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中的隱喻與社會生活實踐的方方面面相關聯,它不僅存在于文學作品之中,更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例如,通過研究日常用語,我們可以找到不同類型的隱喻。認知語言學認為“概念隱喻是語言和思維之間的橋梁”。概念隱喻不僅是一種具有審美效果的語言表述方式,更是一種思維和認知方式。本文以認知語言學中概念隱喻的理論作為指導,選取2020年初《經濟學人》商業及經濟板塊中的部分表達,探究其中出現的概念隱喻,分析不同類型的隱喻的內涵和意義,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新聞報道中出現的較為抽象和復雜的事物,尤其是有關商業經濟領域的重要表述。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概念隱喻;《經濟學人》
【作者簡介】張馨元(2000.09-),女,中國礦業大學。
一、三種概念隱喻
在傳統修辭學和語言學研究里,隱喻的作用僅僅體現在詩歌等文藝作品中。但Lakoff和Johnson認為,概念隱喻是一種認知方式,人們將在某一特定領域中獲取的經驗應用于另一領域的闡釋和理解上,本質上,就是用簡單的事物來解釋抽象復雜的事物。這種嶄新的隱喻研究被稱為認知隱喻觀(the cognitive approach to metaphor)。Lakoff和Johnson將概念隱喻劃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實體隱喻(Ontological Metaphor),結構隱喻(Structural Metaphor)和方位隱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在實體隱喻中,人類從對客觀事物的認知經驗中抽象出了對活動,情感及觀點的看法。人們可以將抽象的事物作為實體或物質來考量和描述。例如,She felt in love. 此句將抽象的“love” 作為實體考量,從而出現了“陷入愛情中”的表達方式。在結構隱喻中,我們依照某一事物的概念來構建另一個概念。概念的構建激發了始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標域(target domain)之間的關聯。例如,在句子“I'm at a crossroad in my life.”中,Life的概念通過Journey被構建了起來,其中,目標域為Life, 而始源域為Journey。方位隱喻是人們通過參照空間方位所構建起來的隱喻,如上下,前后,中心和邊緣等。例如,Price is going up. 此表達是基于More is up 這一概念隱喻。另外,up延伸出了good, happy等意,從而有了I'm feeling up等說法。
二、《經濟學人》中的隱喻實例研究
1. 實體隱喻。
例(1)When America, the hub of global capital, is this far into an economic expansion and a bull market, investors feel two conflicting impulses.(2020.2.29)
例(1)是經濟學人中對美國經濟發展狀況的報道,經濟的擴張原本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我們不能將之簡單理解為市場份額的增加等,而此例的表達將經濟擴張看作是一個有形的實體(into an economic expansion)。“經濟擴張”似乎瞬間從一個抽象概念轉變為了一個可以看得見邊界的實體,此例將“容器”的概念映射到了“經濟擴張”之中,有利于讀者理解一個國家所進入的經濟擴張階段。
例(2)Some economists,such as Robert Gordon of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argue that driverless cars, 3D printers and so on pale into insignificance compared with the fruits of previous industrial revolutions, such as mass production.(2020.1.18)
例(2)將無人駕駛汽車,3D打印等技術與批量化生產等技術革新做了對比,此例中的觀點是,比起如批量化生產等之前的工業變革來說,無人駕駛汽車和3D打印的意義顯得蒼白無比?!癐nsignificance”本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概念,人們無法將其量化。但前面加上了“into”,這個概念似乎有了可以觸及的邊界。通過此例中的“pale into insignificance”這個表述,讀者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不同階段的技術革新所起到的意義和作用。
2. 結構隱喻。
例(3)And yet they too have suffered a productivity let-down. (2020.1.18)
例(3)是基于“生產力下降是疾病”(suffered a productivity let-down)的隱喻,將始源域“疾病”中的部分特征映射到了目標域“生產力下降中”。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人體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這些疾病給人們帶來痛苦和災難。同樣,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生產力下降等問題,生產力下降會阻礙經濟增長,也會給利益相關者帶來損失。此例將人們對疾病的認知基礎應用于生產力的下降,可以更好地解釋商業領域中生產力的降低所帶來的損害。
例(4) Most firms that build blockchains, a type of distributed database, are by their nature dispersed. (2020.3.28)
例(4)與例(3)相類似。此例描述的是許多企業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其是基于“區塊鏈是實體建筑物”這一隱喻(build blockchains),其始源域為實體建筑物,此例將建筑物中的某些特征映射到了目標域“區塊鏈”上,從而形象地表現出了區塊鏈與實體建筑具有的相似的特點。區塊鏈(blockchains)是信息領域中一個相對新的概念,它對非專業人士來說較為抽象。區塊鏈技術需要逐層編寫程序來實現,其實現過程類似于人們用一磚一瓦搭建一個實體建筑物?!癇uild”一詞反映出了搭建這個數據庫的過程的部分特點,有利于讀者更深刻地理解這個抽象概念。
3. 方位隱喻。
例(5) The cost of spending more on privacy and security were in part to blame for a sharp rise in expenses in Facebook's quarterly report. (2020.2.1)
例(5)中的“rise”一詞原本表示物體在空間上位置的上升,此例在描述Facebook的開銷情況時,將開銷量的增加描述為空間位置上的上升。花費數額增多,便可以想象為一個物體在空間概念上豎直上升;而花費數額減少,這個物體便有了空間概念上的下降。人們對于空間方位的認知基礎也映射到了此類用法上。
例(6)The first is the rise of second-hand-clothes sales online: expect to see many“used”frocks on offer that are in fact brand new.(2020.2.01)
例(6)中所使用的“rise”一詞表示物體在空間里位置的上升。在描述網絡二手衣服市場的發展情況時,把市場上的商品銷售量的擴張表現為物理空間上位置的上升,使讀者更容易理解接受網絡市場的發展狀況。
三、結語
通過分析《經濟學人》篇章中的部分語言表述,我們可以發現許多表達中都涉及了三種不同類型的概念隱喻。不同的隱喻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有關經濟發展及涉及不同技術革新比較的實體隱喻讓人們更加深刻地理解經濟及技術發展現狀,有關疾病的隱喻讓人們意識到經濟發展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有關建筑物的隱喻幫助闡釋抽象復雜的信息技術概念,諸多方位隱喻也讓經濟的發展趨勢變得簡明易懂。由此可見,概念隱喻無論是在文學作品中,還是在新聞報道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分析三類隱喻的應用和內涵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經濟學人》中的新聞報道和看法,有利于讀者的二外學習和對語篇的理解。
參考文獻:
[1]藍純.語言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2]Lakoff George, Johnson Mark.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4]Lakoff G. What is a conceptual system? In Overton & Palermo (eds). The Nature and Ontogenesis of Meaning. Hillsdale[C]. NJ: Lawrence Erlbaum, 1994.
[5]林秀.英語中的隱喻現象[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8(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