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偉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 會計學院,長沙 410205)
在經濟數智化的當下,企業面臨的競爭愈發激烈,成本領先已成為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而成本管理工作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從目前情況來看,本科會計畢業生一般需要在參加工作若干年后才能完全勝任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這與企業希望“零距離”對接崗位還有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會計教育從理論到實務還存在“硬過渡”或“過渡不足”的情況,為實驗教學不足或薄弱所致。為了實現學生的知識向能力高效轉化,減少企業再培養的時間、成本和風險,開設會計專業的本科高校有必要將“零距離”對接崗位要求作為出發點[1],進行成本會計實驗教學改革,培養出精通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從而實現會計人才的供需匹配。
各高校雖然重視成本會計教學,開設了形式多樣的成本會計實驗,但在新形勢下諸多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
從實驗的內容來看,過于強調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的運用,比如品種法、分步法等,未及時跟進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變化。例如,許多企業正向數字化轉型,采用智能制造方式,傳統成本計算方法已不合時宜,作業成本法將大行其道。再例如,網絡定制銷售模式盛行,定制化生產前后端的系列服務成本尤為突出,企業更關注“個性服務的全流程成本”,創新分批法也勢在必行。
從實驗目標來看,過于強調核算能力,忽視成本經營規劃和決策能力的培養。現行實驗一般都是提供相關的原始資料,然后要求學生按照會計準則和賬務處理流程,采用一定的方法把產品成本計算出來即可。這導致學生只會按規則核算財務成本,不知道如何提供個性化、具有靈活性的成本信息,無法深層次地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進而造成會計人員在企業內部被邊緣化。
從與經濟業務的聯系來看,現行實驗的業務與財務處于分離狀態,成本計算與經濟業務僅是通過原始憑證建立的紙面聯系。比如產品生產涉及的材料,在成本計算過程中只關注被什么產品消耗、消耗了多少數量和金額,至于材料如何采購和存儲、材料質量好壞、為何要消耗這種材料、這種消耗是否科學等一系列的問題都不在考慮范圍。會計人員不懂業務,跳不出會計思維,對問題無法溯源,導致其在討論成本控制時顯得蒼白無力。
從實驗的對象看,現行實驗僅關注生產環節,聚焦于生產車間。其實企業的價值鏈活動由幾個相互銜接的環節構成,如研發、供應、生產、儲運、營銷和售后等,每個環節都會發生成本,并且相互影響。比如研發環節的產品設計差異會影響生產成本,生產環節的投入又會影響后續的售后服務成本。從戰略角度來看,成本問題不能局限在車間的生產環節,而應該從企業的價值鏈、各部門協作情況來分析。
發展性教育理論認為,教育過程中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教學的重要任務盡最大可能創造有利條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智力活動去探索,深刻理解所學知識,進而掌握技能技巧,促進學生向前發展。知識是能力獲得和發展的基礎,但知識向能力轉化受知識類型、學習策略和學習情境等中介變量的制約[3]。所以,實驗改革應圍繞知識類型、學習策略和學習情境創新展開,架起一座從理論通向實務的橋梁。
隨著財務智能化的發展,基礎財務人員逐步被人工智能系統替代[4],會計工作將轉向以成本管理為中心。所以,實驗教學的知識類型必須向三個方面拓展,構建適應現代成本管理的知識結構。
2.1.1 實施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一體化
過于強調核算的“動手”,弱化管理的“動腦”,知識結構的偏頗是導致學生難以應對職場上復雜工作的重要原因。實驗內容應予以拓展:產品成本擴展為經濟成本,成本核算擴展為成本核算與控制并行,從生產環節成本擴展到全價值鏈成本,從事后成本擴展到成本預測、預算、分析和評價,從戰術成本擴展到戰略成本。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和價值決策能力,使學生從“核算型”向“管理型”人才轉變。
2.1.2 推進成本會計業財融合
