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微 羅世煒 黃少曼 鄭丹兵



[摘要]目的探討對機械取栓術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實施循證支持護理對其神經功能和負性情緒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揭陽市人民醫院神經內三科收治的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研究,采用拋硬幣隨機分組的方式將病例分為試驗組( n=40)和對照組( n=40)。兩組均接受機械取栓術治療,對照組實施圍術期常規護理干預,試驗組實施循證支持護理,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試驗組干預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試驗組干預后的 SAS、SDS 評分均在正常標準值內且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試驗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為97.50%,高于對照組的8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結論機械取栓術是目前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有效手段,配合圍術期循證支持護理可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和負性情緒,同時該護理方案對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機械取栓術;循證護理;神經功能;負性情緒
[中圖分類號] R74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0616(2021)24-0122-04
Impacts of perioperative evidence-based support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negative emo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by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LIN? Yuwei??? LUO? Shiwei??? HUANG? Shaoman??? ZHENG? Danbing
1.Department Ⅲ of Neurology, Jieyang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Jieyang 522000, China;2.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Department, Jieyang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Jieyang 52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evidence-based support nursing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negative emo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by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and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Ⅲ of Neurology of Jieya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for research,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4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40) by the coin tossing random grouping method.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vidence-based support nursing.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 of NIHS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within the normal standard values, and both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ing service in patien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7.50%, higher than 82.50%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t present. Combined with evidence-based support nursing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it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negative emotion of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this nursing scheme can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onious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Evidence-based nursing; Neurological function; Negative emotion
急性腦梗死是由于腦部動脈血管粥樣硬化引起血管腔狹窄、閉塞而導致腦部供血不足的腦血管疾病,約占腦卒中疾病的70%[1]。該疾病致死、致殘率較高,臨床上對該疾病的防治高度重視。從治療角度看,顱內閉塞血管能否再通是決定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的關鍵。在符合靜脈溶栓時間窗患者的治療中,靜脈溶栓藥物治療能夠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對時間窗的要求相對較高且患者術后出現各類相關并發癥的可能性較大;同時靜脈溶栓治療大動脈閉塞的再通率也相對較低[2]。血管內機械取栓是近年來應用于臨床的一種新型治療手段,相對于靜脈溶栓能夠大幅度提升大血管閉塞的再通率,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治療手段[3]。循證護理是基于患者的病情及現有科學研究所衍生的一種具有針對性的護理理念,能夠有效規避患者在治療和康復階段的各類風險因素。本研究探討在機械取栓術治療的基礎上配合圍術期循證支持護理對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揭陽市人民醫院神經內三科收治的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拋硬幣隨機分組的方式將80例患者分為試驗組( n=40)和對照組( n=40)。其中,試驗組男17例,女23例,年齡51~72歲,平均(58.3±4.6)歲,病程1~4 h,平均(2.7±1.3)h;對照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48~70歲,平均(59.1±5.0)歲,病程1~5 h,平均(3.1±1.4)h。本研究經醫學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參與。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4];②發病至入院時間<6 h;③符合機械取栓治療指征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手術禁忌者。
