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仁,王 群,楊 程
(1.山東財經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濟南 250014;2.濟南泉鏈海沃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濟南 250100)
小微企業是我國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目前我國小微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0%以上,產值占我國GDP 的60%以上,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小微企業在穩定社會、活躍市場、促進創新、保障就業等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小微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是我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1]。長期以來,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19 年8 月,央行印發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 年)》指出,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科技成果運用,加快完善小微企業的信貸流程和信用評價模型,提高貸款發放效率和服務便利度,紓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局。隨著區塊鏈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應用和發展,區塊鏈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的核心技術,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布局和探索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現有小微企業融資模式面臨一些問題,所以迫切需要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目前關于區塊鏈技術和金融結合的研究文獻主要聚焦在區塊鏈技術和供應鏈金融的融合以及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兩個方面。
在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金融的融合方面,朱興雄等人認為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供應鏈各參與方共同搭建一個聯盟鏈,形成生態圈。在這個聯盟鏈上,各方可以共享一個透明可靠的信息平臺、追溯流程,智能調整剩余可用的授信額度,通過智能合約實現按時還款和結算,整合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數據,提升供應鏈金融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劉思璐和李華民提出嵌入區塊鏈技術,積極構建開放式、共享式征信架構,搭建“官民結合”征信平臺,強化利益相關主體責任意識,建立全生命周期監控機制,完善“紅黑名單”共享清單等,以優化現行供應鏈金融信用系統[3]。郭菊娥和陳辰對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創新進行研究,提出利用區塊鏈技術,優化供應鏈金融突破“信息孤島”的傳導機制,構建產業聯盟來提高監管和降低風險,提出建設“區塊鏈+”生態體系、建立信用引導機制、降低資費門檻和專項立法等保障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的機制[4]。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方面,靳建國和趙燕將區塊鏈技術引入涉農電商融資領域,借助區塊鏈技術提升金融機構對涉農電商模式的征信評價水平[5]。郭曉蓓和蔣亮對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領域的應用進行研究,重點研究了其在跨境貿易和資產證券化等場景中的應用[6]。周超針對商業銀行目前貸款決策過程中容易產生的一些問題提出,運用區塊鏈技術,構建“借貸鏈、信用鏈、貨幣鏈”一體的半中心化貸款新模式以及智能合約為主的完全去中心化貸款新模式[7]。楊雅婷和張又文針對銀行業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趨勢、挑戰和應對策略進行了深入探討[8]。劉蕾認為區塊鏈可以促進互聯網價值傳遞,但是在法律上區塊鏈金融仍然有很多漏洞,必須確立監管原則,完善監管體系,建立行業許可證制度[9]。
