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敬
摘要:林業育苗栽培是林業生產建設的重要環節。林業育苗是一項周期長,投入高,對技術性要求非常高的的生產環節。林業育苗種植前需要對樹種進行科學合理的篩選,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符合當地氣候、土壤、環境因素的林木種子。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林業生產建設過程中才在一些問題,像林木質量差、產量低等。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想辦法提高林木幼苗的成活率和抗病能力,首先就要從育苗的培育品種入手,必須保證所選苗木是優質苗生長發育的穩定性,抵抗病蟲害等來自外界的侵害的耐性強,還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苗木能夠茁壯成長。只有做好這些工作,才能確保林業生產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并達到預期目標。
關鍵詞: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探討;對策
林業作為基礎產業之一,既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需要,也是生態環境建設的需要。近年來,我國不斷推行林業規劃建設事業,造林工程不斷增強,林業植物的覆蓋率呈現不斷上漲的趨勢。在此過程中,對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也不斷地提出新的要求,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林業育苗栽培技術的不斷進步。順應時代要求的育苗栽培管理技術,才能在林業建設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1 ?育苗栽培的基礎設施的建設
1.1 ?苗圃的建設
做好苗圃位置的選擇,是育苗圃栽培技術實現的基礎設施需要。只有正確選擇苗圃建設基地,才能保證苗木的成活率和林木的品質。首先,在喧雜苗圃時,要選擇適合苗木生長的立地條件。要按照育苗種類進行立地條件的選擇,例如落葉松是造林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造林樹種,它對環境條件有一定的要求。落葉松一般多用于我國北方地區的育苗造林項目中,因其具有較強的耐寒性,一般在最低溫達到-50℃的生長環境下,也能正常生長。所以落葉松的立地條件最適合在在濕潤、排水、通氣良好,土壤深厚而肥沃的土壤條件下生長。松葉松喜光性強,對水份要求較高,而以生于土層深厚、肥潤、排水良好的北向緩坡及丘陵地帶生長旺盛。在干旱瘠薄的山地陽坡或在常年積水的水濕地或低洼地也能生長,但生育不良。
1.2 ?對土壤進行測試和改良
土壤是育苗的關鍵。只有掌握土壤的酸堿度和土壤內所蘊含營養物質的類別和數量,才能選擇適合的樹種進行育苗。同時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現有土壤進行改良。通常情況下,會在土壤中添加一部分泥炭土、草木灰、松林土等來調節土壤的酸堿度,為苗木的生長發育提供必要的養料成分。對于新建苗圃進行必要的整地工作。提前一年的時間進行整地工作準備。在前一年的夏天進行土地的深耕,秋季進行再次的翻耕工作。對于已經育苗使用過的土壤,進行除草工作是必須的,認真清理土壤中的雜草根系,必要的施肥工作。
2 ?現代林業中最常用的育苗技術
2.1 ?種子催芽技術
水浸催芽和溫床催芽是種子催芽技術里最常用的技術手段。水浸催芽是將水的溫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溫水催芽一般是控制在40~45℃,熱水催芽一般是控制在80~90℃),將種子浸入水中,并且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的環境,定期對種子進行清洗和換水,在一定的時間內種子就會發芽。另一種就是溫床催芽技術。溫床催芽對光照有一定的要求,必須是采光良好的育苗床中進行播種。育苗床的大小一般采用的是寬100~200cm范圍內,深度在30cm左右的育苗床。育苗床的底部用草簾覆蓋,周圍用薄膜和木板覆蓋,將提前選好的種子凡在薄膜上。每天的早晨掀開草簾翻動種子,晚上再蓋好草簾。每天重復同樣的工作,等到大多數的種子出芽后即可播種。
2.2 ?容器育苗技術
傳統育苗是采用一定的容器來保護種苗的根系,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現代林業育苗栽培技術的進步,在育苗容器的選擇上更專業,更科學了。目前在我國林業育苗栽培技術中采用的育苗容器是非常容易分解,容易穿透,而且不用二次回收的育苗容器。無紡布育苗容器雖然始于法國,但是由于特具有先進性,有適合與各個國家使用,正在不斷的應用在各國的育苗技術中。
3 ?我國的育苗栽培技術
育苗栽培技術中,會根據苗圃的面積大小采取不同育苗栽培技術。較小的苗圃會選擇人工育苗栽培技術。人工育苗栽培存在一定的優勢,就是人工開溝確定播種的距離。這樣,可以提供工苗木的成活率,降低損失,提高經濟效益,對后期苗木的生長發育也方便進行管理。相對播種栽培面積較大的苗圃還有山區和丘陵等環境惡劣的地區來說,采取人工育苗栽培就不再適合了,絕大多數是采用機械播種技術。而另一種根據種子大小來確定覆蓋土壤厚度的播種覆蓋技術也很常見。這是一種通過改變土壤中的溫度來改良苗木的生長發育環境的播種栽培技術。
4 ?結語
現代的林業育苗栽培技術有了很大提高,在我國封山造林工程實施的過程中,培育出了高質量的苗木和更多的新品種,有利于我國造林工程順利實施,加快林業建設的步伐,為生態建設做出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玉琢,溫小光,黃玉書.針對林業育苗技術及管理養護的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5(15):128.
[2] 陽大志.關于林業育苗技術及管理的探討[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5(5):33.
[3] 于賽玥.林業育苗技術及其管理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5(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