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科生不喜歡學習英語,不愿意背單詞,作文沒有文采。如何讓理科生愛上英語,是老師們絞盡腦汁想解決的問題。本文探討了一些激發學生對英語的求知欲,啟迪學生英語思維,提升理科生的英語素養的教學方法,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理,讓科班的學生也愛上英語。
【關鍵詞】理科生;推導法;探究法;質疑法
【作者簡介】余紅霞,云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一些天賦異稟,擅長搞科研的人不擅長英語,因為英語分數太低或者英語表達欠佳而錯失許多寶貴的機會。對于許多邏輯性強,擅長于實驗證明和公式推導的理科生來說,英語就是他們的惡夢。大量背誦和記憶讓他們感到枯燥和乏味。那么如何激發理科生學習英語興趣,喚醒他們的學霸基因呢?如果用聽英語歌、看英語影片等感官刺激來激發的學習興趣,學生得到的只不過是暫時的興致罷了。而真正的興趣是人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以認識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為基礎的,是推動人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動機。理科生在學習英語時內心缺少持續興趣和成就感。新課標的創新教學倡導的是民主性、開放性、科學性。以創新教學為指導,針對理科生的認知特點,英語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開展有創造性的活動,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對英語的求知欲、啟迪學生英語思維、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進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成就感。筆者在長期的教學中認真觀察思考,探究出以下幾種方法,讓理科生樂在英語學習中。
一、推導法
理科生夢寐以求事情就是把英語學成數學的境界——簡潔、有規律、可推導。怎么做才能讓理科生夢想成真呢? 英文其實是一種很有邏輯的語言。通過理解也可以簡化,一些英語語法規則可以用幾個經典公式搞定。例如最讓學生頭痛的時態語態公式記憶。其實學生只需要記住4組句子即可。這4組表一般的句子可以根據一定的規律推導出相關的表示過去的4組句子。
She makes planes. ? ?→ She made planes.
They make planes. ? ?→ They made planes.
She will make planes. ? →She would make planes.
They will make planes ?→They would make planes.
She has made planes. ? ?→She had made planes.
They have made planes. ?→ They had made planes.
She is making planes. ? ? → She was making planes.
They are making planes. ? → They were making planes.
然后再根據被動語態的總公式be done,再一次推導出相關的表示過去的8組句子。
She makes planes. ? → Planes are made by her. ? ? ? ? A plane is made by her.
She made planes. ? ?→ Planes were made by her. ? ? ? ?A plane was made by her.
She is making planes. → Planes are being made by her. ? ? A plane is being made by her.
She was making planes. → Planes were being made by her. ?A plane was being made by her.
She has made planes. ? → Planes have been made by her. ?A plane has been made by her.
She had made planes. ? → Planes had been made by her. ? A plane had been made by her.
She will make planes. ? ?→ Planes will be made by her. ? ? A plane will be made by her.
She would make planes. → Planes would been made by her. ? A plane would been made by her.
最后把一般將來時態,現在完成時態與現在進行時結合推導出將來進行時和現在完成進行時。
She will make planes. +She is making planes. →She will be making planes.
She has made planes. +She is making planes.→She has been making planes.
通過這樣推導,學生記住18個英語主要的時態公式,同時也發現了英文的邏輯美。
二、探究法
理科生特別喜歡鉆研具有挑戰性的理科問題,越難的題被解答出來后他們就越有成就感。將探究式學習方法應用于英語教學,使英語課堂也具有挑戰性。在教學中,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或獨立思考或積極合作,利用個人或集體的智慧去探索解決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這種方法在對課文的閱讀理解和重、難點問題的處理上都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作用也相當明顯。例如在“Sightseeing in London”的閱讀教學中,老師先拋出預設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后,然后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自學和自創問題并進行討論。最后小組之間進行學生自創問題競賽活動。在過此程中,如果發現學生思維受阻、認知中斷的情況,老師要及時引導和點撥,接通學生的思維斷層。 在討論There followed St Pauls Cathedral built after the terrible fire of London in 1666. It looked splendid when first built! When she saw many visitors enjoying looking at the beautiful old Chinese pots and other objects on show, she felt very proud of her country.這些句子時,一些學生會產生There是followed 的主語; built是謂語;enjoying 是定語等這些錯誤認知。老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對倒裝句和非謂語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探索并且做出適當點評。這樣采用教師和學生互助,小組之間互動等方式引導學生探究課文的相關知識點。如果學生在回答了別人的問題,并且還能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去擊敗對方,這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就是理科生獲得持續快樂的永動機。
探究學習的初期,由于學生的能力有限、方法也不熟悉,教師如不正確引導,將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從而影響學習的效果。所以教師在開展探究式學習的初期必須對如何引導、啟發學生這一問題予以足夠的重視,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三、質疑法
質疑是理科生的另一特質。英語教師抓住理科生的這一特質,就可以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啟發他們思維。有的老師認為“質疑”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即時思考與回答。其實,這種認識有一定的偏差。筆者認為,“質疑”所采用的雖是提問的方式,但與一般性的課堂提問是有區別的。首先,它是教學重要內容,必須引起學生的重視和思考,在他們“似懂非懂”的時刻,教師巧妙地設置一些疑難問題,然后給予適當的提示,使學生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努力探索以求得問題的解決,而不是處處都向學生提問。例如在學完句子結構時,筆者就拋出兩個句子① He has two sons, both of whom are college students.② He has two sons, and both of them are collage students,讓學生討論:為什么第一句用whom,而第二句用them? 然后給予提示問題: 第一句的從句在哪里,屬于什么從句,引導詞是什么?第二句是什么類型的句子?針對學生模糊的知識點設置學生內心質疑的問題,引導和幫助學生去解答這些潛在的凝問,從而產生豁然開朗感覺,最后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其次,“質疑”的問題比普通提問的難度要高所以不一定要求學生當面回答,只要學生在教學規定的時間內或經過個人努力、或與他人合作解決即可;而一般性提問基本都要求當面回答。由此可見,運用質疑法的關鍵是教師要對這種方法有一個較為正確的認識,還要“會”設疑,能在教學過程的恰當時機根據學習內容設置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活動都調動到對問題的思索和解決的情景之中。例如,在學習情態動詞 can的時候,學生總結了許多它作為情態動詞的用法。這節課結束的時候筆者展示了一個句子給大家: A canner can can what he can can,but can not can things that can't be canned.然后讓學生再次思考can的用法。這樣用含熟詞生義的句子讓學生對can的用法發出質疑,產生探究can的其他用法的欲望,進而通過去查找資料、小組互助等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在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基礎上設置帶有思考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多維度地進行思考,讓理科生學習英語時也能獲得成就感。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針對理科生的認知特點,喚醒他們的學霸基因,驅動其主體內部蘊藏的發展機制,開發其學習潛能。不把學生的頭腦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識的容器,應充分發揮理科生的推導,探究和質疑能力,讓他們在英語學習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這樣才能長時間地維持理科生在英語方面的持續興趣和成就感,讓理科生樂在英語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