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鐘妮,伍震寰
(貴州財經大學,貴陽 550025)
隨著國家不斷發展和強大,我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各個產業發展迅速,人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觀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所以針對消費水平進行分析,找出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對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于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相關問題,國內學者針對不同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李云婧、楊春梅(2016)研究發現居民消費水平和經濟發展密切相關,而居民消費水平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又是有限的。曾炬(2020)建立VAR 模型表明居民消費水平和產業結構有著密切的聯系[1]。牛景旭(2020)分析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國內生產總值與居民消費水平三個變量間存在長期協整關系[2]。彭思維(2021)研究發現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不合理抑制了消費水平的提升[3]。陳江磊(2020)通過單位根檢驗以及脈沖響應函數等方式分析陜西省相關數據,認為陜西省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對可支配收入有著正向影響[4]。
本文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對1952-2019 年總共68 年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其中C 表示全體居民消費水平;T 表示總人口;F 表示國家財政收入。
對變量進行對數化處理,它們取對數之后的變量分別記為:LN(C)、LN(T)和LN(F)。本文采用的計量分析軟件為Eviews。
為了避免產生偽回歸的問題,需要使用ADF 檢驗對原數據C、T、F 進行平穩性檢驗。檢驗若發現C、T、F 這三個時間序列都是非平穩的,并且序列存在指數增長趨勢,就采用取對數法,對LN(C)、LN(T)和LN(F)進行一階差分后,對應的△LN(C)、△LN(T)和△LN(F)是平穩的。
對于兩個和兩個以上的非平穩同階單整時間序列時,需要進行協整檢驗來驗證模型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以此判斷它們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因此運用Johansen 檢驗法對模型中的變量進行協整檢驗。由表1 可知,軌跡檢驗統計量和最大特征根統計量的檢驗結果均在5%的顯著性水平之下,拒絕協整方程中不存在協整關系的假設。所以LN(C)、LN(T)和LN(F)這三個時間序列變量間存在一個協整關系。

表1 Johansen 協整檢驗
基于信息準則,確定LN(C)、LN(T)以及LN(F)三個變量的VAR 模型的最優滯后階數為2 階,建立VAR(2)模型。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滯后階數為2 的VAR 模型為最優模型。
利用基于居民消費水平(C)、總人口(T)、國家財政收入(F)的VAR 模型的脈沖響應函數可以分析LN(C)、LN(T)、LN(F)三者之間的動態特征。如圖1、圖2 所示。

圖1 T 對C 的脈沖響應

圖2 F 對C 的脈沖響應
由圖1、圖2 可以看出,假設總人口對全體居民消費水平實施一個沖擊,前4 期是一個正向反應,在第4 期之后趨于平穩。國家財政收入在前2 期對居民消費水平呈現反方向的沖擊,而在2~5 期為正方向的沖擊,并在第5 期達到最大值。在第5~7 期給居民消費水平反方向沖擊,隨后影響逐漸減弱直至達到穩定。
在向量自回歸模型的基礎上對C 進行方差分解,結果如表2 所示。由表2 可知,T 對C 貢獻程度相對較小,期初值為0,第2~4 期迅速上升,后緩慢下降;C 對自身的貢獻程度在第一期最大,之后呈階梯性減少,在第10 期穩定在86%左右;而F 對C 貢獻程度總體上相對較高,1~5 期持續上升,后保持平穩,保持在10%左右。

表2 方差分解結果
通過平穩性檢驗、方差分析、脈沖響應函數等分析,國家財政收入對全國居民消費水平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當國家財政收入增加時,全國居民消費水平隨之提高。總人口的變化對居民消費水平雖然只產生較小的影響,但是它是穩定且具有長期趨勢的一個影響因素,也會對全國居民消費水平產生正面影響。綜上所述,總人口和國家財政收入均會對全國消費水平造成一定的影響,且國家財政收入產生的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