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震寰,張鐘妮
(貴州財經大學,貴陽 550025)
醫療機構是由一系列開展疾病診斷、治療活動的衛生機構構成的,我國醫療服務體系制度的設計和醫療機構的定位決定了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主要形式。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目的增長是影響人均衛生費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增設更多床位與降低醫療費用,不僅關系到人民的健康生活,更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通過對我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與人均衛生費用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檢驗醫療衛生機構床位的數量是否明顯影響人均衛生費用的增長及影響方向和程度等。本文選取指標時,依據研究需要、理論假設和數據可得性原則。本數據來自國家衛生和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選取時間為1980-2018 年共39 年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其中BMHI 表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單位為萬張;PCHE 表示人均衛生費用,單位為元。計量分析軟件為Eviews10。
一般在運行時間序列數據時,為了避免不平穩序列帶來的偽回歸隱患,需要進行單位根檢驗(ADF)。檢驗發現BMHI 與TPCH 都是非平穩的時間序列,因此需要進行一階差分,若一階差分也是非平穩的時間序列,就需要進行二階差分。檢測結果表明二階差分后,對應的BMHI 和TPCH 是平穩的。結果見表1。

表1 平穩性檢驗結果
在運行時間序列的數據時,我們研究的變量需要是平穩的,如果我們研究的變量是存在單位根的,則要求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根據表1 平穩性檢驗的結果我們可以知道,模型中的BMHI 和TPCH 是存在單位根的,并且這兩個變量是二階單整序列,可以進一步進行協整檢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BMHI 與TPCH 這兩個時間序列變量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協整性檢驗檢測結果見表2。

表2 協整性檢驗結果
VAR 模型不以經濟理論為基礎,我們需要綜合參照信息準則進行檢驗,為了保證模擬結果的準確性,選擇滯后階數1,所以建立VAR(1)模型。結果見表3。

表3 滯后階數的選取標準
運用脈沖影響函數對醫療機構床位、人均衛生費用進行分析。由圖1 的脈沖影響結果可知,當給定本期醫療機構床位變化量一個單位的沖擊后,在第1~3 期與第4~5 期給人均衛生費用反方向的沖擊,第3~4 期給人均衛生費用正方向的沖擊,

圖1 人均衛生費用合計對醫療衛生機構床位的脈沖響應
對人均衛生費用進行方差分解,DDTPCH、DDBMHI 代表二階差分,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對人均衛生費用影響程度期初值為0,前6 期迅速上升,6 期以后達到平穩,保持在7.98%左右。第4 期達到最大值,第5 期以后影響減弱直至區域零。
由圖2 的脈沖影響結果可知,當給定本期人均衛生費用變化量一個單位的沖擊后,第1~2 期與第3~4 期給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反方向的沖擊,第2~3 期與4~5 期給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正方向的沖擊,第5 期以后影響減弱直至區域零。人均衛生費用對自身的影響程度在第1 期最大,之后逐步減少,在第5 期之后達到平穩,保持在92%左右。結果見表4。

圖2 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對人均衛生費用合計的脈沖響應

表4 方差分解結果
為了判斷BMHI 與TPCH 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的結果如表5 所示。由表5 可知,DDTPCH 是DDBMHI 的Granger 原因,即TPCH 是BMHI 的Granger 原因。

表5 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
通過以上分析,人均衛生費用對醫療機構床位有一定影響。本文利用VAR 向量自回歸模型,分析醫療機構床位與人均衛生費用之間的關系,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發現人均衛生費用是醫療機構床位的原因,醫療機構床位和人均衛生費用存在同向變化,即二者之間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并且在影響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沖擊響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