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是中學教學中的核心科目,但英語的學習難度比較大,既要理解語法,也要記憶單詞,在很多中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兩極分化的內容。要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中學英語教師就需要立足新課改的標準,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不斷創新英語教學方式,積極探尋適合時代發展特點英語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和興趣,解決好兩極分化問題,為培養和健全學生必備的英語素質而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自主學習英語;興趣;習慣
【作者簡介】張桂琴,江蘇省南京市金陵中學西善分校。
筆者曾做過調查,學生升入初中之后,就會受到興趣、愛好、難易程度的不同,對初中學科的學習興趣形成分化問題,而且此種現象日益嚴重,超過95%的中學生都表示,自己最喜歡一門學科,或者是兩門學科,其中英語是最受學生不喜歡的課程之一。誠然,此結果并非絕對的,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可能有一定差距,但相比于其他學科,學習英語的難度顯然更大,因而激發學生有興趣且自主地學習英語的難度就大了。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從中可以看出英語的特殊性,只有讓學生感受的英語的魅力,激發出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無需教師看護、指導也可以自行學習。因此,一位好的教師,應該要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使學生愿意主動學習英語。在教學中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手段,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運用中愛上使用英語,靈活運用英語,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初中英語的日常教學中,需要教師一直關注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不斷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當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教師就應當立即著手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那么學生的能力就會大大地提高。
一、培養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激發其智力潛能
1.渲染課堂氣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初中學生年齡雖小,但已經開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了。經過小學的學習,孩子的英語學習水平參差不齊,但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一個共同點:好面子。教師要充分了解該年齡段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規律,允許學生犯一些小錯,不隨便打擊和指責,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勵,比如Good job, try again;Not bad, take it easy。眼中多看到一些孩子的努力付出,用真心去維護孩子的“面子”。在上課時要做到平等對待,給予每位學生足夠的尊重,不能一味地偏向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忽略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為每位學生都提供參與英語學習活動的機會,比如:在教學中通過one by one, pair by pair, row by row, group by group的形式開展問題式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英語知識,通過自主分析、小組探討等方法尋找答案。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在解決問題中找到學習的方向,當問題被解決之后,一種成就感、自豪感會油然而生,從而提升學習英語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學習英語能力薄弱的學生。在他們回答正確時,一定及時給出鼓勵和肯定,如Great! Well done! 這些贊賞的話語就像一縷春風,溫暖著孩子的心靈。
因此,筆者認為,初中英語教學,尤其是初一的英語教學,一定要以“有趣”為主導,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玩”中產生興趣,又能在“玩”中激發自覺學習的需求,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契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趣味教學的重點是要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包括: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的學習環境、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等。通過一系列趣味性問題、趣味性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自身的求知欲,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升學習效率。
2. 創設情境,搭建學習舞臺。情境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下誕生的主要教學模式,主要是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一系列科學合理的手段和方法,為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熱情。在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有興趣地去學習和理解課文內容,這也是本文一直探尋的重點。這是因為“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通過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實踐了多種教學手段,旨在找到最適合該年齡段學生的英語教學方法,以提升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可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 通過復習之前課堂上學習到過的單次,導入要學習的新課程。
第二, 由教師來介紹英語課文的背景和教學的意義,對課文先進行簡單的復述,激發起學生學習本科文興趣。
第三, 利用課文中已有的一些內容,在教學之前,先創設一系列具有建設性的內容,讓學生進行自學尋找答案,或者通過討論尋找答案。
第四, 若課文本身就有較強的故事情節,讓學生分組演示,再相互評價每組的演示情況。
