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云
(六盤水市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貴州 六盤水 553001)
高血壓性心臟病(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HHD)是由于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血管壓力負荷增加,導致左心室肥厚、擴張的一種心臟病變。在HHD患病早期,患者不具有明顯的心臟病臨床癥狀,無法確診,從而喪失最佳的治療時機。因此,要盡早發現疾病,并進行及時的治療。目前臨床上通常采用心電圖與超聲多普勒超聲診斷HHD,心電圖是利用心電監測儀器記錄患者心臟每心動周期的電活動變化,具有操作方便、費用低等特點,但也存在誤診、漏診風險,影響患者的后續治療[1]。隨著影像診斷技術的進步,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在老年HHD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該診斷方法具有無創、操作簡單、全面直觀等優點,可以較好地對人體組織進行分辨,清晰呈現患者的心臟斷面,檢測數據更為準確[2]。本研究旨在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老年HHD的診斷價值,為其臨床診斷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6月至9月六盤水市人民醫院收治的45例老年HHD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心臟病組;另選取同期接受體檢的45例老年健康體檢者的體檢資料作為健康組。心臟病組患者中男、女性分別為29、16例;年齡61~84歲,平均(69.53±6.12)歲;Ⅰ期、Ⅱ期、Ⅲ期高血壓分別為19、16、10例。健康組研究對象中男、女性分別為28、17例;年齡60~83歲,平均(69.39±6.08)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心臟病組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3]中關于HHD的診斷標準;心臟病組患者舒張壓≥?90 mmHg(1 mmHg =0.133 kPa),收縮壓≥?140 mmHg;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繼發性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心肌病、心臟瓣膜病等其他心血管疾病者;具有心臟手術病史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均進行心電圖檢查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檢查前受檢者應處于靜息狀態下或者運動后休息超過30 min。心電圖檢查儀器為十二道自動分析心電圖機(北京福田電子醫療儀器有限公司,型號:FX-8322),檢查時研究對象處仰臥位,使用靜息狀態心電圖,并由兩名專業心電圖醫師進行測量與分析。彩超檢查儀器為彩色超聲診斷系統[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型號:IE33],探頭頻率為2.5 ~ 4.0 MHz,檢查時指導研究對象處左側臥位、平和呼吸,將探頭放置在胸骨左緣旁邊第3、第4肋間,測量研究對象的心腔、大動脈的內徑,重點探查左心室,從左心室長軸切面進行,檢測左心房內徑(LA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間隔厚度(IVS)、二尖瓣血流舒張早期左心室充盈峰速/二尖瓣血流舒張晚期左心室充盈峰速(E/A)比值,再通過左心室舒張期末和收縮期末的容積計算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并結合患者的身高、體表面積測定心肌質量(LVMM)。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檢查方法對不同心臟病變的檢出率,包括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左心室擴大、主動脈擴張、主動脈彈性減退、心律失常、ST-T改變。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左心室肥厚:LVPW、IVS均 ≥?12 mm;左心房增大:LAD > 3.4 cm;左心室擴大:左心室內徑男 > 56 mm,女 > 51 mm;主動脈擴張:2~3 支血管彌漫擴張為Ⅰ型,1支血管彌漫擴張,另1支局限擴張為Ⅱ型,單支血管彌漫擴張為Ⅲ型,單支血管局限或節段性擴張為Ⅳ型;主動脈彈性減退:內膜中層厚度(IMT) ≥?1.3 mm;心律失常:超聲心動圖中二尖瓣呈雙峰曲線;ST-T改變:室間隔與左室后壁階段性運動減弱、失常和收縮期增厚)。心電圖:左心室肥厚:胸壁導聯標準為男 Sokolow指數 (SV1+RV5) > 4 mV,女 SV1+RV5 > 3.5 mV;左心房增大:P波增寬且有切跡,PV1負向波 > 0.04 s,V1導聯P波終末電勢(PtfV1)絕對值 < 0.04 mm·s,深度向下幅度> 1 mm,P Ⅱ時長 ≥?0.11 s,雙峰出現間隔時長 >0.04 s,P波寬度、P-R段比值 > 1.6;左心室擴大:QRS波群寬大,心電軸左偏,ST-T異常;心律失常:心臟節律發生改變;ST-T改變:T波低平,甚至倒置[4]。②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心臟結構與功能指標,包括LAD、LVDD、LVPW、LVEF、IVS、LVMM、E/A比值。③對比分析兩種檢查方式下典型病例的心電圖與影像學特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3.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心臟病變的檢出率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左心室肥大、左心房增大、左心室擴大及主動脈擴張、主動脈彈性減退的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心電圖,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兩組檢查方式對心律失常、ST-T改變的檢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檢查方式對不同心臟病變的檢出率比較[例(%)]
2.2 心臟結構與功能指標 心臟病組患者LAD、LVMM水平均顯著高于健康組,而LVEF、E/A水平均顯著低于健康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兩組研究對象LVDD、LVPW、IVS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 0.05),如表 2。
表2 兩組研究對象心臟結構與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研究對象心臟結構與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注:LAD:左心房內徑;LVD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PW:左室后壁厚度;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IVS:室間隔厚度;LVMM:心肌質量;E/A:二尖瓣血流舒張早期左心室充盈峰速/二尖瓣血流舒張晚期左心室充盈峰速。
組別 例數 LAD(mm) LVDD(mm) LVPW(mm) LVEF(%) IVS(mm) LVMM(g) E/A健康組 45 45.34±4.50 45.72±4.48 9.23±0.91 70.69±7.48 10.15±1.02 110.76±11.35 0.86±0.08心臟病組 45 59.76±5.94 46.15±4.53 9.25±0.93 58.62±5.82 10.24±1.03 154.48±15.40 0.57±0.05 t值 12.981 0.453 0.103 8.543 0.416 15.330 20.62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典型病例心電圖與影像學特征 吳某,男,72歲,心電圖特征:心率、節律正常,P波鈍圓形,Ⅰ、Ⅱ、aVF、Ⅴ4到Ⅴ6導聯向上,aVR導聯向下,時間 < 0.12 s,肢體導聯振幅 < 0.25mV,胸導聯 < 0.2 mV,PR 間期為0.12~0.20 s,見圖1;患者,75歲,男性,因“勞力性胸悶,氣促10余年,加重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壓”20余年,年輕時抽煙,現已戒煙10余年,入院查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律,左室高電壓,見圖2;超聲心動圖提示雙房增大,見圖3;左室壁增厚,見圖4;左室流出道前向血流速度增快,見圖5,提示左室舒張功能降低。

