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傳統大學英語面對面的授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英語基礎不同的學生需求,時代呼吁個性化的英語教學模式。而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在于,一方面,它能利用線上教學平臺融入教學,為學生搭建網上虛擬的英語交流平臺,這有利于為學生創設英語情境,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另一方面,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主張線上線下多元的教學評價方式,這有利于對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進行客觀科學的評價。
【關鍵詞】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教學;教學評價模式
【作者簡介】何芳(1975.09-),女,漢族,湖南瀏陽人,衡陽師范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2020年湖南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研究——以大學英語聽說課為例”(項目編號:HNJG-2020-0712)。
一、前言
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主張在信息時代的當下,教師充分利用各種新興的信息技術手段,將其融入于大學英語教學,給傳統教學增添豐富的網上教學資源和開放互動的教學平臺,將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相結合,這樣能夠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從而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與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相比較,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結合了線上教學與線下實體課堂教學,不僅能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多維立體的教學資源,還能使大學英語的教與學不受時間與空間的束縛。
絕大多數高校都實施過在線教學方案,教師通常選擇一些實用的教學平臺,如騰訊會議、騰訊課堂、釘釘、QQ直播等開啟線上教學,積累了一些線上教學經驗,對線上教學效果也有一定的信心。線上教學有一定的優勢,但因為大學英語課堂普遍為大班制,完全采用線上教學也存在弊端。如果能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分別吸取線上、線下教學的長處,則必能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
筆者對所教的兩個大學英語班級針對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采取線上調查的方式進行,學生通過填寫“問卷星”平臺發布的問卷作答,教師通過“問卷星”后臺的問卷數據的統計分析,了解學生對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認識度、接受度;了解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是否切實可行。
二、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概述
SPOC這一概念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MOOC負責人Armando Fox于2013年首次提出。羅伯特·盧教授認為,SPOC的重要性在于在線學習已經在創造一些更為靈活和有效的方式。Auster認為,混合式教學是指傳統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是屬于小規模的在線課堂,它主張“線上學習線下討論”相結合的模式,既能發揮MOOC的長處,又能彌補MOOC的短板和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何克抗教授認為,混合式教學結合了傳統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的優勢,它既能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三、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調查分析
筆者對所教的2020級兩個大學英語班級針對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采取線上調查的方式進行,學生通過填寫“問卷星”平臺發布的問卷作答,通過“問卷星”的統計分析,收集了一些數據。經過一個學期的大學英語學習,兩個班共161位學生接受了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支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并對SPOC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的應用持樂觀態度。
針對線上教學,95.03%的學生有過線上上課的經歷,超過60%的學生認為網上資源豐富,超過80%的學生認為線上學習可以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和學習時長,可以增強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針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77.02%的學生支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超過60%的學生認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實現線上線下綜合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評估結果更客觀公正。
關于對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認識度方面,有超過60%的學生從沒聽說過MOOC和SPOC在線課堂。關于對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接受度方面,近74%的學生認為將SPOC教學模式應用于大學英語聽說課堂,即網絡學習完成知識的基本傳授,然后在實體課堂上進行知識內化是可行的;同時,超過80%的學生認為SPOC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可以使上課形式多元化。
四、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聽說課堂中的應用
將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大學英語聽說課堂,總體來說,可以利用線上教學平臺結合實體課堂實施線上線下教學,優化大學英語聽說的教與學;同時可采取線上線下評估的方式,使教學評價模式更客觀科學。