業務與財務“兩張皮”是造成會計“信息孤島”和“管理壁壘”的根本原因。實驗應提供業務前端,即全面展示企業的技術、材料、工藝和流程,并與財務后臺協同。實驗內容以企業業務模式為基礎,將成本管理嵌入業務的各領域、各層次、各環節[5]。應讓學生理解生產技術、材料、工藝、流程與投資收益、潛在風險之間的相互關系,促使學生的視角從“賬房”向“整個企業”轉變。
2.1.3 嵌入大數據知識和技術
當前大數據分析已經成為企業科學決策的重要手段,需要會計工作深入到價值鏈各個環節,以獲取有價值的數據信息,為企業各部門業務決策和運營管理提供支持[6]。因此,適合現代企業的會計人員既要有價值思維,又要有數據思維、技術思維。學生需要具備對海量非結構化、半結構化和結構化數據進行挖掘、清洗和轉換的能力,以滿足精準決策的信息需求,并具備根據數據分析研判外部市場變動趨勢,診斷企業內部業務流程的能力。
大學以何種形式開展教學甚至比學習的內容更為重要[7]。考慮到校內的教學條件和成本管理的綜合性、復雜性,選擇和改善實驗教學模式要注意邏輯步驟和實施程序,注重教學效果和效率。
2.2.1 建立分層遞進的實驗模式
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構建“分層遞進”的成本會計實驗體系。實驗可以分三個層次進行,包括基礎層次、綜合層次、創新層次。基礎層次實驗(課程實驗)以生產部門為基本場景,進行成本核算技能的訓練,目的是加深學生對概念、核算方法和程序的理解和運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綜合層次實驗(專門實驗)以整個企業為基本場景,設置企業內外部環境、業務前端和財務后臺,通過角色驅動學生運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去化解成本問題,培養學生成本管理能力;創新層次實驗(畢業設計)進行成本領域理論與方法的創新研究,將所學知識升華,培養學生的辨析和表達能力。
2.2.2 實施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辦法
校內實驗是將企業場景引入實驗室,使學生在抽象化的環境下進行相對真實的專業訓練。由于在實驗室內無法實現“一比一”還原企業,加之學生沒有社會工作經歷,直接開展實驗難以建立完整脈絡。因此,首先應開展校外專業認知,組織學生到實地參觀學習,讓學生了解企業的經營環境、文化氣氛、組織結構、生產組織、產供銷業務、會計流程等情況,增強感性認識和學習興趣。學生再回到實驗室,抽象化的內容可以具體化,業務理解更深刻,相關原理和方法的運用自然水到渠成。
2.2.3 采用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手段
虛擬仿真VR 技術通過視覺、聽覺等效果的展現,給用戶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感[7]。借助VR 技術將虛擬場景與實驗室的物理場景、實驗教材的業務場景相結合,可以打造“沉浸式”課堂,既可以向學生更直觀地傳遞教學內容,增強感染力和交互性,又使得教學活動更加便捷,提高教學效率[8]。虛擬仿真VR 技術使得教師的教學內容有了更加直觀的依托,教學資源信息量遠大于傳統教學資料[9],學生們面對的不再是無聊的學習材料和碎片化的信息,他們要面臨的是更加逼真的教學活力。此外,借助VR 技術可以設計靈活的場景,促使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虛擬環境還可以提高學生專注度,激發學生自己的見解,實現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有利于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實驗教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情境的真實程度,因此要創設新知識的應用、遷移場景,使學生將知識從最初的簡單復述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0]。
2.3.1 實驗素材要具有客觀性
實驗素材選擇生產型企業比較合適,其業務完整性較好。選擇真實的生產型企業,仿真其內外部環境和價值鏈活動,提供經過“脫敏”和“篩選”后的數據,要求學生以戰略成本管控為出發點,根據外部環境變化對內部價值鏈活動進行平衡規劃,合理配置資源以降低成本。
2.3.2 實驗流程要具有完整性
首先,要模擬企業的價值流,從研發、采購、生產、儲運、營銷、服務進行全程模擬。其次,要模擬企業的物流,構建材料、半成品、產成品、固定資產的流轉系統。再次,要模擬企業的現金流,包括各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最后,要模擬企業的信息流,實現預算、核算、決算“三算合一”。把企業價值鏈上各環節的物流、現金流、信息流統一起來,要求學生通過優化企業的物流、現金流,并充分利用信息流對企業各個環節的成本實施有效管控。
2.3.3 實驗環境要具有真實感
