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星
【編者按】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選取了一些長課文、難課文。教材主編陳先云說,這是為了滿足小學生進入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需要,為了增強教科書的可操作性,方便教學。統編教材在長課文、難課文的編排方式上也進行了創新,明確了閱讀目標與要求,提示了閱讀方法或策略。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長、難課文時,應如何吃透教材,做到“長文短教,難文淺教”,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本文對此話題刊發兩篇文章,以期對讀者有所啟發。
課文是小學語文教科書的核心構件,是教科書功能的重要載體。從一年級至六年級,統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增加了多篇篇幅較長的課文,需要教師在“長文短教”和學生速讀上雙向發力。教學中,教師應立足學生實際,緊扣單元要素,化解繁復冗長的教學過程,以達到順暢簡約的教學目標。
一、正確認識長文,做到有的放矢
(一)理解把握“長文”
“長文”,即教材中篇幅較長、文字較多且信息量大的文章。統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執行主編陳先云先生認為,語文教科書選文首先要考慮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閱讀能力,難易適度、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但課文的難易與字數的多少其實沒有必然的聯系。其次,隨著信息社會的來臨,學生習慣于閱讀微信、圖像文本,對于長一點的文章缺少相應的讀書方法,而閱讀少量通俗易懂的長課文對學生來說是有必要的。隨著年級的升高,長課文對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也有著其他課文所不具有的獨特價值,如培養概括能力、瀏覽能力、尋找關鍵信息能力、快速閱讀能力等。同時,學習長文章也是為學生進入初中學習做準備,兩千多字的選文在初中語文教科書中是常見的,從小學為初中打好基礎、做好鋪墊的角度來說,學習長文也是有必要的。
(二)轉變教學觀念
許多教師習慣于舊教材中長短合適、難易程度適中的課文。課文篇幅短,不但便于教師講解,也便于學生背誦和學習文章的篇章結構,此外還便于教師“掰開揉碎”、講深講透。但在現在的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再將傳統課文簡單地用老方法來教。如五年級上冊的《將相和》是一篇老課文,是為閱讀策略“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編排的。在學習本課之前,教材提出了明確的學習任務:“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記下所用的時間。盡量連詞成句地讀,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蓖瑫r,課后練習題安排了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感受人物形象的學習要求,確保了文本本身育人功能的有效實現。所以教師在教學一些傳統課文時,應突破教學的思維定式,根據統編版教材的編排意圖設計教學活動,確定教學目標,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閱讀、速讀的習慣。
二、依教材扣要素,化冗長為簡約
(一)立足長文短教之根基——速讀
讀是學生理解課文,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感悟人物形象的最基礎的手段,也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前提。對于教材中出現的長文,教師更要把讀放在首要位置,而速讀則是長文短教學的根基。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單元導語中出現“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標志著速讀真正意義上進入了課堂教學,也標志著學生要從一字一句、逐行逐段的低級形態的慢讀,逐漸過渡到能在一定時間內快速從文章中調動關鍵信息的速讀,這是完成統編版教材長文閱讀和學習的根本保證。
1. 跳讀知文意。
長文由于篇幅限制,課堂上沒有充足的時間細嚼慢咽,但勝在內容引人入勝,較多采用敘述情節的方式展開全文。因此教師首先要跟學生說明每一篇長文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再結合具體的文章內容,引導學生對于課文中難懂的詞語可以直接跳過去,不要影響整體的閱讀速度。在學生跳過不懂的詞語,快速閱讀文章后,教師可組織學生交流對課文內容的粗略感知。例如,對四年級下冊《我們家的男子漢》《小英雄雨來》兩篇文章,在學生“嘗試用較快的速讀默讀課文”后,可以引導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又如,五年級下冊《景陽岡》一課,古白話文的文章形式加大了學生的閱讀難度,學生通過跳讀的方法,速讀文章后,在教師引導下,厘清文章層次結構,把握故事脈絡: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2. 猜讀解詞語。
在跳讀粗知文意后,針對閱讀過程中出現的難以理解的詞語,可以利用猜一猜的方式,進入第二層次的閱讀。教師可鼓勵學生調動生活經驗,使用結合注釋、聯系上下文或者利用圖片等方法,大膽猜一猜文中出現的難理解的詞語的意思。如《景陽岡》一文中的“綽了梢棒”,根據語境,可以猜測大概是武松拿起梢棒的一個動作;四年級上冊《一只窩囊的大老虎》中,“豁虎跳”可能是一種表演跳躍的方式等。若學生的理解仍有偏差,教師再進行點撥。
由此可見,在閱讀長文的過程中,學生遇到不太理解的詞語或者與核心問題聯系不緊密的部分,可以跳讀或者猜讀,這既節省了閱讀時間,又能夠提綱挈領地了解課文內容,從而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對文本的主觀感知,掃清閱讀障礙,了解課文寫了什么。
(二)把握長文短教之關鍵——短教
長文短教的關鍵在于教師解讀文本,駕馭文本,體現的是教師教學的藝術與匠心。短教不是簡短地教學,而是不為課文篇幅所限制,創生和選擇教學內容,化冗長為簡約而非簡單。
1. 緊扣語文要素,讓教學有章可循。
(1)關注單元導語,提高站位。