1.基于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結合線上教學平臺提高學生英語聽力。大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與他們所處的英語語言情境密切相關。而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則可以為學生搭建一個聽英語、說英語的虛擬交流平臺,讓學生置身于虛擬的英語社會中,從而達到提升英語聽說能力的目的。線上教學時選擇合適的教學平臺相當重要,比如UMU互動學習平臺是目前很流行的教學平臺,它有與大學英語聽說課程相符的特點,有簽到、提問、完成聽力練習、英語口語討論、考試和投票等功能,還有教師創建新課和制作微課的功能。
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主張教師應靈活安排線上線下的教學活動。第一階段,教師可以在線上通過UMU互動學習平臺布置聽力預習任務,如聽MP3音頻或觀看短視頻完成聽力題等任務。預習時間、預習時長、預習資源的回放頻率、預習地點等,學生們都有充分的自主權,而在預習過程中遇到學習疑問時可以留到第二階段來解決。第二階段,在線下英語課堂,教師可以為學生解答聽力預習中遇到的疑問;同時,因為線上預習完成了知識的初步建構,這樣課堂上則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操練更多的聽力練習。第三階段,教師可在線上通過UMU互動學習平臺布置課后鞏固作業,針對實踐性很強的英語聽說課程設計拓展性的操練作業。線上教學平臺就像一個虛擬社區,學生在線上預習或復習鞏固是遇到任何疑問,都可以通過學習平臺交流區發布帖子,其他同學可以線上回帖參與探討,教師也可以給予適當的線上指導。
2.基于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結合線上教學平臺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主張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在線上,教師可以在UMU互動學習平臺布置情境式英語演講、角色扮演英語劇或配音模仿等任務,讓學生兩人或多人一組完成后將音頻或視頻上傳到教學平臺。在線下英語課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優秀線上作品,并讓學生點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而教師則合理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參與各種線上活動有效提高口語能力;另外,教師也可以在線下為學生創造英語語言情境,比如每周都給學生布置一些跟日常生活相關的話題,比如類似于“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nline shopping”“Do you like developing friendship with a key pal?”這樣的話題,讓學生兩人一組到講臺上進行英語演講等方式來訓練英語口語能力。
3.基于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結合線上教學平臺優化教學評價。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一般采取上課考勤、幾次作業記錄和期末考試成績作為教學評價依據,評價結果往往不全面、不客觀。尤其對大學英語聽說課程而言,首先大學英語班級通常是大班制,如果按照傳統評價模式,一學期下來,教師對七八十個學生的英語聽說學習情況并不會有詳細了解。
而基于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方式就更多元、更客觀科學。每周教師都將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布置預習及復習作業,而教師通過查看教學平臺的后臺統計數據,就可以了解哪些學生已完成預習或復習作業,也可以通過數據查看有哪些學生在教學平臺發帖回帖區留了言,又有哪些學生在討論區積極參與了英語口語討論等等。除此之外,教學平臺還能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詳細記錄,例如,學生何時登錄學習平臺、學習的頻次、每次學習時長、是否重復觀看某段教學視頻?這些寶貴的追蹤數據是面對面傳統課堂很難詳細記錄的。通過查看這些數據,教師對每位學生每周的英語聽說學習情況將有一個較全面的把握。這樣,通過分析教學平臺后臺的數據,教師就能對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而不會僅依據學生的期末成績作終結性評價。
五、結語
與傳統課堂中一支粉筆和一本教科書相比,在教育信息化時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快捷的網絡、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為教學服務。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聽說課堂的應用,對學生而言,這增加了學生線上學習的機會,這對青睞于指尖敲擊鍵盤的大學生而言,能夠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完成教師布置在線上教學平臺的聽說任務,從而達到提升英語聽說能力的目的;對教師而言,通過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相結合,課前學生就通過在線上教學平臺完成預習作業完成了知識體系的初步建構,教師則可以在線下課堂中布置更多書本以外的聽說操練任務,這將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聽說課的應用,教師可以利用線上教學平臺的后臺評價數據,改進教學評價模式。通過應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師通過應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通過線上和線下教學實踐,可以給師生間、學生間的英語互動及交流提供更多的時間、更立體化的空間,從而促進教與學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康葉欽.在線教育的“后MOOC時代”——SPOC解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2):86-92.
[2]呂婷婷,王娜.基于SPOC+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大學英語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6(5):85.
[3]索格飛,遲若冰.基于慕課的混合式跨文化外語教學研究[J].外語界,2018(3):90.
[4]譚蘇燕.SPOC的產生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88.
[5]王瓊,武曉燕.基于SPOC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有效性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201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