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海鵬

【摘要】想象教學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統編教材根據由靜態到動態、由再造想象到創造想象、由客觀具象想象到主觀抽象想象三條線索編排想象教學內容。教師要根據想象認知心理規律,采用指導有條理地描述、提供想象線索、學習運用想象工具、進行想象知識教學等方式,進行科學、系統地訓練,以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的養成。
【關鍵詞】想象能力,教學線索,訓練方式
統編教材從低段開始就安排想象教學,此后逐冊持續設計想象訓練任務。可見,想象教學的地位很重要,但多數教師認為想象教學很難。在進行想象訓練時,教師一般能提出“讀句子,想畫面”的要求,而學生經常表現為“想不好”,教師覺得沒法指導,于是失去耐心,干脆“包辦”代替。另外,可供學習的資源少,導致教師教學憑空無據,漫無目的,缺乏實效。久而久之,學生的想象力發展不起來,最終影響了讀寫能力的提高。
要想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先厘清統編教材對想象教學的編排思路,摸清想象教學的規律,在此基礎上探索科學的教學策略。下面,筆者就上述問題對教材和教學進行分析。
一、教材線索
統編教材根據兒童心理發展的不同階段,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按照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思路編排想象教學的內容,大致可概括為三條線索。
1.先訓練靜態畫面想象,后訓練動態畫面想象
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語文要素是“讀詩句,想象畫面”?!兑顾奚剿隆访枥L了危樓之上看到夜空星辰的景象,《敕勒歌》中“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也是以想象靜態畫面為主的訓練。
二年級下冊開始訓練對動態畫面的想象。如《雷鋒叔叔,你在哪里》,課后習題要求“讀句子,想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順著彎彎的小路,踏著路上的荊棘,雷鋒叔叔……”這是想象人物動態行為的練習。
2.先訓練再造想象,后訓練創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據文字材料提示想象場景和畫面。比如,《夜宿山寺》中的危樓、星辰、草野等畫面,都是有文字材料提示的,學生結合這些提示,提取積累的感性形象材料,就能想象出相應的畫面。創造想象比再造想象要復雜。教材從二年級下冊開始編排創造想象訓練,這種想象沒有文字材料提示,屬于“無中生有”的想象。如第四單元《彩色的夢》的課后習題:“你想用彩色鉛筆畫些什么?試著仿照第2小節或第3小節把想畫的內容用幾句話寫下來。”要畫什么,沒有文字提示,需要寫話者自己組合、創造出新形象。此后的想象寫話、編童話,如《蜘蛛開店》續編故事;《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選一個開頭,接著往下講”;三年級編排的“試著自己編童話、寫童話”等都要求訓練創造想象能力。
3.先訓練具象想象,后訓練抽象想象
第一、第二學段中想象的內容都是可觀可感的具象事物或畫面,這樣的想象要相對容易些。三年級開始有想象情節的訓練,比如上冊的“編童話、寫童話”,下冊的“發揮想象寫故事,創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想象出情節才能寫成完整的故事,而情節想象需要有邏輯,帶有抽象性,難度就大了。到六年級上冊,如《月光曲》等課文,要“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想象音樂的強弱、節奏和情感,想象盲姑娘兄妹聽音樂時內心的感受,想象內容指向主觀精神世界,同樣有抽象性。
從靜態畫面到動態行為,由簡單再造到復雜創造,由客觀具象到主觀抽象,在這三對關系中,前者均是后者的基礎。教材遵循兒童認知規律進行編排,教師在教學中也要遵循這個原則。
二、訓練思路
想象能力的形成,須要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
想象教學不但要秉持“訓練觀”,還要堅持科學化。筆者梳理、總結了一些較為有效的教學方式。
1.有條理地說出想象,使想象可觀察