統編版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單元通常在閱讀和表達方面各安排一個訓練要素。長文的單元導語明確了單元教學目標,教師設計教學內容時,應圍繞單元教學目標。例如,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單元導語提及“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就是以“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為目標的策略單元;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要求學生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教學時教師要提高站位,精心備課,理解教學目標,進而將精華傳授給學生。
(2)關注訓練點及練習題,勾勒內容。
課文提示語也是長文教學的抓手,是語文要素的體現形式之一,往往起著引導的作用。如四年級下冊《我們家的男子漢》的提示語中就要求“給每個部分換個小標題”,同單元的《蘆花鞋》也要求“為每個部分列出小標題”。從“學習列小標題”到“換小標題”,再到“列標題”,提示語對教學方法的指導一直貫穿其中,層層推進。此外,課后練習題也是圍繞教學時的重難點而設計的。教學時緊抓練習題中的問題,既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又直指長文教學的語文要素,把“厚書讀薄”,體現了長文短教。如《小英雄雨來》課后第二題就明確了長文章的閱讀方法;《景陽岡》課后第二題就提示了教師如何將長文教短,引導學生將古白話文概括提煉。勾勒文章內容,厘清行文脈絡,是縮短教學時間,實現化長為短的有效方法。
(3)關注語文園地“交流平臺”,把握結構。
“交流平臺”欄目旨在對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學習方法進行梳理,總結提升,促進學生對本單元學習重點的理解和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其中的方法,提前對整個單元進行教學設計,把握單元結構,提高教學實效性。例如,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交流平臺”結合三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對如何概括長文內容進行了系統梳理,總結出了學習長文的方法——用序號、小標題或者空行來標示長文的每部分內容,為教師長文短教提供了教學思路。
2. 點撥促讀生疑,讓教學收放自如。
(1)找關鍵詞句,把握文章節點。
統編版長課文中大都有課文關鍵詞或者中心句,它們關聯著文章的中心思想、起承轉合、內在邏輯。例如,《一只窩囊的大老虎》的文章中心詞即為“窩囊”,圍繞“窩囊”這一主題,教師可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笨拙”“豁虎跳”“緊張”,從而揭示故事的內在邏輯及作者覺得自己窩囊的原因。這個過程中,關鍵是教師要對文本進行解讀和把握,在此基礎上,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引導學生大膽取舍,找準中心詞或中心句。
(2)突出重點,讀中感悟。
要達到長文短教的目標,教學時還要簡化多余程序,針對課文難點,突出教學重點,直奔教學目標,提取主要信息。例如,《景陽岡》中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全文的重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整體感受的基礎上,提出武松是如何打死老虎的問題,再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第6、7自然段中關于老虎和武松的動作描寫的句子和詞語,讓學生通過朗讀和復述的形式,感悟武松打虎時的威猛、機智。文字的力量字字千鈞,武松的形象就由內而外地展現出來,教學重點也隨之解決?!兑恢桓C囊的大老虎》一文,教學重點部分是第3~19自然段,教師可通過引讀、對讀等方式,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感受作者從“自信”到“狼狽”的巨大心理反差,明白窩囊的心理體驗。長文短教,重點在于每節課抓住一到兩個關鍵問題,不求多,只求“一課一得”。
3. 注重讀寫結合,深化文本理解。
統編版教材體現了“閱讀鋪路,由讀到寫”的編排原則,引導學生將閱讀中學習到的表達方法,運用于寫作實踐中。教師要有意將長文中的閱讀與學生的寫作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發展,這也能反過來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長文內容。如教學《我家的男子漢》一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小外甥的喜愛之情,明白文章中只有融入真情實感才能讓讀者產生共鳴;《小英雄雨來》中描寫雨來挨打的情節,通過一連串的動作、神態描寫,使日本兵兇殘的形象躍然紙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要注意人物細節描寫,讓文章更有感染力。
三、因文定教,以學施教
統編版教材選編了多篇長文,但文體性質各有不同,有《景陽岡》這類的古典小說,有《窮人》這類的現當代小說,有《騎鵝旅行記》這類的童話,也有《小英雄雨來》這類的人物記敘類文體。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語言特色與寫作特點,學習目標、學習方法也各不相同。教學不同文體的長文時還要做到因文定教,根據文體特點對學生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師要從整體著眼,增強整體觀,既要關注單元的整體,又要關注一篇課文乃至一節課的整體,關注課內課外的整體。長文教學不是孤立分散的,而是根據學段,圍繞目標,整體推進,螺旋式上升的。同時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基于學情,知曉學情,以學施教,關注不同階段兒童在理解能力上的特點和閱讀的發展水平,以確保不同文體長文的教育價值的實現,促進學生的發展。
總之,統編版教材的長文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對教師的文本解讀和教材把握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做到立足長文教學根基,緊扣語文要素,合理取舍,因材施教,同時對一至六年級全套教科書的各項內容有比較清楚的了解、認知,做到長文“優化細磨”,就能使短教“簡約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