借助虛擬仿真技術、制作物理沙盤或拍攝教學紀錄片等方式,向學生全面展示企業的布局、經營業務、組織結構等基本概況。設置與企業有業務往來的供應商、銀行、證券公司、財稅部門、事務所、客戶群等模擬機構,以滿足企業經營過程中與外界發生物資、資金、信息交換的需要。建立與企業經營匹配的大數據資源庫,以滿足做預測、決策、分析的需要。通過全場景為學生營造參與企業成本管理活動的氛圍和條件,以提高學生感官上的真實感。
2.3.4 實驗角色要具有在職感
實驗要讓學生置身于一個競爭市場,建立模擬企業和設置崗位角色,連續經營若干年來實施。要賦予學生自主經營權,以成本領先為戰略導向,自由選擇戰術方案參與競爭。企業內部機構以決策中心為主體,由學生分別擔任總裁、財務總監、研發總監、供應總監、生產總監、倉儲物流總監、營銷總監等決策角色,建立管理團隊。定期進行崗位角色的輪換,讓每位同學都有機會體驗各個崗位工作,以培養學生全局觀、系統觀。通過賦予學生在職化身份,促使其現實地思考成本管控的途徑,找到成本管理工作的現場感。
實驗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要改進實驗課程自身的知識類型、教學策略和情境,同時還需要匹配理論教學、實驗教材和實驗師資來加以保障。
理論教學通過教授概念、原理和方法,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實驗教學則是理論教學的延伸,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科學實踐相結合,鞏固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11]。若缺乏理論指導,學生的實驗活動必然迷失方向,增強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關聯度勢在必行。要進一步完善理論教學內容,將分設的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課程融合為成本管理會計課程,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成本管理知識體系。要增設相關企業管理課程,例如供應鏈管理、生產與運作管理、市場營銷等,為學生實現業財融合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還要設置《數據分析與挖掘、云計算技術、數據可視化等大數據課程,為學生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管理奠定基礎。
實驗教材是實驗教學思想、內容和方法的集中體現,也是教師和學生開展實驗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要遵循理實結合、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則編寫教材,內容應圍繞工作任務進行組織[12],必須協調好內容、手段、環境與流程的相互關系,以確保實驗目標的有效實現。實現教材的立體化,采用紙質教材和數字電子資源相結合的方式呈現,以支持泛在學習、移動學習和信息化環境下的課堂學習[13]。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成本管理的理論和方法會不斷更新,實驗教材也需要與時俱進、適時更新。
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是教育現代化的人才支撐。實驗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內容比理論課更復雜,教學更靈活,更富有挑戰性,所以實驗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還得有豐富的實務經驗。要以理論與實務兼備為原則來選拔師資,建立一個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可以通過強化職前教師培養和職后教師發展的有機銜接,采用外部引進與內部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實施“走出去”和“請進來”的內外資源融合方法,以“傳幫帶”建立師資梯隊的模式,來夯實實驗教學團隊。實驗教師需要終身學習,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以便在教學活動中傳授給學生新的成本管理思想和技能。
企業財務智能化是大勢所趨,它的深度和廣度必然會不斷深化[14],大量重復性、標準化業務的會計處理一定會被人工智能代替[15],未來會計工作職責將由現在的核算轉向以成本為中心的管理工作,這是一個必然發展方向。通過打造基于“零距離”對接企業成本管理崗位要求的新型成本會計實驗,可以克服當前成本會計實驗存在的突出問題,實現理論到實務的平穩過渡,由此應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培養出適應現代企業成本管理崗位要求的會計人才。