想象時,用通順、連貫的話來描述自己想象到的內容或畫面。學生在描述的時候,其意義不只在發展言語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師可以據此了解學生想象的情況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優化想象。
比如三年級上冊《花的學校》中“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這段話實質是在寫雷雨來時大自然中樹木、天空的景象,寫花開得迅速和熱烈。如果不能抓住意象展開想象,學生是無法深刻體驗這種生動、迅速和熱烈的。為了引導學生想象,筆者進行了如下教學。
師:請你們讀一讀下面這段話,想象此時此刻,大自然在發生著什么,根據提示,用連貫、通順的話來描述你想象到的畫面。(出示課件)
濕潤的東風刮過荒野,沖進樹林,__樹,__樹,__樹,__樹,它們的枝條__;
猛烈的陣雨洗刷著森林,發出__的響聲。__葉,__葉,__葉,__葉,每片葉子都__;
天空中,鉛灰色的云氣中夾雜著烏云,閃電__,驚雷__,雷聲仿佛在云端呼喊:“__”;
花孩子們從各個地方沖出來。有紫色的__、__,黃色的__、__,白的__、__,還有紅色的__,藍色的__、__,它們邊沖邊喊:“__”。遠遠望去,大地就像__。
這個說話訓練,是學生“想進去,并繼續想下去”的引擎。沒想象之前,文字是抽象的、空洞的,因而在學生眼里也是沒有情趣的。當學生根據提示進行描述的時候,他們才真正走進陣雨中的樹林,感受到花朵們的興奮和激動,感受到自然界的生氣和美麗。這個過程,是“說”在起作用。學生在描述想象的時候,想象變得可觀察、可指導、可評價了,不再是一個沒法把握的、內隱封閉的心理活動。
2.具化想象線索,攻破想象難點
根據抽象的文字進行想象,對兒童而言確實是較為困難的事情。他們的學習困難在于找不到觸發想象的點,導致只視讀抽象文字符號而無形象化思維介入。此時,教師只有為學生提供聯想線索,學生才能突破這一障礙,順利地想象下去。如二年級上冊《登鸛雀樓》的課后要求“讀詩句,想象畫面”,有些教師直接要求學生“讀詩句,想象畫面”,但當學生想不出畫面時,教師干脆開講,把古詩用白話解說一番。如此教學,不但將詩句的意境破壞掉了,也將想象訓練淡化了。
筆者在教學《登鸛雀樓》時,首先,讓學生標出詩句中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其實就是想象的憑借。學生依次標出“白日、山、黃河、海、樓”等詞語。接著,還是用填充的形式,啟發學生去細膩地、具體地想象。
傍晚,詩人登上河岸邊的樓,他站在
上,扶著__,往遠方望去。只見天上太陽光輝__,離山__;一座座山脈,__。山谷之間,黃河奔流,河面__,河水__,浪花__,發出__的響聲。黃河彎彎曲曲,就像__,一直流到__的大海。海的那邊是什么?詩人想看得更遠一些,就繼續向樓頂攀登。
這首詩里,雖然有“黃河”“山”等物象,但學生還是難以更深入、更細膩地想下去。當把這些更具體化的線索交給學生后,學生腦海里儲存的關于山水的那些豐富的感性材料就被激活了,他們會進入更具體的想象之中,從而走進詩的意境,這比教師自己講解更有教學價值。
3.訓練使用想象工具,鍛煉想象本領
思維導圖是進行創造想象的常規工具。掌握這一工具,能減小想象難度,生成想象內容,優化想象效果。如二年級下冊的《彩色的夢》,其中一道課后習題是:你想用彩色鉛筆畫些什么?試著仿照第2小節或第3小節,把想畫的內容用幾句話寫下來。
這是典型的“創造性想象”應用題,也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初次接觸到的創造性想象訓練。這個題目中沒有任何文字提示,“想畫些什么”需要“無中生有”,這對學生而言是比較困難的。很多教師在執教時也覺得這道題學生難以完成,主要原因是“實在想不到”。
雖然沒有文字提示,但學生腦海中儲存著大量已分門別類的感性材料,如果利用好這些材料畫出思維導圖,困難將迎刃而解。如下面的教學片斷。
師:我們先仿寫第2小節,第2小節是怎樣寫的呢?請同學們再次齊讀第2小節。
(生齊讀)
腳尖劃過的地方,
大塊的草坪,綠了;
大朵的野花,紅了;
大片的天空,藍了,
藍——得——透——明!
師:在彩色鉛筆腳尖劃過的地方,都畫出了什么呢?看老師畫的導圖。(出示導圖)
師:現在拿出作業紙,你們的作業紙上有各種各樣的導圖等你來填呢。作業紙示例如下:
(學生開始從腦海中調取相應形象,完成導圖。如“劃過校園”導圖,填寫了操場、教室、國旗、花壇、禮堂等;“劃過秋天”導圖,填寫了谷穗、高粱、田野、果園、楓樹、大雁等)
師:請你們根據下面的句式,仿照第2小節,創作自己的詩歌吧!