1.2方法
兩組均行機械取栓術治療,對照組根據患者的治療進程遵照醫囑執行常規護理干預指導,包括健康宣教、病房管理、病情監測等。試驗組實施圍術期循證支持護理,以提出問題、循證支持、循證觀察和具體實施四個具體步驟開展圍術期護理。①提出問題。根據患者的病情及身體狀況并參考主治醫師的指導意見,就患者神經功能和負性情緒的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確定持續性心理干預和早期康復護理指導為護理重點;②循證支持。根據確定的護理重點,通過維普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庫和中國知網期刊全文數據庫等,查找5年內的國內外文獻數據,以急性腦梗死、機械取栓術、神經功能和負性情緒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查找相關的研究文獻;③循證觀察。成立由護士長及主治醫師為核心的循證護理小組,對文獻資料的科學性和適用性進行評價;④具體實施。根據患者的治療進程,結合既往臨床經驗及神經功能和負性情緒的改善制訂護理方針,期間護理人員按時向護士長反饋護理信息和護理進程,通過組內討論研究及時調整護理方案。
實施方法:①圍術期心理干預。患者入院時積極向患者和家屬介紹關于疾病和機械取栓術的相關知識及早期積極干預的必要性,以消除患者由于未知而引起的心理恐懼;其次,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通過對往期病例、科室技術和臨床經驗的講解,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術后恢復階段,在不影響治療進程和患者休息的情況下,通過語言、面部表情或肢體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針對患者的心理訴求積極予以干預,穩定患者的情緒。②早期康復干預。適當抬高穿刺肢體,并對功能障礙的肢體行良肢擺放,以加快局部靜脈血液的回流。將患者置于仰臥位,護理人員對受累肢體進行按摩,每次持續20~30 s,然后放松,以此為一組,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每天進行10~15組,隨著康復進程的推進,可增加訓練次數。隨著康復進程的推進及患者耐受性增加逐步過度至主動關節訓練、步行訓練和負重訓練,訓練以患者未出現身體不適或疲勞為準。在失語康復方面,指導患者盡可能通過語言向醫護人員和家屬表達自己的訴求,同時協助患者進行單字節和單音節的發聲訓練,以循序漸進的原則,在不影響患者休息的情況下每天訓練1~2次,單次訓練時間控制在30 min 左右,同時向患者解釋失語的原因以及康復訓練的意義,并且不必太過于在意初期發音準確率和速率有別于正常人的情況。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采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價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4分為輕度功能障礙,4~15分為中度功能障礙,>15分為重度功能障礙。②負性情緒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評分≥50/53分提示焦慮/抑郁發生,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的負性情緒越嚴重[5-6]。③護理滿意度。采用科室自評的滿意度調查量表,比較兩組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率。自評結果分為完全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級別。總滿意率=(完全滿意+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問卷發放80份,回收80份,問卷回收率為100.00%。問卷采用 Cronbach's α信度系數檢驗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總 Cronbach's α為0.899,信度>0.7,提示問卷一致性及信度較好。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 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 ±s)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用[n (%)]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 NIH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試驗組 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負性情緒比較
干預前,兩組 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干預后,試驗組 SAS、SDS 評分均在正常標準值內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比較
試驗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見表3。
3討論
隨著臨床經驗的積累,機械取栓術現已成為治療急性腦梗死的主要方法,相對于動靜脈溶栓治療,不僅時間窗優勢明顯,同時在取栓裝置不斷更新換代的背景下,安全性也得到提升。但急性腦梗死患者術后遺留肢體、失語和認知方面的障礙依舊是臨床尚未解決的難點。
3.1循證支持護理的定義及優勢
循證支持護理是目前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室中的一種新型護理理念,強調將現有的科學文獻資料、臨床經驗及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考量,明確影響患者預后的風險因素,進而制訂針對性的護理方案[7]。有別于其他護理方案,循證支持護理并非特指某一種具體的護理手段,而是提供一種護理思路。在本研究中,循證支持護理小組確定了影響急性腦梗死患者護理質量的兩個關鍵因素,即神經功能和負性情緒。按照提出問題、循證支持、循證觀察和具體實施四個步驟實施,不僅能夠保證護理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同時也能將醫療資源最大化[8]。
3.2循證支持護理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和負性情緒的效果