現代化教學非常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培養具有創造性的學生是核心素養教學背景下,需要高度重視的教學內容。本人在教學中,經常采用富有特色和情感的語言來描述課文主旨,以自身的教學經驗和生活情感體驗為立足點,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聽課興趣?;蛘咄ㄟ^生動形象的實物進行教學,比如:本人在教學中,經常用掛圖、幻燈、簡筆畫、音樂等,再結合生動的語言,調動學生的感激、聽覺、視覺等,共同參與到教學中來,能夠為學生提供鮮明感知認識,降低復雜、抽象事物的認識難度,從而減輕學生學習英語的障礙,更好接受新知識。
3.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興趣能否得到有效激發,其關鍵在于實際運用上,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為更好地激發學習興趣,就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英語交流的機會。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設置難易度始終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將學習到的英語知識更好地應用到實際,讓學生明白學習英語的必要性和自身存在的短板,讓學生從“要我學”變成為“我要學”,從而能更加長久地保持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本就是非??菰锏恼n程,和學生之間缺乏帶入點,一些學生認為,我又不想出國,學習英語完全是浪費時間,還不夠學習數學和語文。如果繼續采用傳統填鴨式和灌輸式教學方法,學生會更加厭惡英語,毫無興趣可言。通過開展課外活動的教學方法,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學以致用的環境,消除學生在學習英語中的焦慮情緒,保證學生始終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在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基礎上,保證教學目標能夠順利實現。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編輯英語學習園地的方法,積極主動地消除學生在學習英語中遇到的問題,定期開展分析常見錯誤、辨析詞語用法等知識講座。同時也要經常組織英語角活動,通過學唱英語歌曲、英語演講比賽、英語配音和英語劇表演等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沉浸式地學習才能讓學生保持更加長久的英語學習的興趣。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能力的方法
1.掌握國際音標,運用好自然拼讀,過好單詞關。七年級學生已經接觸英語2~3年,擁有一定的英語底蘊,會讀、會寫、會認一些單詞和句子,升入八年級之后,英語詞匯量大增,如果只是采取機械法記憶單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驟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在教學中,筆者發現以前學過國際音標和自然拼讀的學生,學起來輕松很多。因此,本人在七年級學期開始,結合教材已有的語音知識,合理放慢教學進度,先易后難,難點分散,重視對比,旨在教會學生自然拼讀的方法,從而幫助學生過好音標關。第一階段,每次學習音標的數量不多,元音和輔音搭配學習。如:課文中出現了字母a 和單詞face,bag,bee,bed,本人就補充[ei][I:][ ?][e]四個元音和[t][b][g][d]四個輔音,然后讓8個學生手持音標卡進行“找朋友”活動,進行拼讀訓練,學生興趣增強,經過兩個月的學習,學生基本能夠拼讀的規律。第二階段,教會學生重讀音節,開音節和閉音節等較難理解的讀音規律。沒有過關的學生,教師再通過“個輔”的形式幫助其過關。當學生掌握了自然拼讀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學和學習中,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輕松自如。
2.以詞組和句子為中心擴大學生的詞匯量,養成記憶的習慣。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要求學生要有一定詞匯的積累,詞匯是基礎,如果沒有一定的詞匯量,這四個方面能力的培養就很困難。而孤立地記憶單詞則過于枯燥,容易遺忘,學生無興趣。因此,本人把孤立的單詞變成詞組,造句子,并且讓這些詞組與句子貼近現實,更加生活化,如:學到smoke時,用No smoking,并解釋這是公共場所標識用語,由此讓學生發揮聯想,筆者在一旁啟發,得出No climbing ,No swimming等一系列詞組,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興趣也提高了,對學生來說既學習了詞匯,又擴大了知識面。當然積累了一定量的詞組,本人趁熱打鐵,學習句子。這些句子盡量短小精悍,便于記憶,如學到too...to這個短語時造了個句子,I am a too old dog to learn new tricks,學生對西方人竟稱自己為dog而感到驚奇,對該句也印象深刻。詞、詞組、語法在句子中都有體現,而且學習到了西方文化背景常識,可謂一石多鳥。此方法在英語學習中得到了較好的效果,學生經常脫口而出 I am feeling under the weather today. My plan is still on paper.(我的計劃還是紙上談兵,早呢?。┑纫恍┚渥樱嗉壷袑W習英語的氣氛也濃了。
3.過好開口關,逐步養成用英語表達的習慣。英語并非母語,學生只有在有限的英語課堂上才會說上幾句英語,但是由于課堂人數較多,有的學生性格靦腆,學生用英語表達的機會少之又少,“啞巴”英語依然是中國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教師一定要創造機會給學生展示自己。比如,課前五分鐘英語演講。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即興演講,中等能力的學生可以提前準備好演講稿背誦,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照著稿子朗讀,演講內容五花八門,演講方式也可以各不相同,演講結束后必須有問答互動和評價機制。由于是學生自己選的話題,既貼近自己的生活,又擴充了詞匯量,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除此以外,有了一定的詞匯量和句子作基礎,則為聽力訓練提供了條件,本人把平時學習的詞組,句子進行收集,整理,進行錄音,作為聽力材料,對學生進行訓練。學生聽到這些熟悉的句子時再也不像過去那樣一臉茫然,而是不由自主地跟著錄音復述,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在掌握了一些知識后,會有向別人展示的欲望,這時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發揮空間,讓學生自己開口說,這也是老師所期望的,因為學習英語就是要開口說,以這些小句子為敲門磚,激發學生開口的欲望,也提高了學習興趣。最后,互聯網時代,手機app的大力發展,教師也要合理運用這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重視學生的口頭作業的訓練,可以給學生布置跟讀課文,背誦課文,給英文影視配音等任務,操練學生的語音語調,讓學生有可以值得驕傲的、地道的英語語音。學生通過這些聽說活動,逐步養成聽說英語的習慣。
總之,語言學習,興趣為主導,習慣為基準。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既要給學生傳授基本知識,幫助學生掌握語言學習的技能,又要讓學生一直保有興趣,這樣才能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