢驗(χ2= 16.391、4.167,均P< 0.05),見表 2。
表2 不同檢驗方式的診斷結果比較(例)
2.3 診斷價值 聯(lián)合檢驗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高于常規(guī)尿液檢驗和生化檢驗單獨檢驗,且生化檢驗高于常規(guī)尿液檢驗,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 3。
表3 單獨檢驗和聯(lián)合檢驗的診斷價值
糖尿病的發(fā)生主要與患者機體內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存在障礙有關,臨床表現(xiàn)為尿糖或血糖濃度增加,如果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將增加機體其他器官組織損傷的概率,引起微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因此,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可最大程度上控制疾病的發(fā)展,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于患者預后極為關鍵。
根據(jù)糖尿病患者葡萄糖代謝異常的特點,臨床可通過常規(guī)尿液檢驗和血液生化檢驗輔助診斷疾病。葡萄糖經腎臟吸收代謝后,可隨尿液排出,經常規(guī)尿液檢驗可出現(xiàn)葡萄糖含量增高情況;此外,常規(guī)尿液檢驗還能夠檢測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但常規(guī)尿液檢驗檢查速度慢,且檢查結果易受腎小管重吸收能力、尿路感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準確性低,可導致部分患者出現(xiàn)漏診的情況,從而錯過早期治療[4-5]。血液生化檢驗是通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檢驗判定機體高血糖狀態(tài)。血糖檢測作為糖尿病的主要檢測指標,能夠反映患者機體血糖狀況,但FBG檢測結果可受空腹時長、飲食種類及數(shù)量、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因素的影響,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患者FBG水平并不高;2 h PBG水平能夠反映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能夠檢測出FBG水平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但其水平也可受胃腸蠕動速度、餐前血糖水平、食物種類等多種因素的影響;HbA1c由紅細胞中血紅蛋白與血清中的糖類相結合而成,作為糖尿病的重要檢測指標,其可反映患者近6~8周的血糖水平,但對患有血紅蛋白異常性疾病的患者來說,HbA1c結果并不可靠[6-7]。OGTT雖然視為診斷糖尿病的金標準,能夠了解胰島β細胞功能和機體對血糖的調節(jié)能力,但其操作較為繁瑣[8]。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尿糖、FBG、HbA1c、2 h PBG、OGTT 2 h血糖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表明上述指標可用于糖尿病的診斷。
生化檢驗主要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檢測,操作過程簡單,不僅降低了檢驗人員的工作量,而且能對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檢測,綜合反映患者血糖的各項數(shù)據(jù)情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檢驗的準確率。相關研究表明,常規(guī)尿液檢驗和生化檢驗均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但兩者聯(lián)合檢驗的臨床價值更高[9]。本研究結果顯示,尿液常規(guī)和生化聯(lián)合檢驗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高于常規(guī)尿液檢驗和生化檢驗,表明相比于常規(guī)尿液檢驗和生化檢驗單獨檢驗,聯(lián)合檢驗能夠提高糖尿病患者臨床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診斷價值更高,有利于臨床治療。
綜上,相比于單獨的常規(guī)尿液檢驗和生化檢驗,兩者聯(lián)合檢驗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診斷效能更高,具有很高的臨床診斷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