就目前的研究進展來看,早期康復鍛煉被認為是解決急性腦梗死患者功能障礙綜合價值最優的一種方法。首先,該理念以患者的病情和實際狀況為基準,從失語、偏癱兩個環節著手,在循序漸進原則的指導下,通過遞進式的鍛煉,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相對于其他治療手段而言,安全性更好[9];其次,早期康復鍛煉,一般情況下不會涉及過于專業或昂貴的器械設備,不會對患者造成過大的經濟壓力,便于推廣。圍術期心理護理是解決患者整個治療過程中負性情緒的有效方法,急性腦梗死的發病具有一定的突發性,患者在短時間內生活質量急劇下降,普遍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在意識狀態相對良好的情況下,患者也容易出現各種負面情緒和依從性差等表現[10]。在不同時間段通過信心重拾、訴求解答、情緒干預等方式能夠有效解決患者由于各方面原因引起的不良情緒,進而保證各項醫護活動的順利開展。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神經功能評分和 SAS、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 <0.05),提示循證支持護理體系下將神經功能和負性情緒作為影響護理質量的關鍵指標,有針對性地開展早期康復訓練和圍術期心理干預,能夠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和負性情緒。胡芳[11]對8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每組44例,實施專科護士心理干預的患者,心理狀態、生活質量和神經功能均優于實施常規護理的患者,與本研究結果基本吻合。
3.3循證支持護理實施的重點和注意事項
首先,須對已查找文獻資料的科學性進行系統評價,同時兼顧患者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確保具體護理方針的實用性。其次,在早期康復干預方面,須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一方面告知患者和家屬急性腦梗死術后康復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盲目增加運動量或改變運動方式,可能會帶來負面作用[12];另一方面,在訓練過程中不斷評估患者的依從性,對于出現消極情緒的患者,要相應地給予引導[13]。再者,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負性情緒同樣會持續性的存在,心理護理的效果不能以患者某一個時間段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價,而應貫穿患者康復治療的全過程[14];同時,須由專門的護理人員對患者家屬進行必要的健康知識宣教,讓其以正確的形式參與患者的康復和情緒管理,避免不良情緒的互相傳遞,同時滿足患者在整個過程中的情感需求[15]。
3.4循證支持護理如何促進護患關系
在醫患糾紛頻發的社會背景下,護患關系也是評價護理方針的關鍵指標。相對于醫護人員而言,患者或其家屬由于專業知識的匱乏,很難從專業角度出發考慮整個治療和康復過程。因此,影響護患關系的關鍵因素在于治療或康復效果是否符合患者預期以及患者在接受服務的過程中個人情感需求是否被滿足。從治療和康復的角度看,循證支持護理確定了早期康復干預對患者神經功能的積極影響,通過持續性的引導干預,讓患者能夠盡早的參與康復活動,進程雖然緩慢,但患者能夠明顯地感受到康復活動對身體的積極影響。從個人情感需求滿足的角度看,圍術期的心理護理,有效解決了患者各個時間段由于各方因素引起的不良心理,保證其依從性的同時也為患者和護理人員之間搭建了溝通交流的平臺,患者和其家屬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醫護人員對自身健康的良苦用心。調查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理滿意率達到97.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提示循證支持護理對于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起到推動作用。但須特別提出的一點是,急性腦梗死患者的預后與患者的病情、年齡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之間有緊密的聯系,本研究未對上述三項因素進行深入比較研究。
綜上所述,機械取栓術是當前醫療水平下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有效方案,在此基礎上配合圍術期循證支持護理干預,能夠更好的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加快神經功能的恢復并推動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施德,劉振國,王文安,等.老年急性輕型腦卒中患者中陳舊性腔隙性腦梗死的流行病學調查[J].河北醫藥,2020,42(20):3166-3169.
[2]周志遠,趙瑞雅.Solitaire AB 支架機械介入取栓術聯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及預后研究[J].貴州醫藥,2021,45(2):208-209.
[3]劉遠路,谷蒙蒙,肖露露,等.急性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患者血管內治療路徑指標與血管再通及功能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21,18(2):73-83.
[4]中華醫學會神經科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97-380.
[5]吳文源.焦慮自評量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235-238.
[6]舒良.自評抑郁量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194-196.
[7]江益娟,連嫻靜.循證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21,11(11):138-141.
[8]趙秋娥,盧振產,沈軼倩,等.循證護理對急性腦梗死并發高血壓患者神經功能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20,18(11):1966-1969.
[9]翁淑靜,張梅,來青.分層管理在急性腦梗死早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浙江臨床醫學,2021,23(2):284-285.
[10]董倩.基于時效性激勵理念的心理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心理彈性生存質量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18):2525-2527.
[11]胡芳.以專科護士為導向的心理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病人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8,16(31):3893-3896.
[12]吳海霞.路徑式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20,23(2):173-175.
[13]張麗萍,程冰.路徑式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6):737-739.
[14]徐穗蓮,常鑫,何奕濤.基于正念減壓法的心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合并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20,33(6):122-125.
[15]伍雪芬.康復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與康復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6):154-156.
(收稿日期:202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