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全

在當前文化多元化、全球化、標新立異化的發展背景下,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文化的學習勢必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需要明確對學生進行優秀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務,在固本培元的基礎上,科學融合其他各種文化元素,強化學生的文化自覺,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一、植根文本,在識字教學中學習傳統文化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植根于文本,將識字教學中對于字義的理解融入文本內容的學習中,避免識字教學主體的孤立化、單一化和片面化。在融字于文的學習中,要讓學生深入認知、理解和記憶生字的字音、字形和字義,在生字音形義的整合化練習中,沉淀傳統文化的基礎知識,實現文本化、課堂化、生活化的自然統一。
例如,在統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古詩詞三首》中,文本將一些生字的讀音進行了明確標示。這樣做,一方面方便學生閱讀,另一方面也準確定位了生字的位置,便于學生在學習時能融字于文,更好地理解和記憶。
在學習古詩詞時,學生不僅要學習古詩詞字面上的意思,還要結合古詩詞的內容,體會其語言的言簡意賅,情感的豐厚真摯,語義的深厚自然。尤其是在學習辛棄疾《清平樂·村居》中的“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句中的“亡賴”一詞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古詩詞的同化手法中認識到,這里的“亡賴”同“無賴”的意思,但古詩詞“無賴”的意思和當前的含義不同。在本首詞中,“無賴”是“頑皮、淘氣”的意思,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小兒頑皮、淘氣的性格特點。另外,還要特別引導學生對“臥”字進行體會。一個“臥”字,既表達了小兒追求舒適的情感,又將小兒調皮機靈的樣子活靈活現地呈現。通過對這兩個字詞的識字教學,引導學生在植根于文本的基礎上,深入理解和體會文本內容,讓學生品悟到中國傳統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精妙絕倫。
二、植根生活,在閱讀教學中傳承經典文化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植根于生活經驗對文本進行理解和感悟。同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跳出文本學語文,跳出課堂學語文,將語文學習融入生活、融入經典文化的學習中,指導學生拓展化、延伸化地深入學習。
例如,統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鄉下人家》一文,描繪了鄉下人家自然、舒適、祥和、溫馨的生活情境,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進行品析。比如,可以引導學生先把握文本中的關鍵字詞和重點語句,感受文本所展示出來的寧靜、祥和的鄉村田園風光。《鄉下人家》在語言風格上并沒有濃墨重彩的華麗詞匯,而是用簡單質樸的語言,描繪出一幅鄉村生活的風景圖。然后結合其他古詩中“日長籬落”“兒童追蝶”“茅檐低小”的鄉村風景,指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接著再結合當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的現狀,引導學生在與現實生活的對比中,深入體會《鄉下人家》一文所呈現的純樸鄉情、獨特風景以及和諧樸實的生活,讓學生感悟到經典文學作品下的鄉村風光和民俗生活獨具特色的美好。
三、科學整合,在口語教學中整合優秀文化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與世界經典文化進行科學整合,既讓學生學習、理解和傳承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又讓學生學習和借鑒外國文化。在進行優秀傳統文化與世界經典文化的科學整合中,可以通過口語練習推進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創新和發展,讓傳統文化更具生命力和藝術張力。
例如,在統編版四年級下冊“口語交際:轉述”的學習過程中,對于轉述的內容,學生不能只停留在對生活中的事情的準確而清晰的表達層面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立足于教材學習和課外閱讀的基礎上,學會轉述傳統文化內容和世界經典文學作品,并適當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將傳統文化與世界經典文學作品有機整合。
例如,引導學生學習轉述傳統文化內容,可以從本單元《古詩詞三首》入手。先讓學生在對古詩詞內容的轉述過程中,清楚地表達出對每首古詩詞主要內容的理解和對每首古詩詞寫作特色的了解;然后再從世界文學經典作品中找出和古詩詞同一描寫的事物,引導學生對比體會在不同作者的視角下、在不同文化創作背景下,同一事物的不同特色。如同樣是寫小草,辛棄疾《清平樂·村居》中的“溪上青青草”,描繪了溪畔青草的勃勃生機,而泰戈爾《飛鳥集》中的“小草呀,你的足步雖小,但是你擁有你足下的土地”則表達了詩人對于小草的敬重和贊美。小草雖小但不卑微,它自立自強,擁有屬于它的土地和精彩的人生。在科學整合優秀文學作品進行表達的過程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也得到了提高。
四、擷取精華,在寫作教學中提升文化素養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重視生本教育的教學理念,強化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擷取精華,并將其融入到寫作練習中,在讀寫結合中提升文化素養。
例如,在統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習作:我的樂園”的寫作教學指導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析文題,把握其中的兩個關鍵信息:一個是“我的”,另一個是“樂園”。從寫作內容上分析,要寫曾經留給自己最多快樂的地方,這樣才能稱得上是“樂園”;從寫作視角上分析,必須立足于自己的參與和體驗,將自己的快樂寫清楚,將樂園的與眾不同寫明白。然后引導學生再次通讀本單元的文本內容,學習這些文本的寫作手法,擷取其文化精華。如:落腳某一個地方,把地方的位置和特點寫清楚;抓住幾個關鍵性的事物,把事物寫活。最后指導學生在語言表達時,學習和借鑒本單元文本的語言特色。如古詩詞中的字詞運用,白話文本中細膩生動的語言表達,等等,讓學生的習作既富有傳統文化的詩詞底蘊,又蘊涵著真實自然的生活氣息。
總之,教師要注意引領學生植根文本、植根生活。在識字和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擷取優秀文化的精華;在口語和寫作教學中,引導學生創新和發展優秀文化,提升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