圖1 正常對照組心電圖

圖2 心臟病組患者心電圖

圖3 雙房增大

圖4 左室壁增厚

圖5 左室流出道前向血流速度增快
HHD多因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引起,逐步發展為心肌收縮功能減退,進而引起心力衰竭,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心電圖是檢查心臟功能的常用檢查方式,但老年HHD的特征性表現為左心室肥厚、擴大等心臟結構的改變,且疾病早期由于左心室壁肌層的代償能力比較強,心電圖無法表現出明顯異常,容易出現漏診、誤診,故其僅作為初步診斷[5]。
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可直接對心臟結構進行定量檢測,直觀地評價患者的左心室收縮、舒張功能情況,清晰地顯示E峰、A峰血流情況,并通過心臟各斷面的測量準確地分析心室結構的變化和功能損傷情況,彌補心電圖的缺陷,大大提高了老年HHD診斷的準確率,在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等方面具有比較高的臨床價值[6]。本研究結果顯示,心臟病組研究對象LAD、LVMM水平均顯著高于健康組,而LVEF、E/A水平均顯著低于健康組,提示老年HHD患者的心臟結構已出現明顯的改變,而且隨著血壓的逐漸升高,改變越來越明顯。分析原因可能是,血壓升高加重左心室、左心房的負荷,導致左心室收縮、舒張功能減退,從而發病;同時若不及時控制血壓,任其持續性升高,可導致心臟結構、功能的異常越來越嚴重,甚至誘發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嚴重的疾病,臨床應積極進行有效的治療[7]。
本研究結果顯示,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左心室肥大、左心室增大、左心室擴大、主動脈擴張、主動脈彈性減退的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心電圖,提示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老年HHD患者中,對不同心臟病變的檢出率均高于心電圖。分析原因主要是人體左心室壁的代償能力比較好,早期增厚不明顯時心電圖中QRS波未表現出顯著升高;若左右心室同時出現肥厚,能使電位互相抵消,心電圖顯示為正常[8]。
綜上,彩色多普勒超聲應用于老年HHD診斷中具有顯著效果,能通過心臟結構功能指標水平診斷疾病及其嚴重程度,可為臨床進一步治療提供可靠的影像學依據,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進一步推廣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