對區塊鏈和小微企業融資的研究還較少,郭瑩和鄭志來從“區塊鏈+供應鏈金融”視角,對小微企業融資模式進行研究,基于“區塊鏈+供應鏈金融”交易數據上鏈、統一的供應鏈金融共享平臺、小型企業的資產數字化等方面,構建區塊鏈金融的發展路徑[10]。該區塊鏈金融模式僅僅適用于供應鏈生態中的小微企業,然而大量的小微企業由于和供應鏈核心企業無交易、企業信用不足等原因,無法借助供應鏈金融來解決融資問題。因此,本文嘗試運用區塊鏈技術,構建一種適用范圍更廣的小微企業融資新模式。
2.1.1 缺乏有效授信數據,放款難
目前我國許多小微企業融資條件與現有金融體系不吻合,缺乏有效授信數據。一方面表現在生存年限短,普遍缺乏可抵押資產,還不具備完備的信用評價數據。另一方面,小微企業缺乏有效的信用憑證,其融資條件難以達到現有金融體系的要求,小微企業成了金融歧視的主要群體[10],金融機構潛在系統風險上升,不愿意放款給小微企業,從而造成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2.1.2 銀行間缺乏數據共享
出現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銀行間缺乏數據共享,導致信息不對稱。一方面是金融機構信息系統架構有待提升,許多銀行的信息系統和技術水平脈絡不清晰,各銀行數據共享度低,各個數據系統之間轉換性較差,系統維護難度加大[11]。另一方面,金融機構間沒有確立完善的數據共享標準,而且也缺乏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金融機構對共享數據的熱情不高,也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而且銀行間的數據共享也涉及銀行間的競爭,未能考慮銀行規模與實力問題,容易奉行完全公平的數據共享而造成非公平性的開放后果,加快中小銀行喪失競爭力速度[12]。
2.1.3 缺乏貸中監控
貸中監控是指企業獲得貸款后,金融機構對企業使用貸款的情況進行動態監控。貸中監控的主要目的是保證貸款能夠被企業合理的使用,防止貸款企業不按合同規定使用貸款或者其他嚴重影響還貸能力的情況發生[13]。但在許多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進行貸中監控成本高、難度大,因此對貸款風險的評估工作只開展在貸前節點,缺乏貸中環節的風險跟蹤和評估,缺乏對貸款的動態監控,以及檢測企業的經營狀況,掌握貸款企業在資產、負債、盈虧等方面的動向[14]。即使進行傳統的貸中監控,金融機構也很難對信息交叉進行多維驗證,很難保證信息的準確性,也可能會出現虛假融資的問題。
2.2.1 區塊鏈的定義
區塊鏈本質是一種去中心化,不依賴第三方的分布式賬本。區塊鏈技術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在沒有任何中介機構介入的情況下,雙方可以進行公開透明的交易,能夠降低成本,解決信任傳遞問題。
2.2.2 區塊鏈的特征
第一,去中心化。區塊鏈系統中不存在擁有特殊權限的中心化服務器或中心化機構,區塊鏈中的節點權利和義務都是平等的,系統中的數據由所有的節點共同維護。
第二,信息不可篡改。由于在區塊鏈系統中,每一個節點區塊鏈的信息是永久保存的,如果發生篡改,系統會把相同數量最多的賬本認為是真賬本。在這種前提下,任何人私自篡改賬本都是徒勞的,除非能夠篡改整個系統里面的大部分節點,否則還是被認定為假賬本。
第三,信息可追溯。區塊鏈的可追溯性來源于區塊鏈的特殊數據結構,在一個區塊鏈系統中,鏈式結構是從創世區塊開始的,創世區塊是整個區塊鏈系統中的第一個區塊,系統后續產生的區塊都通過父區塊的哈希值前后相連,可以最終追溯到創世區塊,每個區塊中都包含了一段時間的交易記錄,區塊鏈的這種數據結構保證了信息的可追溯性。
第四,匿名性。匿名性是指區塊鏈系統中,參與交易的雙方無需向任何一方以及系統公開在真實社會中的身份信息。在區塊鏈上,對總資產、轉賬記錄等隱私信息進行匿名加密,以不需要通過公開身份的方式,讓對方產生信任。
區塊鏈金融具有去中心化、加密化、分布式記賬、傳遞信任等功能特征,實現了金融交易數據信息共享、提高了數據價值傳輸效率、增強了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實現了交易征信的科學化。本文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面臨的困境,將區塊鏈應用創新重點放在場景化方向,提出運用區塊鏈技術,構建“信用鏈+資金鏈”的小微企業融資新模式。本融資模式參與主體包括小微企業、金融機構和商戶。其中商戶是指為小微企業提供消費場景的商家。融資模式如圖1 所示。

圖1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小微企業融資模式
本模式通過統一的區塊鏈平臺實現信用數據的共享和資金的監管。區塊鏈平臺采用聯盟鏈的形式,區塊鏈中的公有鏈是完全開放式的,鏈中各個節點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網絡,公有鏈在數據保護、驗證機制上會有一些風險,聯盟鏈可以實現數據有權限的公開,保證數據的私密化。小微企業、金融機構和商戶作為聯盟鏈中的節點,各節點通過私鑰授權,實現調取、監測、共享區塊鏈中的數據。