腳尖劃過________,
__的__,____了;
__的__,____了;
__的__,____了;
__得__。
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學生的創造性想象被激活,順利完成了自己的詩作。
4.預測學習困難,準備好“金鑰匙”
備課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在想象時可能遇到的困難,提前準備好能幫學生克服困難的、打開想象之門的“金鑰匙”,這會使學生感覺豁然開朗。如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片段:
師:請讀讀第4自然段,說說你想象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讀完后,開始靜默)
師:誰來說一說,你想象到了怎樣的畫面?請你來說。
生:我想象到大潮來勢洶涌,聲音驚天動地。
師:誰還想說?請你說。
生:我想象到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連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好,這樣的大潮,你覺得怎么樣?
生:水勢巨大!
生:撼人心魄!
我們可以判斷上述教學對想象的訓練是不成功的,學生沒有具體描述出想象的畫面,第2位同學甚至只是在重復課文的原句,根本沒經歷想象的過程。可出乎意料的是,由于之前教師充分考慮了學生的想象困難,已經準備了指導措施,他接下來的教學堪稱精彩。
師:雖然你們有所感受,但描述不出想象的畫面,這感受就是空洞的了。下面,請同學們重新默讀第4自然段。(出示課件)
(畫出描寫浪潮動態的詞語,結合這些詞語,由遠到近地想象畫面,說說那條白線在越來越粗的過程中,分別像什么,潮頭越來越近地飛奔而來時,你就在不遠處的岸上,你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學生默讀想象,作批注后,教師指導學生用通順、連貫的話自己練說。學生練完后,教師組織全班交流)
師:大家都進行了想象,這次誰來說說你想象到的畫面。
生:我仿佛看到,浪潮起初是從遠處的天邊移來,像白線,逐漸拉長;像長長的白色哈達,變粗后橫貫江面;又像白色的巨蟒跨過江面。浪潮越來越近地向我飛奔而來,我覺得仿佛有千百條列車重疊著向我沖過來,把周圍的攝像機鏡頭都震顫得抖動了,周圍的人發出尖叫,我們都怕被浪潮吞沒。
師:他描述浪潮像白線,像哈達,像巨蟒,體現了浪潮越來越近、拉長變粗的變化。在想象時,他還想象到了周圍環境里的其他事物,使人更加感受到錢塘潮撼人心魄的力量。誰還想描述一下自己的想象?
生:浪潮起初像一條白線,逐漸拉長、變粗,后來像白色的緞帶,像一段開滿蕎麥花的大地鋪在江面上。潮頭高起來,像又直又長的白色的長城向我們壓過來。我在岸邊,聽到響聲像暴風要摧毀森林,還夾雜著震耳欲聾的雷聲,浪花一個連一個,浪頭就好像無數的白色惡龍,張牙舞爪地從半空撲向岸邊,我幾乎要轉身逃跑了!
師:他也是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描述自己的想象。他不但描述了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還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幾乎要轉身逃跑了”,這就是想象畫面帶給人的感受。文字雖然是靜止的,但是我們加入想象,畫面就生動起來。想象,確實是理解課文的一種好方法!那么,總結一下想象的過程,你們主要想象了哪幾個方面,這幾個方面前后又有什么變化?
生:想象到了浪潮的形態、聲音,還有我們的感受。
師: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生:隨著由遠及近,聲音越來越劇烈,潮頭越來越壯觀、猛烈,人們也越來越激動!
師:總結得很好!讓我們通過朗讀來表現出這種變化……
這位老師在發現問題后,及時亮出了準備好的“金鑰匙”,有效指導了學生想象的過程,使學生的想象能力訓練與課文內容理解相得益彰,融為一體。
5.進行知識教學,以知識促能力
想象,存在著程序性知識,也存在著策略性知識。學生在經歷過一些基礎的想象訓練后,及時引導他們總結想象的知識,利于其在想象知識的引領下,使今后的想象由經驗走向策略,由無意識走向有章法。如想象靜態畫面,要按照一定順序想象。要在想象時描述事物的形態、顏色、聲音,以及組合成的樣態面貌。想象動態畫面,要按照事物變化的過程想象。如想象事物的發生、發展、其間關鍵細節的定格、最終的結果等。想象情節,要借助思維導圖,根據事物的因果關系確定情節關鍵詞、想象情節演變中的關鍵點,形成完整的事件過程。想象主觀抽象的事物,要注意借助形象來表述抽象,其間要銜接自己的感受和評價,等等。
如果堅持遵循規律,依托教材扎扎實實地進行想象訓練,學生的想象力會得到提升。在閱讀和習作時,學生會表現得話語豐富,能說善想,思維敏捷,讀寫能力出色,語文教學也會因此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