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龍,黃耀文,陳錦濤
(1.惠東縣人民醫院急診科;2.惠東縣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廣東 惠州 516300)
糖尿病為臨床常見的一種內分泌疾病,其主要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等,若患者未能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病情將進一步發展,導致患者機體神經、心臟、血管等發生慢性進行性病變。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臨床表現主要是呼吸困難、胸悶氣短等,且具有起病較急、治療周期長等特點。糖尿病不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合并癥,且是誘發急性心力衰竭獨立危險因素之一。與無糖尿病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相比,急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明顯升高,因此,糖尿病的發生嚴重威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1]。現階段,臨床上可通過研究影響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相關因素,并以此為依據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進而減少合并糖尿病的發生,達到提高其預后效果的目的,但目前臨床對其研究甚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相關因素,為提高患者預后效果提供一定的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惠東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9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其是否合并糖尿病分為合并組(60例)和未合并組(135例)。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中關于急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且合并組患者符合《臨床診療指南: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分冊》[3]中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經實驗室檢查確診者;有呼吸困難、胸悶氣短等癥狀者;無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等。排除標準: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腎、肝等臟器功能不全者;免疫系統疾病者;有其他感染性疾病者;伴凝血功能障礙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收集的19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調查,采集患者基線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飲酒史是否 >10年、吸煙史是否 >10年、是否合并冠心病、是否合并心房顫動、是否合并心律失常、是否合并高血壓、是否合并高脂血癥、是否安裝起搏器、是否死亡。采用電子血壓計[歐姆龍(大連)有限公司,型號:HEM-770A]檢測收縮壓(SBP)、舒張壓(DBP)水平;采用心電圖檢測心率(HR);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希森美康醫用電子(上海)有限公司,型號:XN-9000]檢測外周血白細胞計數(WBC)、血紅蛋白(HB)、紅細胞計數(RBC)、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比積(PCV)水平;血液采集方法同上,將其置于離心裝置中(離心參數: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儀及其配套試劑檢測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尿白蛋白(AIB)、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尿素(Ur)、球蛋白(GLB)、肌酐(Cr)、鈉離子(Na+)、鉀離子(K+)、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
1.3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②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相關影響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相關影響因素。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 合并組患者年齡大于未合并組,外周血 MCV,血清 Cr、TG、TC、LDL-C 水平及吸煙史 >10年、合并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合并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影響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單因素分析
續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合并糖尿病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合并高脂血癥及血清TC、LDL-C水平較高均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OR= 1.370、1.436、1.923,均P< 0.05),見表 2。
表2 影響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急性心力衰竭主要是由感染、心律失常等因素導致機體心臟發生心排血量急驟降低,進而造成心臟相關組織器官的灌注不足、急性瘀血綜合征等一系列病癥。糖尿病主要是由多種致病因素導致胰島素分泌和(或)利用發生缺陷,進而引起機體代謝紊亂的一種病癥。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會導致機體發生胰島素抵抗,血糖水平升高,引發糖尿病,而糖尿病又可導致機體心肌和骨骼肌中的代謝紊亂,進而加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因此,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死亡率顯著高于單純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4]。近幾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5],因此臨床上研究的重點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相關影響因素,進而對患者進行防治,改善其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合并高脂血癥及血清TC、LDL-C水平較高均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為:高脂血癥是指脂肪代謝或者運轉發生異常,導致人體血液中的血脂含量高于正常范圍,使血脂沉積于心肌內,加重心臟負荷,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加重病情,而心血管疾病也被認為是糖尿病的并發癥,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升高,因此在臨床中可通過少攝入多消耗、保持規律的作息、鍛煉身體等進行預防高脂血癥;相關研究表明,血清TC水平升高可導致胰島β細胞功能紊亂,且可降低機體的糖耐量,進而易誘發患者發生糖尿病,因此在臨床中可通過適當運動,清淡飲食改善生活方式,以預防TC水平的升高;血清LDL-C水平升高,被氧化的LDL-C水平便會升高,而氧化的LDL-C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組織,影響其結構和功能,且患者LDL水平長時間處于高值時,會增強LDL與細胞結合或內化方式,誘導β細胞壞死,進而使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發生糖尿病的發生率提高,加重患者病情,因此臨床可通過適度飲酒、合理體力鍛煉等,預防LDL-C水平升高[6-8]。
綜上,合并高脂血癥、血清TC、LDL-C水平較高均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因此,臨床治療可采取相應措施預防患者并發糖尿病,進而提高預后效果,改善生活質量。但本研究具有樣本量較小、中心單一的不足,因此臨床可采取多中心、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