貸前階段,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小微企業信用數據上鏈和信用數據的共享。小微企業通過區塊鏈平臺發起借款申請,區塊鏈平臺基于鏈上的共享數據,結合各種外部征信數據,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借款人的信用情況進行評估,生成區塊鏈信用分,將融資申請在區塊鏈上公布,各大金融機構在收到借款申請后,依據區塊鏈信用評分進行貸款決策,貸款成功后,金融機構將貸款信息上傳區塊鏈平臺,通過區塊鏈平臺中的信用鏈實現不同金融機構間信用數據的共享,借助塊鏈式結構、加密算法等區塊鏈技術,保證鏈上信用數據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
小微企業的身份認證和信息保護采用非對稱加密技術實現。需要貸款的小微企業有兩把鑰匙(公匙或私匙),使用公鑰進行加密,使用私鑰進行解密,公匙在信息數據接入過程中公開使用記錄信息,而私匙只有貸款企業自己持有,金融機構需要訪問小微企業賬戶信息時,需要小微企業的私匙授權。
貸中階段,使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資金支付和監管,明確小微企業貸款資金用途。貸款發放后,結合區塊鏈支付系統,將小微企業的債權轉換成可以在區塊鏈系統中自由流轉的通證(Token),商戶需要提前認證,通過認證之后才可以通過區塊鏈支付系統收款。小微企業在生產經營中購買原材料、設備、辦公用品等日常企業消費,以通證的形式向商家支付。同時,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結合智能合約實現貸中風控管理,明確小微企業資金用途。商家定期和區塊鏈平臺進行通證和貨幣的互換,小微企業分期向金融機構還款。在貸中階段,運用區塊鏈技術進行確權,監控企業貸款資金流向,防止資金挪用事件的發生。
本融資模式應用智能合約等區塊鏈技術實行融資流程的全自動化,通過在區塊鏈中嵌入預設好的交易條款,為業務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減少人為因素帶來的潛在風險,有效緩解了履約難以控制的問題。
本融資模式運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了小微企業信用不足的問題。在信用方面,將小微企業信用數據上鏈,實現了信息數據的共享,降低了貸前機構調查成本,確保了信用信息的對稱性。在資金方面,使用區塊鏈技術構建貸中資金監控系統,一方面,解決貸中監控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區塊鏈支付系統顯著提高了業務處理效率,降低了各方之間的賬單核對成本和溝通成本,在交易過程中不需要第三方的參與,實現點對點價值計算,減少了中間成本,縮短了計算時間。通過區塊鏈技術,明確貸款資金用途,增強了參與主體的資金流動的可信性,將資金“精準滴灌”到最需要培育的小微企業中去。
濟南泉鏈海沃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構建了區塊鏈資金監管增信中小企業融資平臺,搭建了一套基于區塊鏈的支付系統+資金監管體系,通過大數據算法和區塊鏈技術,實現資金供需的低成本融合,實現主體信用和行為可信性的雙控雙管,保障信用主體行為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從而增信小微企業融資,降低融資市場的傳導成本。目前該平臺已經與多家金融機構簽約,同時開始為小微企業授信并放款,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小微企業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長期以來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本文在梳理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面臨的困境,提出運用區塊鏈技術,構建“信用鏈+資金鏈”的小微企業融資新模式。在信用方面,將小微企業信用數據上鏈,實現了信息數據的共享;在資金方面,使用區塊鏈技術構建貸中資金監控系統,明確企業資金流動數據,增強了參與主體的資金流動的可信性,將資金“精準滴灌”到最需要培育的企業中去。在此基礎上,介紹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小微企業融資應用案例。本模式增加了小微企業融資中的信用擔保,有助于緩解小微企業信用不足的問題,有利于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本研究提出的“信用鏈+資金鏈”的小微企業融資新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一方面,區塊鏈技術還存在許多技術瓶頸,另一方面,該模式需要政府部門的支持,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和參與各方的通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